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调查报告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279090 上传时间:2017-09-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调查报告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调查报告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调查报告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调查报告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调查报告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调查报告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调查报告论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查报告论文-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利用驻村工作的机会,我对西平县所属 5 个乡镇的 22 个村的党组织 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绝大部分都基本上能够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核作用。但农村经济体制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 ,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亦不容忽视。认真总结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研究和发现存在的问题、思考和探索解决办法,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障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验与启示 西平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绝大部分都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创造着多方面的新鲜经验。

2、这些成功经验,展示了全县农村党组织发展的基本走向,也表明了多数的农村党组织能够与时俱进, 自觉地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而为我们科学把握农村党建的规律、正确解决面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和借鉴作用。 (一)农村党支部领导成员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廉洁和公正是农村党组织健康发展,始终保持较强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根本条件 农村党支部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党支部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和所在村的农民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而且党支部成员本身也都是农民,要和农民一样承担各种义务。在计划生育、宅基地、统筹、提留、摊派、集资、义务工等一系列涉及农民利益的具体问题上,干部自身如果不能身体力行、率先

3、垂范、公平公正地去处理,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号召力就受到削弱。更有甚者,如果党支部领导成员利用职权,用公款吃吃喝喝、多吃多占、以权谋私,必然遭到群众的反对,轻者会使党支部 一盘散沙,没有任何战斗力和号召力,重者则会导致群众上访告状不断,党支部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分析研究西平县十几个优秀党支部的成功经验,一个最根本的共同点就是党支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党支部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与西平县十几个先进党支部书记座谈时,他们都说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主要来自党支部特别是支部书记的廉洁和公正。权寨镇关庄村党支部书记关国胜和秦庄村党支部书记陈治国都是担任村干部多年的

4、老党员,他们 20 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在农村第一线,不论外 部环境如何变化,他们都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固守着党在农村的这块阵地 ,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当被问及经验和体会时,他们深有感触地说:“俺也没有别的法宝、没有别的捷径,就是靠公正、靠廉洁,做不到这点,一对不起组织,二对不起乡亲,自己也迟早要跨台。”朴实的话语,说明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没有党支部成员的廉洁和公正,就没有基层党组织长久的巩固和发展。 (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是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根本之所在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普及和农村民主政治生活的不断

5、进步,广大农民和农村党员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这一方面为农村党 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政治资源,同时也对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西平县一些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经验表明,把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党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党组织的自我约束与群众的民主监督相统一,把党组织深深植根于民众的沃土中,是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根本之所在。 一是切实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用党内民主推动和保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西平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党内民主制度比较健全,党员议事会、党支部大会在党内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如西平县权寨镇关庄村党支部、柏城

6、镇王店村党支部、盆尧乡于营村党支部、谭店乡朱洪村党支部等,都普遍实行了“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在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做到公开、透明,不搞暗箱操作,从而大大增强了党支部自身的凝聚力。 二是党组织自觉置于群众有效的监督之下,通过民主监督来保持基层党组织的廉洁高效和科学决策。西平县一些先进党支部的经验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做到廉洁高效、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党支部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要有很强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但仅靠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尤其是民主监督。西平县尽头吴村党支部书记葛炳臣 1998 年就任支部书记后,为凝聚民心,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帮助下,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7、,如村民议事会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把党支部活动自觉置于党员和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在财务管理上,村里所有开支先由支部书记审查签字,而后经村理财小组复审后方可开支。有一次,乡派出所到该村办理公务,中午葛书记个人做主招待了一餐,共花了 300 元钱,并签字请村财务报销。可经村理财小组审核时,认为这项开支不符合村里有关规定,不应报销,葛炳臣就个人掏腰包支付了这笔开支。这件事在全村群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支部书记的威信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使群众对党支部对支书更加信任了。 (三)突破传统管理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就可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村党组织运行机制 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8、基层党组织的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逐步变得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西平县委在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适应变革中的农村生产关系的要求,优化村级班子整体结构,对于提高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积极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通过争创“五好”村党支部、“六好”乡镇党委和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使县、乡、村各级党组织进一步确定了自己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找出了自身存在的差距,明确了赶超的目标,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活力,使相当数量的基层支部焕发了生机。二是在村干部的选拔上引入竞争机制,广开用人渠道。西平县在村干部的选拔上除试行了“内选、外聘下派、举荐、回请”等多种方法

9、,还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多方比试、综合平衡,在竞争中选强将,为村级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加了班子的活 力。 三是根据农村现实状况,试行并推广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的任职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一些村存在的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张皮”现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但由于村委组成人员由村民选举产生,而支部成员由上级党委任命或由党员选举产生,容易出现“两张皮”的现象。鉴于此,西平县的大多数乡镇试行了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的任职模式,即把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村委主任候选人,这样既给党支部书记增加了“民选”的压力,强化了民主意识,拓宽了村民对党支部民主监督的渠道,又避

10、免了“两张皮”现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是保持基层党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西平县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针对一些后进党支部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班子整体素质差、支部书记自身不够廉洁的情况,在大部分村党支部都建立、健全了包括党员活动日制度、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党支部的自我约束和管理。同时,还推行了村财乡管、定期审计村级财务、村务政务公开等制度,从外部强化对村级班子管理和约束。这些制度和措施,对保持村干部的廉洁,维护村干部的团结和稳定,促进基层组织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矛盾和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

11、步确立,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农民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党组织在领导农民突破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使自身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得到了逐步地完善和发展,但同时,在管理体制、思想观念、政治环境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农村党组织所承担的繁杂棘手的工作任务与其所拥有的调控能力和手段不相匹配,使相当数量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疲于应付,凝聚力、号召力相应减弱 随着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化和农村资源配置形式的多样化,农民群众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和自由度逐渐增强,由此引发了他们对党支部、村委会的依赖程度降低,党组织在农民利益分配关系上的调控能力已很微弱,进而导致农村

12、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减弱,缺少完成农村复杂任务应当具备的能力和手段。调查中,有相当数量的党支部书记反映说,如今的支书不好当,农民不好管理,整天任务压头,疲于奔命,而出了问题又没有人给撑腰。 诚然,农村党组织所担负的工作任务却相当繁杂和棘手:他们要完成政策规定范围以内的统筹提留,收取政策范围以外的各种摊派、罚款,实施计划生育对象户的节育措施,组织实施各种名目繁多的义务工、临时中心任务等等,使农村党组织处在国家、集体与农民利益的焦点上,以至陷入“要粮要款、刮宫流产”等直接与农民利益相抵触的困境。而对农民提出的生产经营、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要求,党支部 却无力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如

13、果党支部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力度不强,久而久之,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就会受到影响和削弱,干群关系受到影响,甚至会积聚与群众的矛盾。据对西平县权寨镇郑楼村、师灵镇师灵村、专探乡专探村、焦庄乡焦庄村、上蔡县无量寺乡七块店村等 5 个村、300 名普通农民和 200 名党员的问卷调查(以下简称问卷调查),只有 18.4%的农民认为本村干群关系较好或很好,有 56.6%的农民认为干群关系处于一般状态,有 31.3%的农民 认为干群关系较差或很差。据了解,干群关系不协调甚至出现矛盾的现象,大部分村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党支部特别是支 部书记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尚

14、可处在较稳定的状 态;如果村干部以权谋私、多吃多占,在统筹提留、出义务工、计划生 育等方面搞特殊化,那幺必然会使干群矛盾凸显,凝聚力和号召力减弱。据对农民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很强”和“较强”的仅占 11.9%,认为“较差”和“很差”的占 34.2%,认为“一般”的占 54%。干群关系的紧张甚至矛盾激化,会导致抗粮不缴、群体上访告状等过激行为的出现,进而导致基层党组织的瘫痪或半瘫痪。 (二)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带来了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在物质利益动机和商品交换原则的冲击下,农村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处于较为困难的境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改革的深入

15、,农民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同是人均一亩多耕地,有的精耕细作,高产高效;有的粗放经营,收入微薄;有的在从事种植业的同时,兼做养殖业或务工经商,经济收入数倍于种植业;还有的外出务工经营,以工(商)补农等。经营方式的不同和产业 结构调整的快慢,使农民的收入差距迅速拉大,而应承担的税赋却相差无几。在这种贫富悬殊的大背景下,尽快发家致富已成为农民群众包括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主线,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决定着当今农村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相当数量的党员在个人尽快发家致富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理天平两端失去了平衡,多数农村党员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愿意无私奉献为他人做事。问卷调查显示,有 55.9

16、 %的党员认为农村党员仅在个别的时候能发挥作用,还有 6.9%的党员认为农村党员不能发挥任何作用甚至不如普通群众,有 52.4%的党员认为只有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才愿意去帮助人,还有 8.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等价交换原则也不断影响着农村党的生活。虽然,在我们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不乏勤廉兼优、无私奉献者,他们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中流砥柱,但也确有一部分党员以个人利益代替党的利益,用等价交换原则代替党性原则。据调查,有一些村党支部书记的职位长期空缺,却物色不到合适的人选,细究其原因,一方面有本事、有能力、有致富路子的人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当村干部,因为当村干部报酬低,工作难开展,还要得罪人,愿意自己致富不愿带领大家致富;另一方面,一些挤破头皮想当村干部的人,其根本动机是为了利用村干部的职位去谋取个人利益,而自己又缺乏致富本领和群众威信。例如,我们所驻的西平县郑楼村 3 年内换了 4 任支部书记,其中一任是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