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__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935727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0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__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课__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课__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课__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课__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__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__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技校讲课稿】第一课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第一讲 玉米种植技术 一、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一)生育期 玉米从出苗至成书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的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读等有关。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晚熟品种生育期较长;播种期早的生育期长,播种期迟的生育期短;温度高的生育期短,温度低的生育期就长(二)生育时期 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如出苗、拔节、抽雄、开花、吐丝和成熟等。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1)出苗期: 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三叶期: 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

2、cm。(2)拔节期: 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 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3)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4)散粉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5)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划破。(

3、6)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一般大田或试验田,以全田 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耕翻,将全部有机肥料、氮肥的4050及磷肥的7080作基肥全层深施。(2)播前土壤封闭及整地:整地前用50乙草胺100150g、或90乙草胺(禾耐斯)80100g、兑水3040kg,均匀喷洒土壤表面对杂草进行土壤封闭,随后进行耙磨整地,达到“齐、平、松、碎、

4、净、墒”标准的待播状态。 2、种子准备(1)选用优良杂交种:优良杂交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取得高产的基础。应结合各地的生态类型,选用适宜的良种。目前新疆玉米生产中主要推广的优良杂交种有三种类型:中晚熟类型,中熟类型,早熟类型。(2)种子精选:按照精准种子的要求,使用达到国标(GB4404.1-1996)二级良种标准以上的商品种子。纯度96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以满足精准播种的要求。(3)种子处理:播种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适当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或根据需要选用相关的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对种子进

5、行拌种处理,达到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的目的。(4)播种机具的调试:按照精准播种的要求调试好播种机具的传动、排种、追肥等部件。(二)播种技术1、适宜的播种期确定适宜播种期的确定应参考以下三个方面:(1)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玉米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1012为幼芽缓慢生长的温度。(2)播种时的土壤墒情;(3)保证能够在生长季节正常成熟。出苗较快而整齐,有利于苗期培育壮苗;播种过早,出苗时间延长,出苗不整齐,易烂种。2、播种方式根据收获机械来配置播种方式,目前玉米生产中主要有60cm等行距播种和6040cm宽窄行两种播种方式。3、播种量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种,每亩下种800010000粒。玉米播种量

6、因种子大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5、播种深度适宜的播种深度,是根据土质、土壤墒情和种子大小而定,一般以46cm为宜。如果土壤质地粘重,墒情较好,可适当浅些;土壤质地疏松,易于干燥的砂壤土地,可适当深些;大粒种子,可适当深些;但一般不要超过8cm。(三)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随着玉米栽培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改善,特别是紧凑耐密的高产、抗倒玉米杂交种的推广,使新疆玉米产量大幅度增长,合理密植的增产效果已被大量的生产实践所充分证实。 玉米产量由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构成,三者的乘积就是亩产量,它们的乘积越大,产量就越高。生产中总是希望穗多、穗大(粒多)、粒重。

7、然而在玉米群体内穗数与粒数、粒重既紧密相关,又相互制约,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内个体间的矛盾逐渐加大,密度越大,这种矛盾和制约的作用就越大。根据新疆玉米生产实践和试验结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合理种植密度。 1、根据品种株型确定密度紧凑型、半紧凑型中晚熟玉米,如SC704、郑单958、掖单22、农大108、新玉11号等,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0006000株;平展型中晚熟玉米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同类型早熟品种亩增加5001000株。 2、根据土壤肥力、质地 土壤肥力高的地宜密植,土壤肥力低宜稀植;土壤质地轻、通透性好的土壤宜密,土壤质地粘重、透气透水差的粘土地宜稀。 3、根据管理水平

8、、水肥投入确定。 管理水平高、水肥投入多的地宜密植;反之,管理水平较低,水肥投入达不到的地宜稀植。 (四)施肥技术 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吸收大量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最多,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等元素。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和生产实践,玉米施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肥为主、磷肥为辅;穗肥为主,粒肥为辅。基肥最好是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翻压绿肥等有机肥。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还要依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力基础、肥料种类、种植方式以及品种和密度等综合运用。 1、需肥规律 (1)玉米吸收氮、磷、钾元素数量和比例玉米一生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和比例,随产量水

9、平提高而增加外,还因土壤、肥料、气候以及施肥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据1989年新疆土壤普查结果表明,新疆土壤含钾比较丰富,而缺氮少磷。根据试验测定,平均每生产100kg籽粒平均需吸收氮素2.6kg,磷1.21kg,钾2.18kg。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1:0.46:0.84,这一数量和比例可供制订施肥方案时参考。 (2)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吸收氮、磷、钾的速度和数量,都有显著的差异。一般来说,玉米幼苗时生长较慢,植株小,对氮的吸收量较少,约占总氮量的2左右;拔节至开花期,进入快速生长,此时正值雌雄穗形成发育时期,吸收营养元素速度快、数量多,是玉米需要营养元素

10、的关键时期,对氮的吸收占总量的50左右;籽粒灌浆期,吸收速度和数量逐渐缓慢减少,此期对氮的吸收占总量的45左右。玉米对磷的吸收规律基本上与氮素相同,拔节孕穗至抽雄达到高峰,授粉以后减慢。而玉米对钾的吸收,在抽穗授粉期吸收50左右,至灌浆高峰时已吸收全部的钾。新疆土壤一般富钾,一般不考虑钾肥的施用。 2、施肥技术合理施肥主要是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时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养分配比、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玉米高产施肥技术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喷肥。 (1)深施基肥基肥是播种前施用的肥料,也称底肥,通常应该以优质有机肥料为主,化

11、肥为辅。其重要作用是培肥地力,疏松土壤,缓慢释放养分,供给玉米苗期和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目前兵团团场有机肥料肥源紧张,基肥基本上以腐熟的油渣、有机复合肥、秸秆还田、绿肥和化肥为主。一般结合秋耕将所有有机肥、氮肥总量的4050、磷肥总量的7080全层深施。 (2)用好种肥种肥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所需,以速效性化肥为主。由于化肥,特别是氮素化肥会引起烂种,因此要与种子分开施入,深度810cm。种肥数量:氮肥总量的10左右及施基肥后剩余的全部磷肥,加入腐熟过的油渣或羊粪2030kg。 (3)分次追肥 提苗肥:没有施用种肥的地块,结合第二次中耕追施提苗肥,数量与种肥相当,加入腐熟过的油渣或羊粪2030

12、kg。 孕穗肥:玉米拔节至抽雄是施肥最大效应时期,此期正值雌穗小穗分化盛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决定果穗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需要较多的养分和水分。孕穗肥宜采用速效氮素化肥,数量占氮肥总量40左右,结合开沟培土施入,灌水后可迅速发挥肥效。 花粒肥:玉米已完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籽粒中干物质产量90以上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此时保持叶片青绿,延长叶片功能期,是增加粒重,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由于这个时期玉米植株高大,无法进行田间机械作业,使用滴灌或自压软管灌溉的地块,可随水滴施510kg喷滴灌专用肥或其它速效氮肥。或在开沟追肥施加入一定数量高效涂层尿素,控制并延缓速效氮肥的释放速度,延长

13、尿素的肥效期。 叶面喷肥:叶面喷肥操作比较简便,营养元素运转快,起效快,是根外追肥的一种补充,特别是对玉米缺素症的防治有良好的效果。叶面肥的种类主要有微量元素叶面肥,稀土微肥,有机化合物叶面肥及部分生物调控剂等。一般结合打药等措施一起使用。 3、施肥量的确定精准施肥就是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与肥料效应,提供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等适宜的用量和比例,实现经济合理施肥。目前主要按产量目标测土配方施肥,常用的有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氮磷钾比例法等方法。 根据目前兵团玉米生产水平,一般玉米大田亩施肥量在5060kg,氮磷比在1:0.40.5之间。丰产田及制种田应根据目标产量增加施肥量。 (

14、五)节水灌溉 玉米植株根深叶茂,而且其生长期多处在高温条件下,属需水较多的作物。玉米不同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不同,必须依据玉米的需水规律,结合当地气候情况,进行科学灌溉,以满足玉米各个生育对水分的需求,保证高产稳产,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 1、需水规律 (1)田间需水量玉米田间需水量,指整个生育期由于生理活动、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所消耗的灌水、降水及地下水的总量。它因品种、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和产量水平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幅。一般在正常的气候和合理栽培技术措施下,玉米的需水量随着产量提高而提高。 (2)玉米需水规律玉米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生育阶段,植株蒸腾面积及根系量都在发展,环境条也处在不断变

15、化的过程中,所以其阶段需水量存在较大差异。出苗拔节:苗期需水量较少,日耗水1.28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3。拔节抽雄:需水量显著增多,日耗水4.87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2.6。抽雄乳熟:需水量达到高峰,日耗水5.41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5。乳熟成熟:需水量开始下降,日耗水3.74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9.4。从玉米生育期需水规律看,需水量呈单峰曲线,苗期需水较少,孕穗(拔节抽雄)增多,灌溉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 (3)玉米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状况的反应实践和研究证明:玉米对水分状况的反应总的趋势是苗期比较耐旱,从拔节以后对水分亏缺越来越敏感,抽丝期最敏感,此后敏感性下降。出苗至展开5叶期,因植株生长缓慢,个体少,耗水少,一般土壤水分就可维持根系的正常生长。展开5叶至拔节,雄穗正在发育,雌穗开始生长,这一阶段末期开始对水分敏感,但正常情况仍不需要灌水。拔节至抽雄这一阶段是茎叶生长最快,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阶段,也是玉米对水分较敏感时期。大喇叭口期是雌穗小花分化发育的关键时期,进入玉米需水临界期,开始灌水。抽雄散粉至抽丝是玉米对水分最敏感时期。如水分供应不足,会抑制花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