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气候专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28844 上传时间:2017-05-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气候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年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气候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年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气候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年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气候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年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气候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气候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气候专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气候专题一、天气与气候影响天气的因素叫做天气系统,包括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影响气候的因素叫做气候因子,包括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海陆分布、地表植被、地形) 、人类活动等,其中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和大气环流。不同纬度直接导致温度不同,形成了不同温度带,其次导致了三圈环流即气压带风带形成,从而导致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一)气压与大气环流1、气压高低与形成:(1 )气压:单位面积空气柱子的重量。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值随高度增加而降低。(2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大陆上夏季气温高、气压最低,冬季气温低、气压最高,气温和气压年较差大;海洋相反。(3 )高、低气压:“

2、 高”、 “低”比较的前提条件是都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即指相对同一水平面而言。在近地面,一般气温高气压值低,气温低气压值高。近地面和上空的高、低气压正好相反。(4 )高、低气压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热力原因(如赤道低压、极地高压、热低- 2 -压、冷高压等) ,另一是动力原因,由大气运动造成(如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等) 。(5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太阳辐射高低纬度的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风:(1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产生了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风力(即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气压差/距离)成正比,与地面摩擦系数呈负相关。(2 )气压场中的空气质点,一般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3、: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垂直于风向右侧,南半球垂直于风向左侧。随纬度增高而变大。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不仅能改变风向,还可减小风速) 。(3 )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偏转 90 度,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 90 度,最终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3、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1 )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例如一般的空气对流运动、海陆风、山谷风以及城市热岛环流。(2 )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促

4、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3 )由于高低纬之间热量差异以及地球自转,形成三圈环流(在近地面表现为 7 个气压带和 6 个风带) 。(4 )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5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热容量不同) ,导致北半球大陆和海洋上高、低气压中心发生转换(北半球气压带不完整,1 月前后大陆上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压带,7 月前后大陆上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压带) ,形成季风环流。(二)气候类型1、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 因 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 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5、、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 10南北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 10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气温高,雨季集中热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 2535 之间的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 3040 之间的大陆西岸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温带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 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3 -

6、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 因 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 4060 之间的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全年温和湿润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 4060 之间的大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2、关于气候判断的一般方法:气候类型判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定南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 7 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峰形,该地点位于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 1 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谷形,该地点位于南半球。(2 )根据最低气温的数值判断热量带,最冷月均温15C 属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四种类型之一;最冷月均温 015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7、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类型之一;最冷月均温在0C,属温带,最热月均温10 为亚寒带和寒带。(3 )据降水的季节分配(冬雨型、夏雨型、年雨型、少雨型 )以及年降水总量确定气候类型。(三) 、气温1、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1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递减率为 0.6100m。(2 )逆温现象什么是逆温:对流层的温度一般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 0.6C,- 4 -称为逆温现象。即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理论温度。逆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

8、,使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B、平流逆温: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大气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中纬沿海地区。C、锋面逆温: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D、地形逆温:在山谷盆地中,晚上较重的冷空气,沿山坡流动,聚集在山谷底部,谷底原来的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由此形成逆温,这种逆温一般发生在晚上。还有一种情况是,冬半年冷空气在向低纬地区运动过程中,因冷空气较

9、冷重,把地势较低的盆地和谷地地区填满,而盆地上空是暖空气,在盆地上空暖空气与盆地内冷空气交界的大气层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现象发生在冬半年。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大气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2、气温的时间变化(1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时(即当地地方时 14:0

10、0) 左右。一天中,地方时 12 点时,太阳辐射最强,13 点时地面辐射最强,14 点时大气辐射最强。(2 )气温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内陆大于沿海地区) ;凹地(山谷) 大于高地( 山峰),山下平原大于上顶(大气密度不同,削弱和保温作用不同) ;低纬度大于高纬度(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高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小) ;晴天大于阴天。 (主要取决于白天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3 )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大于低纬度(一方面纬度低的地方在一年内太阳高度的变化比较小,另一方面纬度越高昼长在一年内的变化也越大) 。例如:青藏高原与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11、,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3、气温的水平分布原理: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地形、地势;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洋流等 );天气状况。(1 )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东西延伸,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2 )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夏季大陆高于海洋,冬季大陆低于海洋,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 1 月前后向南弯曲( 凸出),7 月前后向北弯曲( 凸出),- 5 -海洋上相反。(3 )

12、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故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 处或盆地地形。(4 )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弯曲。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弯曲。(5 )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等温线发生弯曲,印度弯向高纬度,我国弯向低纬度。(6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 7 月份 20N30 N 的沙漠地区,炎热中心为撒哈拉沙漠,原因是这里纬度低,降水少,晴天多;最冷的地方在 7 月份的南极大陆;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 1 月份的西伯利亚

13、。二、中国气候1、特点: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气温年较差大。2、分布:东部秦岭- 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少数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东南部为季风气候,广大高原地区为高山和高原气候(高寒气候) 。3、降水雨带移动规律:5 月锋面降水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6 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 ,7、8 月在华北和东北地区,9 月迅速南退。4、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对我国夏季雨带的影响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个,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为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变化影响很大,它

14、的强弱和位置,直接影响着我国夏季雨带的分布。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从南部海上带来大量的暖湿空气,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锋而形成的锋面,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由于副高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因此我国的主要雨带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9 月,副高南撤,雨带也随之南移。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旱涝灾害。一般来说副高势力强,位置偏北时,我国北涝南旱,反之则可能出现南涝北旱。另一方面,副高位置

15、一方面有规律的移动也决定了我国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这一基本气候特征。影响我国的锋面有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在我国三种类型的降水都有,只不过我国大部分的锋面降水属于冷锋,长江流域的梅雨和贵阳冬半年的降水属于准静止锋,暖锋降水很少。5、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或地形等高线平行,冬季北低南高,南北温差大,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主要原因是:(1)冬季气温:北方纬度高,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且白昼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加剧了寒冷;南方地区受到层层山岭的阻拦,冬季风影响小一些。最冷的地方是漠河,最热的是南沙群岛。(2 )夏季气温:北方太阳高度虽

16、比南方低一些,但白昼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与南方相差不大。且南方阴雨天气比北方多,太阳辐射削弱较多。最冷的是青藏高原,最热是吐鲁番盆地。- 6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但夏季气温最低,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但大气的直接热源来源于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少,吸收作用微弱,大气逆辐射更弱,所以气温很低。冬季东北地区气温最低。温度带 范围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寒温带 大兴安岭北部 一年一熟 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中温带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新疆北部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河西走廊、新疆南部(西北仅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冬小麦、玉米、谷子、高粱、棉花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双季稻、油菜、棉花热带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一年三熟 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