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vpn笔记》word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862927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plsvpn笔记》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mplsvpn笔记》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mplsvpn笔记》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mplsvpn笔记》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mplsvpn笔记》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plsvpn笔记》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plsvpn笔记》word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PLS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MPLS是IP的承载层,但与实际的L2链路层还是有区别,所以定义为2.5层MPLS包头结构:32bitLabel-20bit保留-3bit 通常用作COSS-1bit 标明是否是栈底,标明MPLS标签可以嵌套TTL-8bit 防环(万一IP出现环路怎么办)MPLS最有魅力之处:理论上无限制嵌套MPLS术语:Label-FEC-转发等价类(强调的是一种动作,例如这个接口进那个接口出就是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就称作一个FEC,或者从某个接口进打上什么标做什么QOS,这个动作可能就是另一个FEC,作为厂商:最好是一条路由对应一个FEC

2、,而FEC就绑定label,所以可以有一条路由对应一个label)LSP-标签交换通道( 假设一条路由从A网段来,到B网段去,那么沿途的路由器如果有该路由的话都会维护相同的FEC,这样就会有一条路径产生,这条路径就是LSP,一个FEC的数据流)LSP很像frame-relay里的PVC概念LSR-标签交换路由器 LSR是MPLS网络的核心交换机,提供标签交换和标签分发(分配标签)功能LER-标签交换边缘路由器 LER在MPLS的网络边缘 进到MPLS网络的流量由LER分为不同的FEC,并为这些FEC请求相应的标签 提供更多的功能,涉及到进流量打标签,出流量弹标签链路层协议收到MPLS报文,如何

3、判断这是一个MPLS报文,应该送给MPLS处理,而不是像普通IP报文那样直接送给IP层处理?以太网中:回顾802.3以太网帧头部有个type字段,如果是0800则表明上层是IP报文,如果是0x8847(单播)0x8848(组播)则表明链路层承载的是MPLS报文PPP中:增加了一种新的NCP:MPLSCP,用0x8281来标识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标签分发协议Label的转发很容易,如何生成label则很难,LDP就是一个动态生成label的协议LDP消息:先UDP发现邻居,再TCP形成会话Discovery:用于通告和维护网络中的LSR的存在Sessi

4、on:用于建立,维护和结束LDP对等实体间的会话连接Advertisement:用于创建,改变和删除特定FEC标签绑定Notification: 用于提供消息通告和差错通知LDP标签分配方式:DOD:(不再使用的方式)下游按需标记分发,即上游向下游请求DU:下游自主标记分发 16以下label值为保留,其中3label是ELSR给倒数第二跳(ELSR的上游LSR)的特殊label,当该LSR收到3label就隐含知道自己是倒数第二跳,当数据(数据层面)传到自己时直接弹出(PHP)label,变成了纯数据交给ELSR直接做路由转发,而不需要等到数据到了ELSR,ESLR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出labe

5、l了,即刻做弹出,再做IP路由转发,这样浪费一个周期是不明智的,PHP的价值就在于数据到了自己就弹出,给ESLR的数据已经没有label了,直接由ELSR做IP路由转发上游与下游:在一条LSR上,数据层面看:相邻LSR分别叫上游LSR和下游LSR,下游是路由的始发者(控制层面)自己产生的label是IN label 收到的label都是out label心法口诀:入标签是我分给别人的,出标签是别人分给我的 我分配的标签是给别人用的,我不会添加到报文中LDP标签保留方式:(常用的是自由方式,保留所有label)自由方式:保留(来自邻居所有发送来的label)-lsp收敛快保守方式:丢弃(所有非下

6、一跳邻居发来的label)-lsp收敛慢LDP标签控制方式:(常用有序方式)有序方式:独立方式:MPLS的衰落:还是基于一种软件转发,当硬件转发出现后(基于ASIC ,NP)MPLS的这种转发模式似乎没有起到多大的效能提升。VPNOverlay VPN:是一种基于tunnel的VPN,安全里面所涉及的VPN全部是overlay VPN (ipsecVPN,GREVPN)Peer-to-peer VPN:一种动态VPN的建立VPN角色:CE(custom edge):客户边缘设备-主要负责跟ISP去连接PE(provider edge):营运商边缘路由器-负责接入客户P (provider ro

7、uter):营运商核心路由器-负责骨干网中的转发OverlayVPN:1.其隧道建立是在CE上建立的:跟ISP的网络环境没有任何关系,ISP只会把这个当成普通路由而已(例如:GRE,ipsec)-这种VPN是一种非动态的,维护性较差(例如再增加一个VPN站点就存在一个N平方的问题)需要在客户方(CE设备上)进行配置,通常客户方不愿意也没这个能力2.其隧道建立在PE上建立的:在PE上为每个VPN用户建立相应GRE隧道,路由信息在PE于PE之间传递,公网中的P设备不知道私网的路由信息-这种相当于客户把VPN的创建及维护完全交给ISP,但不同的VPN用户不能共享相同的地址空间Overlay VPN的

8、本质:一种“静态”VPN,无法反映网络的实时变化,新增VPN结点后存在N平方问题如果tunnel建在CE上:必须客户自己建立并维护如果tunnel建在PE上:无法解决地址冲突问题Peer-to-peer VPN:指CE-to-PE间交换私网路由信息,然后由PE将这些私网路由在P网络中传播(动态路由协议),这样这些私网路由会自动传播到其他PE上-解决了“动态”问题,但没有用到tunnel技术,私网路由会泄露到公网上,此时需做严格的路由控制才行1.共享PE方式:解决了“动态”问题,但仍然没有解决地址冲突和tunnel问题,而且为了防止连接在同一台PE上的不同CE间互通,需在PE上配置大量ACL2.

9、专用PE方式:解决了“动态”问题,无需配任何ACL,但是代价太高, 新加一个VPN用户就需要一台专用PE,而且也没有解决地址冲突问题和tunnel问题Peer-to-peer VPN 本质:虽然解决“动态”问题,但不是一种tunnel技术,造成私网路由会泄露到公网,还是无法解决地址冲突问题以上VPN的各种局限性总结:1.要想保障安全性,需要tunnel技术2.GRE,ipsec都是一种静态tunnel技术,无法解决“动态性”3.地址冲突的问题是以上任何一种VPN技术无法解决的使用VPN一定要解决的问题:1.如何提供一种动态建立的tunnel技术?2.如何解决不同VPN地址冲突问题?解决动态建立

10、tunnel技术的问题:MPLS的PHP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动态建立的tunnel技术,其LSP就是一种天然的tunnel并且基于LDP,这种协议又恰恰是一种动态的标签生成协议分析:解决地址冲突问题:必须是一种协议具有良好扩展性-基于TLV元素的 满足的的协议为:eigrp bgp isis而eigrp太私有化,isis则不是基于TCP/IP开发的,所以只剩下bgp了BGP的优势:第一:BGP支持大量路由,满足网络中VPN路由数量大第二:IBGP中可以满足不直连的路由器间建邻居特性,在设计时假设两个不直连的路由器是都是一个AS内的边界,他们之间可建邻居,但AS内的其他路由器可只运行IGP帮其传BG

11、P的路由(这里指VPN信息)但自身不用包含VPN路由,这些路由器在设计时可选为P路由器-只传递VPN路由,但不包含VPN路由信息第三:AS内的两台边缘路由器选作PE路由器后,BGP可运载附加在路由后的任何信息(作为可选BGP属性),其他不了解这些属性的BGP路由器都将透明的转发这些带可选BGP属性的路由,使得PE路由器间能简单的传播路由(这里可以是带VPN信息的路由)至此,仍然未解决地址冲突问题,三大难关:识别,传输,转发解决思路:1.可将一台PE模拟成多个虚拟的专用PE理论:VRF(VPN 路由转发实例) 每个VRF可看做一个虚拟路由器,即一台专用PE(包括独立路由表,独立地址空间,属于该V

12、RF的接口集合,只用于本VRF的路由协议)RT的本质:每个VRF表达自己的路由取舍及喜好的方式 分两部分:Export target:表示我发出的路由的属性Import target: 表示我对哪些路由感兴趣RT很好的解决了地址冲突的问题,但RT能否作为传递时的标识呢?理论上可以但是:RT实际就是一个路由属性,不是与IP前缀放在一起,而RD则是在IP前缀之前的,相当于和IP前缀在一起,很好的起到在路由传递过程的区分问题,更重要的是:BGP在撤销路由的时候是不带属性的,尽管更新的时候可以使用RT,但在撤销路由的时候,RT作为community属性,不知道到底撤销哪个VPN,所以必须用到RD2.R

13、D的本质:(解决传递中的区分问题)IPV4地址加上RD后变成VPN-IPv4地址族,每个VRF配一个RD,并保证全球唯一,通常为每个VPN配相同的RD,如果两个VRF中存在相同的地址,但是RD不同,则两个VRF一定不能互访,间接互访也不成。RD不影响不同VRF间的路选择以及VPN的形成,这些事情由RT搞定PE从CE接收的是标准IPV4路由,当需要发布给其他的PE路由器时打上RD,变成VPN-IPV4地址仅在ISP网络内部传递,到了接收PE路由器后,该路由器将接收的路由放入本地路由表,用于后来接收的路由进行比较,CE从开始,到路由穿越ISP骨干传给另一个CE,都不知道使用的是VPN-IPV4地址

14、3.MPLS的嵌套解决路由的转发问题总结:以上所有技术都是为实现动态VPN而设计的 通过MBGP解决了本地路由的冲突和路由传递时的冲突问题 通过MPLS解决了数据包在发送时区分的问题(通过label实现)通过MBGP和MPLS就实现了动态VPN技术,称之为MPLS/MBGP/VPNRT用来导入导出路RD用来区分CE的相同路由MP-IBGP用来传递VPN私有路由信息,该VPN私有路由信息已被加上RD,RT和私有label(加在VPN的IP路由头部,那么VPN的私有IPV4路由变成了VPNV4路由,BGP能很好支持不同协议,所以VPN私有路由信息便在公网中传递到另一端的PE路由器中)如果再对SP内的路由器全部开启MPLS转发方式,那么在SP内部无需做IBGP的full-mesh,因为数据包的转发不用再查路由表而是通过MPLS转发,不用担心路由黑洞的发生(即使发生也不怕,因为不查路由表),通过MPLS的转发方式只用知道下一跳就行了,在SP内部经过PHP和最后一个PE,MPLS的label(即公网label)被弹出,露出私网label,最后一个PE通过不同的私网label将数据转发到相应的CERT,RD是为控制层面服务的,而私网label和公网label是为数据层面服务的实例:私网label:是通过MBGP随机分配的,主要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