人教版社会八下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复....doc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73003887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社会八下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社会八下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社会八下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社会八下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社会八下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社会八下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社会八下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社会八下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复.篇一: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即明太祖。 2、明朝的疆域:东北抵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兀的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大海及海外诸岛。 3、明巩固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废丞相,设厂卫制度,迁都北京,强化皇权专制。 (2)经济上: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

2、匠身份,刺激商品经济发展。 (3)对外政策上:派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航道,扩大明朝在世界上的影响。 4、明朝衰落:明后期爆发了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走向衰败。 5、清的建立: (1)清由女真族建立。17世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即位,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后统一中国。 (2)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时,经济发达、社会繁荣。达6、明清的民族政策: (1)明代统治者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如修长城; (2)清统治者采取“怀柔”政策笼络少数民族,如承德避暑山庄就是清朝皇帝与少数民族首领经常联络感情的场所。 7、明清

3、时政府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措施。 (1)对东南沿海的管理。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取得胜利。 (2)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巩固东北疆域。1685一1687年,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沙俄入侵者。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 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4)平定北疆:明修长城,防范北方蒙古族的侵扰。 (5)平定西北: 粉碎准噶尔贵族和天山南路回部贵族的叛乱; 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设置伊犁将军。 (6)加强对西藏的统治: 清朝初期,皇帝赐予西藏的宗教领袖“达赖

4、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1727年,清朝政府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92年,清政府规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的选择,要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从朝廷颁发的金瓶中抽签确定,这就是金瓶掣签制。 (7)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西南不包括青藏高原) 8、清前期的疆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是亚洲最大的国家。 9、农耕文明繁盛的表现: (1)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繁荣。 (3)商业

5、发达。出现一些雄摩的地方商帮,如徽商、晋商。 (4)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1、明清时,为巩固专制皇权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1)大兴文字狱。清代的文字狱从康熙开始,以雍正、乾隆时最盛。 (2)八股取士。明清时考试范围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 2、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家黄宗羲,主要思想:批判君权神授。“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3、明清时期的世俗文化: 古典小说异军突起,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誉为“四大名著”。 19世纪中期,形成新的剧种京剧。 明清时,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4、明清时的科技: (1)明清时科技发展的

6、原因: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未发展,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 (2)科技成就: 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被称为农业百科全书。 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明末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特点。 (3)明清时期的科技特点: 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在文化专制的影响下,缺乏创新活力,与西方科技差距拉大。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明清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明朝: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7、在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大权完全掌 握在皇帝手中。 设殿阁大学士,参与皇帝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设立厂卫:朱元璋设锦衣卫,负责监视、侦察臣民言行。后来的明朝皇帝又陆续建立了专门的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由宦官负责,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侦察、逮捕、审讯臣民。东厂、西厂与锦衣立合称“厂卫”。 明朝还设立“廷杖”制度。 清朝: 清朝时,皇权进一步加强。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下去执行。军机处是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产物,清代皇权得到更大程度地提高,皇帝具有绝对的权威。 2、近代前夜的危机体现在以下

8、几方面: (1)经济上:清朝前期,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仍占主导地位。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2)对外政策上: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 原因: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受到外国的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频繁的交流会引起统治的不稳。 政策: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措施:把四个通商口岸减少为广州一处。高影响:一方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抵御作用;另一方面,使清 篇二: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教材 第五单元_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提纲(填空形式)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

9、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 5.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 政策(增修长城); 清: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册封达赖、班禅等); 2.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 意义:加强台湾与内地的 联系,巩固东南海防) 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 精耕细作持续发展; 培育、引进、推广大量 (甘薯、玉米); 明至清前期,我国 农耕文明达到鼎盛手工业 特别发达 民间占主导地位 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经营形式,带有萌芽 的特点,但是自给自足的 仍占主体。 市镇兴起; 形成(徽商

10、、晋商)商业沿海各地 活跃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1.采取文化专制的目的:维护,加强专制统治权威 2.措施: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 3.明清科举考试制度:八股取士 目的:为皇帝培养忠实的奴才 内容变化:只在“”“”范围内命题,不准发挥自己见解 形式变化:答卷文体为八部分,称八股文 影响:钳制了人们的 ,摧残了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5.2.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1.进步思潮:黄宗羲:(1)政治上,批判 (2)经济上,认为 2.世俗文化: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反映人们对封建统治的反抗,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说明了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反封建思

11、想应运而生。 3.在19世纪中期的北京,在徽、汉两个剧种的基础上形成 4.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为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5.2.3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1.明朝科学技术发展原因 社会 提高,繁荣 2.明朝科学巨匠及其他们的贡献 (1)医学家:李时珍 贡献: ;创立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观点等 (2)农学家:徐光启 贡献:编写农业百科全书;他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他是引进西学第一人。和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编写几何原本 (3)宋应星 贡献:编著,一部总结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地理

12、学家、旅行家:徐霞客 贡献:编写了徐霞客游记,最早揭示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他是世界上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3.明清中国与西方科技差距拉大的原因: 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封建制度日趋衰落,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等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危机 5.3.1 皇权膨胀 1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设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听命于皇帝。又设殿阁大学士,为自己的侍从顾问,后形成内阁制度。在地方,废除 ,设。 2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官吏和百姓的控制,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厂卫”。明朝还设立“”制度,官员如果违背皇帝的意旨,就会在殿廷上挨板子。 3清朝初期,政权机构的设置

13、仿效明朝制度,同时保留议政王臣会议。 到了雍正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中央集权到达顶峰。 5.3.2 近代前夜的危机 1.经济上:推行“”政策 原因:统治者担心民间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发展,危及统治。中国还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对外交往:闭关锁国 主要原因:以“ ”自居(夜郎自大的心态) 直接原因:防范自卫(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 具体措施:严厉的海禁;只开放四个港口;只允许“”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在抵御西方殖民者发挥一定的作用,却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T5.1 回望“盛世”余辉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世界

14、大国地位 2.农耕文明达到鼎盛,农业、手工业、商业取得巨大进步 3.中国经济总量世界领先 4.文化继续发展 T5.2 透视“盛世”阴影 1.人口增长过快社会危机2.官员不为民办实事失去民心 3.思想控制严密文字狱 4.工业化水平停滞不前中英差距拉开 T5.3 从马戛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社会作业本P13表格)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