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72941680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别康桥课堂实录篇一: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师:在中国诗坛上,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不曾带走人间一片云彩,却把另一片“云彩”留给了我们,他就是唯美而浪漫的徐志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徐志摩,走进他的再别康桥。(板书课题:再别康桥徐志摩) 师: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生同说)。 师:为什么说是一首送别诗呢?你们从哪里得知的? 生齐:“别”字。 师:对,“别”是告别的意思(生同说)。回顾一下我们以前有学过哪些告别诗? 师:告别诗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 1、情谊深厚。李白的赠汪伦(师生同说)。 2、依依惜别。我们以后会学到柳永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

2、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完全道出了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3、借离开表达心志。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玉壶”(师生同说)。 师: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未改初衷的事实。 4、对朋友的担心记挂之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关无故人”(师生同说)。 师:朋友“西出阳关”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5、美好祝福。高适的

3、别董大说)。 师:“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 师:从我们刚刚举得一些例子来看,离别的对象是人,那我们来看看徐志摩离别的对象又是什么呢? 生齐:跟康桥道别。 师:桥能跟人道别么? 生齐:不能! 师:那么,这里用的是拟人(师生同说) 师: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与康桥道别呢? 生1:康桥很漂亮。 师:哦。康桥的环境很美,不忍离开。还有吗?我们看这个题目是“再”别康桥,“再”是什么意思? 生:又! 师:是“又”吗?大家之前有没有学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古文中是“第二,二次的意思哦。也就是说这里是再一次跟康桥道别。 生2:诗人在康桥待了很久,不

4、舍得离开。 师:哦,康桥是他在剑桥大学留学的见证者,在这里有他许多美好的回忆。 师:也就是说我们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他的什么情感呀? 生齐: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 师:下面同学们自己带着这样一份情感去朗读一下这首诗,想想在读的过程中这首诗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你认为哪些地方是最让你有感触的? 生1:首尾两节。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这两节用的是回环往复的形式,写得很美。 师:恩,写得很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先品读一下第一节,你认为这一节我们要抓住哪些词语来品? 生1:“轻轻的”。 师:好,我们先来把第一节读一遍。“轻轻的我走了”预备,起。 生(齐读):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

5、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师:我“轻轻的”来,想一想“我”为什么是“轻轻的来”的? 生:陌生。 师:对了,说得很好。这里是作者作为求学者来到剑桥,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那么第一个和第三个“轻轻的”呢? 生:康桥很安静。 师:对,说得很好。这时康桥是宁静的,他不忍打扰康桥的这份宁静。那“不带走一片云彩”呢? 师:我们从后面可以看到,康桥是很美丽的吧,这个云彩是哪里的? 生:康桥的。 师:作者心中康桥是美丽的,云彩是不是美丽的康桥的一部分,如果带走了是不是会破坏康桥的美好? 生:恩,对,是的。 师:所以这里是云彩属于美丽的康桥,不忍心带走,破坏这一份美好,让这份美丽好永远留在那里,留在作者的心里。作

6、者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最后一节。这里把“轻轻的”换成了“悄悄的”,大家看看情感有没有发生变化?哪一个更不忍? 生齐:后一个! 师:对了,这里呢,我们从程度上看得出来,作者对康桥的喜爱更深了。我还想让你们品一下这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为什么是挥衣袖呢?这个动作看起来怎么样(挥袖状)?想象一下,一个丰神俊逸的诗人依依惜别时挥绣的情景。 生齐:潇洒! 师:仅仅是潇洒吗?作者是第二次对康桥作别,一路回忆一路看,越看越不舍,但是又不得不走,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啊。 生齐:无奈! 师:对了,风景这么美丽,越看越不舍,干脆不看了,挥袖告别,免得再看更舍不得走了。 师:还有没

7、有其他同学觉得其他地方好的? 生2:景物写的很美。 师:这位同学说诗中选取的景物很漂亮。在诗中描写的景物我们称之为什么? 生齐:意象! 师:什么是意象?意象是意+象吧?我们来品一下诗中的意象啊。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 生齐: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柔波,还有榆阴下的一潭、夏虫。 师:我们来一一看一下。金柳,为什么是说“金柳”呢? 生齐:因为是傍晚,有夕阳。 师:恩,柳树在夕阳的映照下就好像是我们熟知的释迦牟尼一样,出场外面就笼罩着一层金光,非常的好看。但是为什么说是“夕阳中的新娘”呢?这里用的是? 生齐:比喻!把金柳比作新娘。 师:为什么比成新娘呢?新娘子漂亮不? 生齐:漂亮! 师:恩,女人做新

8、娘子那一天是从头妆扮到脚的,是最幸福最美丽的一天。可见这个柳树漂亮吧?以新娘喻柳树,秀美婀娜,形态美好,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情感啊? 生1:眷恋! 师:恩!这个词说的非常好!眷恋! 师:我们再来看看后面“艳影”,什么艳影? 生2:柳树的影子。 师: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荡漾”什么意思?怎么去理解它? 师:可以用泛起涟漪理解吧? 生齐:恩。 师:艳影在心头泛起一层层涟漪,这说明什么? 生4:诗人非常喜欢! 师:对了,非常好,这里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了。 师:接着我们来看看下一节。“招摇”什么招摇? 生齐:青荇,用拟人的手法写的。 师:为什么招摇? 生5:跟他告别。 师:是告别吗?不可以是表示

9、对诗人这个老朋友的招手欢迎吗?诗人在这里度过了那么多年,每一片地方都很熟悉,看到老朋友会不会打招呼?会吧?我们再看看后面,为什么说甘心做一条水草?品一下这个“甘心”。 生6:这里是表达作者对康桥的无比眷恋。诗人说“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里的“甘心”表明也心甘情愿地做一条康河里的水草,那样就能与康桥形影不离,与康河“水乳交融”,不用离开了。 生7:我喜欢第四节,诗人把余辉照射下的清澈的潭水疑为天上的虹,五彩斑斓,很富有诗意,这么美的地方怎么会舍得离开呢? 师:诗人不仅说潭水是天上的虹,还说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为什么说“揉碎”?梦又怎么会是“彩虹似的”? 生7:水面不平静,有波纹,看起来彩

10、虹就不完整了。 师:恩,很好,这里呢用的是拟物的修辞,将整个图化静为动了。 生8:“彩虹似的”说明这里有作者美丽的梦。 师:对了,作者要去寻梦,这些美丽的梦到底指什么呢?他这时候心情怎么样? 生:过去在康桥的生活。 师:生活丰富多彩吧?我们看这句“满载一船星辉”,这个“载”“星辉”,星辉能载得起来不?还能载一船? 生:不能,这里用的是拟物的手法,说他过去在康桥的生活很饱满,很丰富。 师:想起往昔的生活,诗人忘情到一种什么程度? 生9:在星辉斑斓的深夜里纵声歌唱。 师:诗人唱了吗? 生齐:没有。 生10:第六节里写了“但我不能放歌”。 师:为什么? 生11:不想破坏不想打破这宁静,想一直生活在这

11、些美好的梦里,就连平日里叫个不停的“夏虫”也仿佛理解我的想法。 师:作者又为什么说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呢?笙箫是什么? 生12:古代的乐器。 师:这里真的有笙箫吗? 生:没有。 师:所以这里是化虚为实(师生同说),化无声为有声。随着作者的回忆作者的告别,时间慢慢的流逝,连虫子都不叫了,说明时间过的怎么样了? 生:很晚了,快到黎明的时候了。 师:是啊,作者告别之时还是傍晚,一眨眼就到了黎明时分,同时也印证我们之前讲的悄悄的程度更深吧?康桥更加的安静了,作者也更加的不舍,然而不舍归不舍,终究是要走不能留。告别的潇洒背后是深深的无奈。 师:讲到这里,我们就讲解得差不多了,同学们能不能把作者的感情变化图画

12、下来? 师:我们说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新月派主张诗歌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首诗有没有体现呢?同学们来找找看。 生说师板书:音乐美节奏、押韵 绘画美景物构成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建筑美每节四行,每行四句,结构匀称 师:这首诗呢,我们就讲到这里,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再朗读一遍,注意感情和节奏哈。 生齐读:轻轻的我走了,正如?不带走一片云彩。 师纠字音:载,在表示“记”,如 “刊载”念zi ; 表示“年”,如“三年五载”也念zi 。 在表示“又?又?”,如载歌载舞念zi ; 表示:“装”如“下载”“载重”也念zi 。 结束语:我希望教给大家以后鉴赏诗歌能通过找关键词把握意境和情感,我

13、也希望你们的心灵会因为诗歌变得更为清澈,你们的生活会因为诗歌而更加充满诗情画意。 篇二: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再别康桥教学实录 零八级中师二班徐联盟学号:20084021088 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现代诗三首”,第一首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出示徐志摩照片)。徐志摩生于1896年,死于1931年,在人间只活了36岁,但他的诗名却永存中国诗坛。他和闻一多创办的新月社成为中国现代诗坛不可不提的一笔。 请同学看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借助诗歌的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提取对理解诗歌有帮助的信息。 生1:这是和康桥的第二次告别。 生2:别而又别,说明对康桥充满着眷恋,不忍离去。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14、。我们再想想,对康桥充满眷恋,对一个地方的某样东西充满感情,其实质是什么? 生(全体稍作思考后,部分同学回答):对剑桥生活的留恋。 师:对。但我纠正第一个同学的说法,这是徐志摩第三次告别康桥。第一次是1922年,徐志摩从剑桥进修回国,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罢,第二次是1926年,第二次旅游该国后,留下了著名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三次是1928年,诗人第三次旅游英国,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谁也不通知地去看他康桥的英国朋友。可是不巧,由于事先没约好,朋友们都不在,只有康桥默默地、一如既往地等候着他。在康桥边上,七八年前的美好回忆接踵而来,在回国途中的中国海上,思绪不能自禁,留下了著名诗篇再别康桥。 请同学听配乐朗诵再别康桥,感受那种浓浓的眷恋之情。 这个步骤也可以让学生先行自由朗读。两种设计各有利弊。学生先读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先对文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使学生完成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阅读体验,但进入气氛较慢。而先放录音,则可以立刻把学生带到这样的氛围里,立刻感染学生,但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