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学年度新编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2816645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学年度新编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xx——xx学年度新编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xx——xx学年度新编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xx——xx学年度新编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xx——xx学年度新编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xx学年度新编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学年度新编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学年度新编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一、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行、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在绘画方面,已经掌握了绘画中的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水平有所提高。制作课中学习了简单的立体物的制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美术教材共有20课,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的课型。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使学生在原有的美术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解美术内容。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学习色彩的各部分的

2、内容,了解色彩的色相、明度等内容。难点:培养学生的对绘画中透视现象的认识,提高学生绘画中的空间感。四、 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1、 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不同特性,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美好事物的表达能力,发展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力。3、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五、本学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绘画中,使学生了解绘画的不同内容,掌握不同的绘画形式。如,压印画,刮蜡画,彩笔画等。在制作中,学习简单的制作方法,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学会自己制作课程表,会用剪刀等。2、过

3、程与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形成初步的人像写生能力,为以后的主题创作打好基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美术,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学会正确的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五、 完成教学目标的措施:1、课堂上应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择的功能,推行发展性评价,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在玩中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2、在教师方面应该做学生的

4、组织者、促进者,充分怎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作品。3、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4、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要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5、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

5、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6、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7、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8、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六、教学进度:第一周:第1课第二周:第2课第三周:第3-4课第四周:第5-6课第五周:第7-8课第六周:第9课第七周:第10课第八周:第11课第九周:第12-13课第十周:第14课第十一周:第15课第十二周:第16课第十三周:第17课第十四周:第18课第十五周:第19课第十六周:第20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