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求义法》ppt课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2966311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0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字求义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名字求义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名字求义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名字求义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名字求义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字求义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字求义法》ppt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一、名字求义法,古代士以上阶层的人都有名有字。取字的原则是“傍其名而為之字”(班固白虎通义姓名),就是要根据名来取字。 字的本义是生子。说文:“字,乳也。”人之字相当于是由名滋生出来的,故谓之字。 正因如此,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有某种联系,概而言之,不外同义、关涉、反义三种。,1、最常见的是同义关系,屈原,其名平,字原;尔雅释地:“广平曰原” 孟子,名轲,字子舆说文车部:“轲,接轴车也” 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义相近 班固,字孟坚,坚定不可动摇 杜甫,字子美,甫,古代美男子的称呼 曾巩,字子固, 毛泽东,字润之,泽,润义近,由于文化的变迁及词义的演变,有些同义关系的名字我们今天已不容易看出来

2、了。 如孔子的学生端木赐,字子贡。“赐”古代也有进贡的意思。尔雅释诂:“贡,赐也。”尚书禹贡:“九江纳赐大龟。”这是说九江地区进贡大龟。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二“子赣”条:“说文:赣,赐也。贡,献也。两字音同义别。子贡名赐,字当从赣。”这是不知赐有贡献义而产生的误说。,2、关涉关系的名字也很常见,如春秋时期秦国有百里视,字孟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视”和“明”意义关涉。 孔子弟子曾参字子舆,参指骖马,舆指马车/车厢,二义关涉。 赵云,赵子龙;张飞,张翼德;曹操,曹孟德;孙权,孙仲谋;苏轼,名轼。字子瞻。轼:车前供人凭倚的横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君冯(凭)轼而观之”,3、反义关系的名字则相对少

3、一些,春秋时晋大夫赵衰cu字子馀,(衰,减少。战国策赵策四:“日食飲得無衰cu乎?”淮南子道应训:“將衰cu楚國之爵而平其制禄,損其有餘而綏其不足。”)馀是有剩馀 郑公孙黑,字子皙 北宋晏殊,字叔同 唐诗人罗隐,字昭谏,利用古人名与字之间的联系来考求词义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求证手段,汉以来就被学者们所用,说文:“yn,旌旗之游蹇之皃。读若偃。古人名字子游。”段玉裁注:“晋有籍偃、荀偃,郑有公子偃、驷偃,孔子弟子有言偃,皆字游。今之经传皆变作偃,偃行而废矣。” 又:“施sh,旗旖施也。从也声。晋栾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段玉裁注:“见左氏传,孔子弟子巫马施亦字子旗。” 名字的相互联系表明在当时该词确

4、有这样的意义,这种证据还是有相当的可信度的。,系统研究古人名字关系是从清代学者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开始(又名周秦名字解诂,见经义述闻卷二十二、二十三),全书共290条,考释了春秋时期338个人的名字关系,对了解当时的词义、文字通假及风俗习惯很有价值。,其后,胡元玉撰驳春秋名字解诂,王萱龄撰春秋名字解诂补,陶方琦撰春秋名字解诂商谊,张澍撰春秋时人名字释,俞樾撰春秋名字解诂补义,黄侃撰春秋名字解诂补谊,吴静安撰春秋名字解诂补(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1957)等等,都是為王引之的书拾遗补缺。 周法高编撰周秦名字解诂汇释(台北: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58)及周秦名字解诂汇释补编(台北: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

5、64),将宋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前学者们对周秦名字的解诂资料搜罗于一编,自己的意见则以按语的形式夹杂其中,堪称集周秦名字解诂之大成。,目前在名字训诂方面规模最大的是吉常宏、吉发涵所著古人名字解诂(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该书解释了先秦至清代人名10330余个,大大扩展了名字训诂的范围,颇资考辨玩味。,名字资料可以弥补文献例证的不足,名字所用的意义是当时及先前存在的意义,可以弥补文献例证的不足。“身”古代有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尔雅释诂下:“身,我也。”尔雅编成于汉初,这表明至少在汉初已有这样的用法。但在文献中学者们公认的最早例证是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身是张翼德,可来共决死“杨树达词诠举例:“

6、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古人名字关系,身,代词“我”用法春秋时有。 春秋曹国有叔孙申,字子我。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申读為身。尔雅身,我也。郭注:今人亦自呼為身。”联系孔子弟子宰予,字子我,齐国阚止(通“之”),字子我等例,王引之解释可从。韩非子中的“身死”理解成我死,未尝不可。,【爪部】爲 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古文爲象兩母猴相對形。薳支切注,亦古文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母猴也。左傳魯昭公子公爲亦稱公叔務人。檀弓作公叔禺人。甶f部曰。禺,母屬也。然則名爲字禺,所謂名字相應也。假借爲作爲之字。凡有所變化曰爲。其爲禽好爪。禸ru部曰

7、。禽者,走獸揔名。好爪故其字從爪也。此下各本有爪母猴象也五字。衍文。下腹爲母形。腹當作復。上旣從爪矣。其下又全象母猴頭目身足之形也。王育曰。爪象形也。此博異說。爪衍文。王說全字象母猴形也。薳支切。古音在十七部。,古文爲,象母猴相對形。左傳:仲子生有文在其手曰爲魯夫人。手文必非若小篆爲魯,葢作,容或相似也。注,亦古文爲。,“為”字说文训“母猴”(即猕猴),自从甲骨文出土后人们皆以许说為谬误,因為甲骨文中的“為”字象以手役象之形,跟猕猴无关。 但我们看段玉裁的注,就会明白许慎绝非“望文生训”。段注云:“左传鲁昭公子公為,亦称公叔務人,檀弓作公叔禺人。甶(f鬼头)部曰:禺,母猴属也。然则名為字禺,所

8、谓名字相应也。”墨子经说上:“霍為,姓故也。”谭戒甫谓“霍”為“鸖”(鶴)之省文,“為”即猕猴,他说:“庄子达生篇孔子观于吕梁一节云: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列子黄帝篇净亦有此语,张湛注:故,犹素也。盖猴利于陵,鹤安于水,故曰性故。”,可见“為”字前人确曾用于猕猴义。因此,尽管许慎对字形的分析是错误的,但“為”有猕猴义则不可否认。孟蓬生认為猕猴义之“為”是“蜼wi”之通假,未必可信。说文:“蜼,如母猴,卬鼻长尾。”周礼春官司尊彝:“祼用虎彝蜼彝。”郑玄注:“蜼,禺属,卬鼻而长尾。”山海经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鸦,而人面蜼身犬尾。”郭璞注:“蜼,猕猴属也。”根据前人的解释

9、,為、蜼虽然同属猕猴类,但不是同一种动物,许慎明确分為两种动物。“為”、“蜼”当是同源词。另外,藏缅语族的一些语言中表示“猴子”义的词与“為”(wa)在读音上有对应关系,如扎巴语:a35gi53,剑川白语:o21su55,麻窝羌语:usi,kukinaga语:aw,纳木义语:ga33tu55”,德格藏语:a55ge53tu55,这些词可能跟“為”有同源关系,也可佐证“為”有猕猴义。,离骚:“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女媭为何人,古来凡有三说。(1)东汉王逸注:“女媭,屈原姊也。”(2)屈原侍妾。清汪瑗楚辞集解:“媭者,贱妾之称。”(3)蒋南华屈赋注解(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女媭当是屈原

10、之女。”(4)漢語大詞典嬃(x)古时女子人名用字。楚辞离骚:“女嬃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王逸注:“女嬃,屈原姊也。”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女弟吕嬃有女爲營陵侯劉澤妻。”司马贞索隐引韦昭曰:“吕嬃,樊噲妻,封林光侯。”(5)古时楚人谓姊为嬃。说文女部:“賈侍中説,楚人謂姊爲嬃。”,今谓上古文献中凡称“女某”者,皆传说中远古时代女子之名。如 山海经北山经净:“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又中次七经:“姑媱yo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又大荒东经:“海内有两人,名曰女丑。” 春秋元命苞(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十二):“黄帝时,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生白帝朱宣。”春秋元命苞(唐瞿昙悉达唐开元

11、占经卷九十九):“有瑶光贯月,感女枢,生颛顼。” 世本帝系:“鲧娶有莘氏之女,谓之女志。”又:“尧取散宜氏之子,谓之女皇。女皇生丹朱。” 楚辞天问:“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王逸注:“女岐,神女,无夫而生九子也。” 史记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其他如人祖名女娲、尧女名女英、秦之始祖母名女修等。 说文:“媭,女字也。”释媭为女人名字用字。周代女子未有取名“女某”者。 由此可知,女媭应为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前人不悉上古女子命名之俗,故不得正解。,名字资料有助于说明词义的由来,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由有行走的意思。广雅释诂一:“由,行也。”与路关涉。成语有“必由之路”,“由”即行走义。

12、 汉语大词典:“由行(xng):谓依其道而行。由,通迪。”引诗经大雅荡:“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毛传:“言居人上欲行用是道也。” 毛传把“行”释为名词道路,而把“由”释为动词“行”,“由行”是说“走这条道”。 大词典却把“由”理解为介词,而把“行”理解为行走,这是因为不知“由”有行走义而误解了毛传。迪应该是由的后出分别文,看成通假关系是不对的。,孔子弟子颜渊的父亲颜无繇字路,“繇”与“由”古常通用。尔雅,释水:“繇膝以下为揭,繇膝以上为涉。”陆德明释文:“繇,古由字。” 吕氏春秋贵当:“名号大显,不可强求,必繇其道。”高诱注:“繇,用也。”“繇其道”即由其道,行其道。 汉书律历志上:“准绳连

13、体,衡权合德,百工繇焉,以定法式。”颜师古注:“繇读与由同。由,用也。”汉书胡建传引黄帝李法:“壁垒已定,穿窬y从墙上爬过去不繇路,是谓奸人。”不繇路”不走路。,名字求义法的缺陷:应看到,名字求义法并不是一种自足的训诂方法,这是因为名字呼应这种“语境”过于简单,致使名字之间的交汇点存在多种可能性。,如孔子弟子樊须字子迟,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云:“须、古字通。尔雅:,待也。归妹九四:迟归有时。陆续注曰:迟,待也。”认为“须”、“迟”在等待义上相同。 荀子礼论:“故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大夫三月,皆使其须足以容事,事足以容成,成足以容文,文足以容备。”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补遗:“引之曰:须者,迟也。论语樊须字迟。谓迟其期,使足以容事也。杨云须,待也,谓所待之期也。则失之迂矣。”同是王引之,这里又把樊须字子迟解释成迟缓。,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春秋名字解诂释之云:“古者耕以人耦,不用牛力,作耕非本义也。耕当读为牼(kng)。说文:牼,牛膝下骨也。引春秋传曰:宋司马牼字牛。即司马耕也。冉耕亦当为冉牼。古字假借耳。” 但不少研究历史的学者却认为名耕字牛反映了牛耕在春秋时期的广泛应用。如杨宽说:“古人的名和字往往有相连关系,孔丘的学生司马耕字牛,冉耕字伯牛,可知牛耕当时已较普遍。”,因此,名字求义法一般应该与其它的训诂方法配合使用,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或然性,增强可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