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大牛高分心得——紫色熏衣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279061 上传时间:2017-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MAT大牛高分心得——紫色熏衣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GMAT大牛高分心得——紫色熏衣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GMAT大牛高分心得——紫色熏衣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GMAT大牛高分心得——紫色熏衣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GMAT大牛高分心得——紫色熏衣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GMAT大牛高分心得——紫色熏衣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MAT大牛高分心得——紫色熏衣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他乡日暮, 斜阳挂低树. 园径深处, 秋虫似泣如诉, 落红悄然舞. 掩朱户, 思来路, 泪湿罗帕情空付, 最是愁苦, 望海难渡.序 (心情篇 )自考完 G, 尝试撰写总结, 却欲言又止, 欲说还休. 春去秋来, 那些日日夜在我的回忆里慢慢沉淀, 化做心中最柔软的一快印记, 最婉约的一段旋律.如果你想从我总结里找出一条捷径, 那我劝你还是别浪费时间. 以下的文字除了寒窗苦读, 别无他法. 如果你愿意踏实勤奋, 那我鼓励你: 立定心志, 勤勉为怀, 只要方法得当, 700 分只是时间问题. 在我准备 GMAT 期间, 时不时读 N 人心经. 每每看到“10 天/20 天/一个月.7+” 之类的文字

2、都视而不见 . 请原谅我的冒犯. 我相信确实有这样的 N 人, 但我一直对自己说 : 这不是我的. 我天生资智平平, 无所夸口, 唯靠勤奋. 从第一天起, 便断了走捷径的念头. 别人聪明可以轻易成事, 我投机只会兵败如山. 放之四海, 天道酬勤, 我本从容自从容.为考 G, 我总共哭过三次. 第一次, 读了 4 遍 OG 做大全, 结果体无完肤, 泪如雨下. 第二次, 长智齿, 肿到不能吃饭, 只好去拔牙. 医生给了一瓶止痛药, 吃完为止. 他告诉我吃了这药不能开车, 因为会神智不清. 我怕影响做题感觉, 没有吃过一片. 含着满嘴的棉花坚持看书, 每半个小时就要换一次棉花, 每次换的时候一漱口

3、就是满口的鲜血, 钻心的疼, 潸然泪下. 第三次, 考之前半个月做 GWD, 每套只错 4 个, 但做到天山的一套题错了 12 个 , 当时离考试只有 21 天, 泣不成声. 我写这些只想告诉大家: 我也经历过挣扎 , 我也受到过挫折, 我也不是没有气馁过, 但 GMAT 值得我为其付出, 因为我和你一样, 都是追梦的夸夫. 支撑这些平白文字的是那份无悔的执着.正文 (备考篇)我的 verbal 拿了满分 . 其中确实有幸运的成分. 我没有碰到一题 GWD 里的争议题, 考试的时候每一题都有十足的把握, 与 ETS 心意相通 . 我的材料其实少而又少, 原则就是: 精做题, 做精题. 对我而言

4、, 考试的过程是一个把信息简化的过程语法材料: OG + GWD语法到最后是我的最强项. 我曾经读完 OG 后做大全, 但感觉效果不好, 于是又重新回到 OG. 如果我告诉你我 OG 读了几遍, 你一定不相信: 19 遍. OG 我从来没有离过手, 在远行的日子里, OG 也随着我四处漂泊. 我曾经跟一个 G 友说: OG 是我的初恋, 我把他的缺点也爱了进去. 在枯燥的, 一遍又一遍的反复阅读过程中, 你会爱上他, 也能领悟 ETS 的精意. 我到最后看到任何一题都可以背出ETS 的解释, 从 corrective 到 effective. 做 GWD, 我语法几乎不错. 考试时, 每一道语

5、法题我都能看见 OG 的影子, 好象按照 ETS 的思路给考题提供标准答案. 平时复习 SC 的方法绝对不是考试时做题的方法 . 平时字斟句酌就是为了培养一种条件反射的能力, 到考试时迅速排除. 我模考做 GWD 语法的平均时间不会超过 30 秒一题. 前 10 题里的语法我会故意放慢速度, 逐一看过, 但到后面, 特别是 20 题以后, 不会多于 30 秒. 考试时候的方法就是前 3 词, 尾 3 词, 再中间. 很多题目都可以靠这 6 个词解决, 大概只要 20 秒, 因为分别 2/3split 以后就只剩下一个了. 下面我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GWD24-13 Vivien Tho

6、mas, who had no formal medical training, in struggling against overwhelming odds, he became a cardiac surgeon and eventually to receive an honorary doctorate from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A) who had no formal medical training, in struggling against overwhelming odds, he becameB) having had no formal

7、 medical training, in struggling against overwhelming odds to becomeC) who, having no formal medical training, he struggled against overwhelming odds in becomingD) who, having had no formal medical training and struggled against overwhelming odds, became (E)E) who had no formal medical training, str

8、uggled against overwhelming odds to become这道题上来就可以用 having 排除 BCD, 而 A 后面又重复主语引起一个新的句子(我把它称之为” 主语缀述 ”). 这道题对我而言, 10 秒之内就可以解决 . 当然, 如果不放心, 仔细看可以发现 A 前半句的结构 dangling, 但我不会过多纠缠, 一般如果能靠 6 词确定就 move on, 不行再看中间. 我在考场上做的语法题, 特别是前面的, 都很长, 我基本上都在 30 秒解决 (前 10 题除外). 其实语法点就那些, again, 把信息简化. 看透出题思路, 靠排除 对症下药. 当

9、然, 这样的方法总会有例外, 但我觉得花再多的时间也许可以找出为数不多的错误, 但 margin 不高. 很幸运的是, 我考试的题目没有特别反常规的思路. 逻辑材料: OG + GWD + FEIFEI 135复习刚开始, 我觉得逻辑是我的致命伤. 天生不是理科出身, 缺乏逻辑思维. 后来发现 GMAT 的逻辑思维要求并不很高, 思维的严密性远不及 LSAT. 我做 feifei 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逻辑常规思维, 如果你的逻辑思路可以应对 GMAT, 其实不做也罢, 我后来也再没有复习过 feifei, 那种感觉培养起来以后就可以应付GMAT 了.“无关”在 GMAT 的逻辑里是最有用的一样法

10、宝 . 其实 OG205 道逻辑解释通篇都在告诉你什么是无关, 仔细阅读就能掌握 ETS 的思维方式 . 我在考场上做逻辑相当快, 比做 GWD 还快, 因为无关选项都很明显 . 对我而言, 逻辑题的难度并不在提干本身, 而是在选项. 如果选项无关的很明显, 提干再难也不怕; 但如果选项很迷惑, 我花的时间就比较久. 无关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无故牵扯集合以外的样本; 2) 无故将完整的集合分成子集加以比较 ; 3) 无故牵扯提干以外的时间范畴; 4)直接与结论无关. 还有要注意的就是在逻辑里一些很模糊的词 , 如果出现就要注意, 虽然有时侯是正确选项, 但因为这些词比较不具代表性或比较主观

11、, 应引起重视. 概念模糊的词: some, many, certain; 主观: willing to, interested, aware. 我写完 JJ, 有些朋友跟我聊天, 说我的逻辑 JJ 很简单. 其实我的逻辑题目都很长, 很大的阅读量, 特别是 boldface, 加上答案满满一屏 . 还是我说的 - 简化信息. 从一开始做逻辑, 我就逼迫自己读完提干, 脑子里要把前因后果抽象成一句话. 如果不这样, 读完一道逻辑题, 似乎都读懂了, 可根本就不知道题目的来龙去脉, 如何做题! 我之所以能回忆起比较多的逻辑 JJ, 而且能够把它们简单的陈述出来, 离不开平时的操练, 能够把复杂的

12、东西简化是做逻辑的一种能力. 其实 GWD 的逻辑, 大部分题目如果读懂了, 试着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 , 谁都能做对. 到后来, 我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 就是边读边理出前因后果 (逻辑的结论很重要), 然后选项是否无关自然很清楚.阅读材料: OG + GWD阅读是我的强项. 个人背景: 我在美国一所不错的大学念本科 , 英语基础不错, 平时的阅读量相当大. 自认为阅读应该不是问题. 可刚开始做 OG, 正确率却上不去. 总结了一下, 发现原因在于 GMAT 的阅读要求的是精度, 而我一般读教材都是泛读. 我上的课进度非常快, 几乎一节刻就是一个章节, 每本书最少也是600 页, 而且都是那种大

13、开面的, 根本没有时间细读. 基本上就是翻一下提纲, 挑几个例子看, 然后就做题, 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再回去看书. 平时专业课考试看长 case 也是匆匆而过 , 没有什么 tricky 的题目, 不象 GMAT 迷惑选项比比皆是. GMAT 的阅读是要靠技巧的, 归结一点: anticipate the change. 不要被作者牵着走, 要感觉出作者行文即将发生的变化. 我再重申一次: 简化信息. 一篇阅读, 特别是长阅读, 没有训练之前, 通常读着读着, 慢慢的我就会 lost my concentration. 虽然读懂了, 却好象是在读报纸, 有口无心. 要时刻集中精神 , 培养短时间

14、内的记忆能力. 无论作者做了多少引申, 都要屹立不动, 时刻知道自己的 track在哪里. 牢牢把握行文的骨干, 任何时候你都能体会作者即将做出的转折启承. 我认为凭 OG 和 GWD, 阅读材料其实已经足够了 , 好好利用, 足够培养出很好的阅读技巧. 练到想吐还不够, 要吐到习惯. 我在考场上几乎知道 ETS 下一句话要说什么, 会怎么说. 后来我在写 JJ 的时候, 那些阅读仍历历在目. 把信息简化, 随着逻辑的思路走, 想忘掉都很难.数学材料: OG(DS) + FEIFEI + GWD + JJ + 陈向东数学没有拿到满分, 给国人丢脸, 也没有什么发言权. 在美国念了本科, 用计算

15、器用的脑子生锈, 虽然高等代数是我必修课, 但跟那些美国人在一起, 听他们提着弱智的问题, 自己也变的很弱智. 所以数学不敢掉以轻心. 我 feifei 做了 3 遍, OG(DS)做了一遍, 把错题看了一下. GWD 数学就当模考做 , 因为不想只做 verbal - 以此培养自己的抗疲劳能力. 陈向东的书我用来当参考书, 如果概念模糊就翻一下, 复习强化. 另外, 我整理了今年 7 月上半月的 JJ, 帮助很大, 做题速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去年 8 月和今年 8 月的 JJ 我总共做了 2 遍, 到最后熟到看了题目就知道答案. 可数学还是没拿到满分. 遗憾? 是有一些, 但我尽了全力, 这

16、就够了.AWA: 今天刚受到 AWA 的分数 , 6 分. 春风得意马蹄急. 我的作文开始并没有很用心准备. 自认为做了无数的 presentations, 写了无数的reports, 交了无数的 projects 应该没有问题. 可后来听说在美国考 GMAT, AWA的评分会比较严, 而且身边一个 NN 的美国人 AWA 只拿了 5 分, 就不敢蒙混过关了. 但总的来讲, 作文是我各部分里花的时间最少的. 我没有参考 CD 的模版, 而是自己做了一个, 借鉴了七宗罪 , 但基本上全部改写, issue 更是改头换面. 我有个比较特别的方法, 就是首段和尾段全部固定. 很多人建议首段要提供正文的 map, 尾段要重申上面的内容. 我并不这么想. 首先, 要在 30 分钟内写出 500 字的文章已经不容易, 还要为了改写冥思苦想, 得不偿失; 但如果不改写, 语言的贫乏一定不能独树一帜. 所以我两篇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在模版里就已经完全固定, 只不过首段把问题 restate 一下, 这个工作量不算什么. 我在考场上先把头和尾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