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意思.doc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72936563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意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意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意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意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意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意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意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意思篇一:拣尽寒枝不肯栖 1080年,苏轼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刚到黄州之时,他寄居在定惠院,有一天深夜在院里看着一弯孤月挂在疏落的梧桐树间,一时情感涌动,写了一首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中出现了两个意象:幽人和鸿雁。其实我认为“幽人”和“鸿雁”是二而一的,都是苏轼自称,彼时苏轼正幽居黄州的定惠院,因此自称“幽人”,而“飞鸿”则是他用来自比的意象。 这个“幽人”,在残月挂枝、夜漏滴尽的夜晚,悄悄一人从寓所出来,显然是不想白天到处招摇;而且他又是孤傲的

2、,并不因为自己的处境而自贬自卑,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 任何人遭遇了几乎丧命的磨难之后,劫后余生都很难一下子走出那种紧张的阴影,苏轼亦当如此。“乌台诗案”对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初到黄州住在定惠院以及后来全家团聚之后住在临皋亭,他都是比较低调的,通信来往的人可谓寥寥无几。在答李端叔书中苏轼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不为人识”也就不会成为焦点,也少惹麻烦;亲友不与往来,也是怕惹麻烦。在信的末尾,苏轼交代:“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累幅,亦不须示人,

3、必喻此意。”从此处可以看出苏轼对于自己的言行还是谨慎的。 这个“幽人”是不与外界多往来的,是低调的,是孤傲的。当然,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候,那个幽居的人在眼前浮现,但他已经超越了那个“幽人”,成为一个观赏者。朱光潜在谈美中说:“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造的,而是经过反省的。”他又说:“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承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因此,在写作的刹那,作者由一种兴发感动变为了冷静的反省,将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用他高超的艺术手法“

4、编码”,凝结成为永恒的艺术品,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读了词作,用自己的理解去“解码”,在兴发感动的刹那,与作者心心相印。这个“幽人”的形象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依然在我们眼前和心里活着。有时,“幽人”是我们所怜惜的作者,有时这个形象又成为了自己,有时,“幽人”又可以表达一种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感觉。 苏轼的诗词中总是以抒情和议论为主,叙述和描写的成分比较少。而这首词却是描写多于议论和抒情,且在议论和抒情的时候似乎少了那种一贯体现的超脱和旷达的感觉。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开头就是描绘了一幅安静的月夜图,“缺月挂疏桐”,眼前立刻浮现出月光透过稀疏的梧桐枝叶斑驳照在地上的画面;“漏断人初静”,夜深了,周

5、围一片寂静,顿生一种萧索之感。“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寂静的月夜,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与亲友不通音讯,月光里的身影朦朦胧胧、若有若无,像一只孤单的飞鸿。词的上阕几乎都是在描绘一种寂寥的画面,无论是残月、疏桐还是幽人、孤鸿,都给人一种非常凄清、孤寂的感觉。 下阕起句先描述后议论,“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承接上文写如同孤鸿一般孤寂的“幽人”受惊回头,这般担惊受怕所为何来?在“乌台诗案”中大难不死,侥幸得生,又被贬到了黄州,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官团练副使,不得不谨言慎行。按照苏轼的那种旷达的个性是不愿这样的,可是又不得不如此,因此内心自是无比的怨恨,这种怨恨谁又知道呢?谁又能理解呢?苏轼毕竟还

6、是苏轼,最后两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依然表露了自己的个性,那只孤鸿“拣尽寒枝”却依然不肯栖息,因为不愿苟同别人,不愿违背自己的理想,不愿背离真实的自己,宁愿栖息在寒冷的沙洲,独守寂寞。 “乌台诗案”对于苏轼的打击是巨大的,在监狱里,他受过酷刑,并且一直笼罩着死亡的阴影。任何人在“鬼门关”走一圈回来,总是会心有余悸的,更何况差点造成死罪的是他的诗作,于是变得沉默和谨慎是肯定的。“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里很显然描述了他这段时间的状态。这段时间的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依然状态低迷,没有缓过神来。即便如此,最后两句依然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苏轼的影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7、总之,我认为,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一种孤寂和怨恨,这种孤寂与怨恨是因为他的个性与目前的处境格格不入造成的。他希望的生活是自由的,而目前却不得不小心谨慎;他热爱交友,但目前却朋友很少,“始谪黄州,举目无亲”;他喜欢写诗作赋,但是却不得不收敛,婉拒了好多的求诗者;苏轼好动不喜静,每日不是朋友找他就是他找朋友,可是在这里,不得不独自一人,如同词中所写“谁见幽人独往来”。苏轼这段时间是压抑的,是真正感受到孤独的。篇二:拣尽寒枝不肯栖 龙源期刊网 .cn 拣尽寒枝不肯栖 作者:裴芳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5年第03期 摘 要:苏轼是宋代文学中最耀眼的星,其文诗词均达到当时的高峰。尤其是作词方面的实践丰

8、富了词作的题材,拓宽了词的表现内容,突破了“词为艳科”的金科玉律,为后代的词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其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历来为人所称道。分析此词的形式及内容,便不难发现其成为千古传唱的名篇佳作之原因。 关键词: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形式;内容 四川历来是卧虎藏龙人才辈出之地,此地也多出奇才怪才。汉代散体大赋的奠基者司马相如,其天子游猎赋汪洋自肆,洋洋洒洒。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也是唐诗史上的一朵奇葩,李白之诗纵横捭阖如黄河之水奔流而下,一泻万里。 也许是由于四川偏居西南,远离中央集权的统治,当地思想比较活跃。文人多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综合影响,其思想本身没有固化僵化,他们往往不喜欢墨守陈规。

9、四川又多高山峻岭,这些文人与自然相处都有明显的个性。同样,苏轼也生长在这人杰地灵之所,其过人的天赋再加上母亲的悉心教导终成一代宗师。他是集诗词书画于一身的经天纬地的全才。 然而奇才往往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苏轼的人生也非顺风顺水,虽然嘉祐二年因阴差阳错成了第二名,但其母却在此期间与世长辞,他只能回乡守制。后来又接连经历了逝父之悲和丧妻之痛。其后仕途也诸多不顺,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正是在“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居住在定惠院所作。其全词如下: 卜算子 (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首先,形式上比较

10、整齐划一,上片与下片句式是五言,五言,七言,五言。以五言、七言为主,句式富有变化。此词的标点符号在众多的逗号和句号间有一个问号,会得到读者的分外留意和关注。这样的一个小小的不同便会给审美疲劳的读者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心理感受。在语音上,此词读来朗朗上口,是因为偶数句“静”、“影”、“省”、“冷”几个韵脚字发挥了作用,它们都是词韵中上声二十三梗部的字。此首词中押的是仄声韵,发音时间更长,音调更舒缓,更具感情色彩。 卜算子词牌是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篇三:拣尽寒枝不肯栖 拣

11、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时间:2016-08-02 来源:原创,非首发 作者:我影随风 阅读:72次 寒风饮尽花窗雪,孤月落屏雪窗花。余望月,寒相意,月影不寒,人自寒。时光流转,百年人生结白发,千载沧海成桑田。凡夫俗子,终要人老珠黄。念天地悠悠,思不尽寒暑,道是相思一别恨千古,一影万年长。长河落日,鸟语戏枫梧,青山绿水,云卷云舒,乍觉一影一声都是那般苍茫?像踏遍千山万水,看到林间花落尽秃枝,江河旁残花败柳,落叶飘零。山依旧是山,水依旧是水,只是道不尽凄楚荒凉。 爱如履薄冰,蹴躇,辗转,似风中孤烛,幻影幻灭。心若惊鸿乍起还落,在枝头捎捩。樊尘似海,苦水万川,何处是爱的彼岸?我像漂泊的孤舟,在海

12、上飘荡,无法游离。无奈,若水三千,纵使天涯海角寻遍,终是无情海泊,岸亦非岸。 念你在眼前时,面若桃花,春风笑意,云里梦里意绵绵。你一离去,相思随你到天涯,衷肠无人诉。朝也思佳人,暮也思佳人,窗前相思泪痕滋。晚风乍起,素影摇窗犹灭,疑是佳人至,开轩一望,只是勾玉长河,佳人无觅处。夜色分外寒,顿觉心茫然。案台前,多少清愁在纸上,句句深情,点点离人泪。夜半箫声还乱,欲语吞声泪。芳池里蛙跳,梦里偷花落,更不觉多少。情若花飞絮,轻歌蔓延,谁聆听我心事声声入弦?叫我辗转犹睡那般想。清月如水,想你盈盈素影能如翼梦般飞临,在花絮中蹁跹起舞。思念如潮似涌,半梦里泪纵横,多少个夜不觉湿边枕。魂牵暮鼓,思不清寒暑。

13、多少伤心化作故?相见不得,泪水聚成河。天为谁春?看那比翼双飞连理结成枝,我爱哪堪?缘份易尽灯易枯,只叹天涯陌路多常客,日月如梭,人匆匆。数不清红尘奢恋,自古深情多离别。念梁祝,同窗三载不过楼台一别,青梅竹马如何?泪染双翅,磨难历尽身化蝶。“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情到深处,一别终曲长恨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十年生死离别,又何止泪千行?恩爱如何?千里孤坟,那般苍凉,相逢何必曾相识!回首鬓皤如霜雪,长恨百年沧海寒。一路走来,伊人何在?佳期如梦,终要落单!红楼一梦枉自嗟,看大观园里,宝玉黛玉看似珠联璧合,实则镜花水月,光影摇窗。儿女情长被俗世左右,总奈情深缘浅。红颜于我,象雨霁长虹,花花世界,碧水云潭,都是我的红楼梦。清风明月又还乡,姑苏城外,不见佳人倩影,相思漫吴山。烟雨路,挽人不住,梦里春宵虚度。孤盏还赖月,酌酒以自宽。看落花挣扎凋去,心碎一刻那般疼。勾玉锁魂,柔情只做惆怅客。北风行,古道孤亭披雪衣,百草凋尽归来路。乍暖还寒,踟蹰梦中人,极目苍苍不解行。谁言流水无情?道是身居江湖不由己。相逢管是恨一场,此生有情宁无情。喃自问,有情人儿哪敢伤?浮生半世,红颜入梦,蓦然回首,原来我早已伤痕累累。落花深处,流水不住,哪敢深情注?佳人不允,相思成瘾,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