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浦镇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的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279089 上传时间:2017-09-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石浦镇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石浦镇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石浦镇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石浦镇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石浦镇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石浦镇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石浦镇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的调查与思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石浦镇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的调查与思考中共石浦镇委员会2011 年 4 月小城市作为中心镇的发展和提升,其人口和产业集中度更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更强,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管理模式发生深刻转变的今天,小城市培育发展在新型城市化中起着更加明显、更加重要的作用。深化中心镇改革、加快小城市培育,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举措,更是中心镇加快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积极推进小城市培育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中心镇发展空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资源要素的集聚,增强公共服务功能,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中心镇率先发展、科学发

2、展。石浦镇是浙江省首批 27 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多年来一直是象山南部地区 6 个乡镇、25 万人口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全县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肩负着统筹象山南部和环三门湾地区一体发展的艰巨任务。按照小城市培育“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的工作要求,石浦镇 如何加快中心镇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实现从“中心 镇” 向“小城市”的跨越,已成为事关象山县乃至省、市的重大问题。2一、石浦镇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的背景情况石浦镇位于宁波市象山半岛南端,是象山南部区域中心,全镇陆域面积 126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3300 余平方公里,辖54 个行政村、8 个社区,有常住人口 13.2 万人。

3、近年来,石浦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先后跻身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改革开放最受关注乡镇、中国魅力小城、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镇、省级旅游强镇、宁波市首批卫星城市建设试点镇等行列。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多年来的发展成果为石浦镇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人文历史悠久石浦历史悠久,明初筑城成镇,设昌国卫,为浙东抗倭重地,与天津卫、威海卫等齐名,素有“浙洋中路重镇” 之称。解放后,石浦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一直是环石浦港和三门湾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改革开放后,石浦镇成为全省重要的台胞接待和对台经贸基地。目前,石浦已成为象山县的一张精

4、美“名片” ,在宁波市、浙江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二)区位条件独特石浦港是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历来是东海渔货交易市场和商贾辐辏之地,建有亚洲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中国水产城。石浦港拥有可建港口岸线 30 公里,其中深水岸3线 18.6 公里,已规划为宁波-舟山港重要组成港区,具备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条件(现为国家二类口岸)。随着环石浦港陆岛联动工程(铜瓦门大桥、蜊门港大桥、三门口大桥)的相继建成、象山港大桥的加快兴建和沈海高速沿海复线的规划建设,石浦的区位优势将愈加凸显。(三)海洋资源丰富石浦具有丰富的海洋旅游和渔业资源,融山、海、港、岛、滩、渔等优势资源于一体,有优质沙滩、滩涂 10

5、多公里、岛礁178 个、鱼类 124 科、软体动物 106 科、甲壳类 82 科,慕名而来观海景、尝海鲜的游客越来越多,海洋休闲旅游快速崛起,“一 带 四区、一港三岛” 海洋休闲旅游格局初具 规模,现有国家AAAA 级景区 2 个(中国渔村、渔港古城),大型观光游轮 2 艘,海钓渔船 84 条,五星级和四星级酒店各 1 家,2010 年接待游客量逾 240 万人次,商旅经济收入 44.5 亿元。(四)海洋文化浓厚石浦具有浓厚的海洋文化、渔文化和海防文化,依山而建、拾坡而上的明清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现存明清建筑群体 3 片、78900 平方米,古街 4 条、长 1670 米,古巷 50 条、长 2

6、000 米,古寺庙 20 座,古遗址 100 余处。新时期,石浦形成了“春踏沙滩夏海钓,秋看开渔冬品鲜”的“ 一年四 节” 文化气候。元宵“十四夜” 等传统 文化被不断挖掘、 创新, “富 岗如意信俗”等 36 个4项目被列入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 2 项), “大夫第”等 19 处被列为县级 以上文物保护点。(五)发展成效显著通过实施“工业强镇 、渔业稳镇、旅游兴镇、港口促镇” 发展战略,石浦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2 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3.52 亿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 11000 元。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形成了以机电制造、水产加

7、工、船舶修造为主体的产业格局。渔业大镇地位稳固,现有钢质渔轮 1500 多艘,年海洋捕捞量 30 万吨,渔业产值 18 亿元,约占宁波市的 50%。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区面积 8.5 平方公里,城市化率50%。民生保障不断增强,供水、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等公共设施逐步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现有驻石部门 39 个,基本具备小城市服务功能。(六)后发优势明显经过“十一五 ”期间的 “打基础、搭平台”,影响石浦发展的供水、供电、交通、土地等瓶颈制约已逐步突破;一批重大项目实现落户,并基本完成前期工作;企业再投入、再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科

8、技园区等“四园一基地” 工业平台的加快推进,紫象天堂高档休闲度假区等旅游精品项目的全面兴建,使石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5二、石浦镇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理念(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省级小城市培育的工作部署和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渔港旅游城市的目标,深入实施“工 业强镇、渔业稳镇 、旅游兴镇、港口促 镇” 经济发展战略和“东 接、西延、南优、北跨 ”城乡统筹战略,加快推 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城市化,努力实现石浦由“中心镇” 向“小

9、城市” 的 历史性跨越。(二)目标任务“十二五” 时 期,石浦 镇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的功能定位是建成城市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辐射带动较强的现代化渔港旅游城市,成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强镇、长三角区域特色鲜明的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象山南部和环三门湾重要的区域发展中心,实现从“石浦港 时代” 向“三门湾时代”的历史跨越,最终领跑三门湾次经济圈。主要目标为:1构筑海洋经济强镇。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打造海洋战略性支撑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突破 300 亿元。实现工业产值 220 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8.36亿元,农渔民人均收入 2 万元,成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强镇。2

10、打造长三角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全面完成环石浦港滨海景观廊带、中国渔村景区、渔港古城景区、半边山休闲度假区等景区建设,完善环石浦港休闲游等旅游产品,全面启动檀头山岛、渔山岛、东门岛“三岛” 的利用和开 发。实现商旅综合收入 70 亿元,游客年接待量 450 万人次。3构建和谐生态宜居渔都。加快推进民生工程,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促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努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城市化率达到 75%以上,建成区面积拓展到 14 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 12.5 万,人均绿地面积 10 平方米。4建设象山南部中心城市。不断完善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居民文

11、明程度;加速推进区域统筹,不断增强经济文化辐射力,把石浦真正建设成为象山县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公共服务和行政服务中心。(三)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是镇党委、政府的基本执政理念和多年来的工作重点,也是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所必须关注的重点领域。石浦镇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规划指引不动摇。科学规划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科学规划必须坚持规划编制前瞻性、系统性、可达性7的有机统一,总规、控规、专业详规等各个层面的无缝对接;既有指导意义,又有可操作性;既有小城市发展的共性,又有地方特色的个性,确保小城市发展形神兼备。根据上述理念,目前石浦已编制完成石浦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12、划纲要、 石浦镇总体规划等 17 项各类规划。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是根本出路,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建成小城市。开展小城市培育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长远负责,保持规划思路的稳定性和延续性,选择优化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管理方式,推进区块综合开发和行业业态治理,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科学的轨道,绝不以牺牲环境、牺牲长远利益和群众利益为代价来谋求发展。3必须坚持项目带动不动摇。项目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最佳载体和最强着力点。只有项目的推进,才能实现省级小城市的建设目标。多年来,石浦镇紧紧围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功能性项目、重大产业项

13、目、重大民生项目四方面重点,坚持一手抓加快推进开工项目不动摇、另一手抓项目前期储备不动摇,实施督办推动、二早二常、立功竞赛、挂钩联动的“四 轮驱动” 法,努力 实现了项目竣工使用一批、开工 动建一批、加快推进一批、前期储备一批的“ 四个一批” 目标。 “十一五”期间,投资 20.3 亿元实施重点项目 58 项,建成 41 项,完成土地8征收 1.23 万亩,林地征收 1 万余亩,坟墓迁移 1.2 万座,房屋拆迁 1100 余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形象的较大提升、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和民生事业的稳步推进。4必须坚持城乡统筹不动摇。城乡统筹是历史使命,是建设小城市的必经之路。开展省级小城

14、市培育,必须推进城乡和区域之间统筹协调发展。要推进城乡发展规划统筹,有效对接各区域规划,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要通过城区道路的延伸拉大城市框架,改善城乡道路交通;通过产业发展、功能性项目和民生项目建设,实现就业保障,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进公共服务统筹;通过推进城中村、城郊村改造以及农村住房“两改” ,提升 农村人居 环境,实现农村社区化管理。5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改革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的必解之题。开展小城市培育必须破除各类要素制约,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改革突破。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始终做到抢抓机遇,解放思想,胆大心细,看准的坚决推进,但要注重对细节问题的

15、研究,注重前期工作,先易后难,务实推进,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2009 年以来,石浦先后务实推进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维稳联调机制改革、农村住房“两改” 、运营车辆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改革、应对社会老9龄化改革等改革创新课题 10 项,有效破解了影响发展的一些要素制约和体制性障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6必须坚持民生保障不动摇。保障民生,是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的目的。发展要靠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人是城市化的执行主体和目标归宿。保障民生也是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推进发展的需要。在推进民生保障中,

16、要坚持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先生产后生活,先基础后享受;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重点解决当前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卫生、住房等问题;要多措并举,务实推进,推行民生项目市场化运作、服务外包等新模式;要合力办民生,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民生项目建设,实现共建共享。三、石浦镇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的重点领域和推进措施作为宁波市首批卫星城市建设试点镇和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石浦已经处在新一轮发展的轨道上,具备了在新的平台上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不断强化发展要素保障,是石浦镇开展省级小城市培育必须把握好重点领域,是建设现代化渔港旅游城市必须重点研究的问题,也是开展小城市培育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必须开动脑筋,创新办法,团结一切力量予以推进。(一)实施“工业强镇、渔业稳镇、旅游兴镇、港口促镇”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01坚持工业强镇,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量。依托水产品加工园区、万泰机电园区、昌国科技园区、前门塘水产品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