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王永庆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2839141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89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人传记王永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名人传记王永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名人传记王永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名人传记王永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名人传记王永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人传记王永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人传记王永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人传记,名人语录,天下的事情,没有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让你能获得的,凡事一定要经过苦心追求,才能真正明了其中的奥妙而有所收获。 追求舒适与快乐的代价,就是刻苦耐劳。 一根火柴不过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但一根火柴可以烧毁一栋房子。 我个人认为,我们输给人家的地方是生活以及工作的观念和态度。,生平经历(一),1917年 1月18日,王永庆出生在台北县新店,父亲是茶农王长庚。6岁时就读小学,学校距离住家10公里,每天必须徒步20公里往返。 1932年,15岁的王永庆被父亲送到嘉义的米店当学徒,1年后,他向父亲商借200元旧台币创业。 1942年,王永庆结束卖米的生意,利用10年的积蓄在新店老家

2、购买50亩土地,成为一位小地主。 1943年,王永庆转向木材生意发展,在二次大战景气复苏下,木材生意让他赚进5000万元旧台币。 1954年,王永庆成立福懋塑料公司,生产PVC。王永庆在无知的情况下开始塑料事业。当时台湾当局利用美援,开始推行第一次四年经济建设计划,福懋公司就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成立。 1957年4月,福懋塑料公司开始生产,每天生产4吨PVC,随后更名为台湾塑料公司,简称台塑,由于下游的塑料料加工业者对王永庆的产品没有信心,曾经连1吨都卖不掉,庞大的库存几乎使王永庆破产。 1958年,王永庆成立“南亚塑料公司”直接作为台塑产品的下游加工与销售业者。 1960年,台塑每月总产量增加

3、到1200吨,并开始外销。 1978年,台塑的营收业绩创下10亿美元新纪绿。 1978年12月1日,林口长庚医院开幕,为亚洲地区最大医院。 1980年,王永庆为解决PVC原料短缺问题,并购美国德州的一家石化公司;在他的重整下,成为全世界最大的PVC工厂。,、,生平经历(二),1983年,王永庆成立南亚电路板项目组,首度跨足电子产业。 1986年 9月30日,王永庆经13年极力争取后,“六轻计划”获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核准通过。 1993年,台塑成为全世界最大的PVC生产业者,“南亚”成为全球最大的PVC加工业者。 1994年,王永庆在台湾南部投资新台币90亿元成立石化专业区,年初破土动工。他不忘对

4、大陆投资,但缩小投资规模,将投资地区分散到广东与安徽。 2000年 9月2日,台塑石化公司油品全面上市,正式供应全省加油站,成为台湾第一家民营油品制造业者。 2003年5月,台塑宣布“六轻”第四期计划启动,预计投入新台币1200亿元,“六轻”一至四期总计投入超过新台币6500亿元。 2004年 8月1日,王永庆创办的明志技术学院改制为明志科技大学。 2006年 6月5日,王永庆指示成立台塑企业行政中心,以90岁高龄正式宣布交棒。 2008年5月,发生四川汶川大地震,王永庆慷慨解囊1亿元人民币协助四川成都与汶川等地区的震后重建工作。 2008年6月,福布斯公布王永庆身价68亿美元,位居台湾第二。

5、 2008年王永庆在美国时间10月15日上午于美国过世,享寿92岁。,精细服务 粒米起家,15岁的王永庆,一个人孤零零地来到嘉义县城,在一家米店当小工。除了完成自己送米的本职工作以外,处处留心老板经营米店的窍门,学习做生意的本领。第二年,他觉得自己有把握做好米店的生意了,就请求父亲帮他借了200元钱做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家小小的米店。 米店新开,门可罗雀。王永庆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不仅人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好。 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那时候的台湾,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杂物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前都要淘好几次米。王永庆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点一点地将夹杂

6、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一传十,十传百,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满足。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大大的不便了。于是王永庆主动送米上门,还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因存放过久而变质。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办了个碾米厂,买进稻子碾米出售。他的米店的营业额大大超过了同行店家,越来越兴旺。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经济也开始发展,

7、建筑业动得最快。王永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抢先转向经营木材,结果获利颇丰,居然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这时,经营木材业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王永庆便毅然决定退出木材行业。那么,该干什么好呢?,投资塑胶 成本取胜,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急需发展纺织、水泥、塑胶等几大行业。当时在台湾化工业中有地位有影响的企业家何义到国外考察后,认为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日本产品,所以投资台湾的塑胶工业。出人意料的是,普通商人王永庆却表示愿意投资塑胶业。 王永庆事先进行过周密的调查和分析研究。他认为,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一个大好条件。 1954年,他

8、和商人赵廷箴合作,筹措了50万美元的资金,创办了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3年以后建成投产,但首批产品100吨,在台湾只销出了20吨。按照生意场上的常规,供过于求时就应该减少生产。可王永庆却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扩大生产!这一来,连他当初争取到的合伙人也不敢跟着他冒险,纷纷退出。王永庆变卖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买下了公司的全部产权,使台塑公司成为他独资经营的产业。王永庆研究过日本的塑胶生产与销售情况,当时日本的PVC塑胶粉产量是3000吨,而日本的人口不过是台湾的10倍,他相信产品销不出去,并不是真的供过于求,而是因为价格太高要想降低价格,就只有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第二年,他又投资成立了自己的塑胶产品加工厂

9、南亚塑胶工厂,直接将一部分塑胶原料生产出成品供应市场。 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销路自然打开了。台塑公司和南亚公司双双大获其利!现在,塑胶粉年产100万吨,王永庆的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永远追求更大贡献”,在塑胶行业站稳脚跟之后,王永庆又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去关注他当初借以发家致富的木材行业。由于台湾木材销路好,商家大量砍伐,可是他们只要树干,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树枝丫,都被白白地抛弃了。王永庆想,台湾的棉花产量严重不足,一直靠进口补充,如果利用废弃的树枝丫制造人造纤维替代天然纤维,既节省了外汇,又降低了成本,一定会有发展前途。 1964年10月,王永庆创办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

10、司。两年半以后,台南新化八卦山下矗立起了当时世界首创的连贯作业的人造纤维工厂。而台塑、南亚、台化三大企业,使王永庆在当时台湾50家大厂商中名列第三。 再也没有人敢小看王永庆,连一贯以经营业绩傲视世界的日本企业家,也对王永庆衷心钦佩,称他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王永庆的许多经营管理思想,都已成为企业家们信奉的至理名言。王永庆认为最有效同时也最有意义的做法,是选择“永远追求更大贡献”作为企业的目标。为了对社会做更大的贡献,企业就会鼓舞斗志,不断地扩充事业规模,经常保持着迎接新挑战的热情,和对至善境界的追求!,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常说:“要常常警惕自己,稍一松懈就导致衰退,经常要有富不三代的警觉。

11、”“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的这句话贯穿了他整个奋斗的人生。 凌晨2点半的台北夜深人静,敦化北路底的台塑大楼十三楼,一盏灯缓缓亮起。一位九十岁的老人,起床办公,他是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52年如一日。 王永庆每天晚上10点睡觉,2点半起床办公,每周工作100多小时,每天宁静的台塑大楼总会传来沉稳而缓慢的脚步声,出现一个颀长的身影,脊背挺直。无数个相似的寂静深夜里,包括全球最大的石化园区云林麦寮六轻、中国最大民营火力电厂华阳电业漳州电厂,宁波大乙烯计划都是由这个房间思索出来。,凡事勤俭凡事合理化,王永庆个人生活俭朴最为媒体津津乐道的要数他喝咖啡的过程。他曾在接受记者专访前,把奶精倒入咖啡时,还把

12、奶球放在咖啡中涮了三次,确定奶精全部溶入咖啡。等到送客时,还把剩下的咖啡一口喝完。俭朴的个性显露无遗。 生活非常俭朴,对穿着的要求是大方整洁,从不计较衣服的新旧及款式。每回坐飞机一定是经济舱。他生平最喜欢收藏名人字画,然后就是听戏,并常年坚持慢跑锻炼。他在台塑顶楼开辟了一个菜园,母亲去世前,他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菜。用的肥皂剩下一小片,还要粘在整块上继续使用;每天做健身毛巾操,一条毛巾用了27年。据说,就连他过去在麦寮用餐时,当问到一颗卤蛋竟卖新台币10元时,他直觉认为卖得太贵了。王永庆企业经营讲求合理化,个人生活细节处处显示他对合理的执著。 王永庆同时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几乎不接受个人专访。在他眼里,一个人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个人的经历告诉大家。在这个纷乱的时代,他坚守着自己的行为方式,坚守着一个传统的产业。他的子女似乎也没有感觉到他们的父亲是个富豪。也因此,王永庆曾被评为全球十大“最抠门”富豪之首。,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