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维人员初级认证考试试题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787012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代维人员初级认证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代维人员初级认证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代维人员初级认证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代维人员初级认证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代维人员初级认证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代维人员初级认证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代维人员初级认证考试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代维人员初级认证考试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30题,总计30分)1、 BTS与BSC之间的接口为( B )接口。A、Um接口 B、Abis接口 C、A接口 D、Vm接口2、 以下有关GPRS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C )A、GPRS是一种用于GSM的标准化分组交换数据业务B、GPRS是在GSM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过渡时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一种可行方案C、GPRS是一种有别于GSM的新的移动通信制式D、GPRS可以实现用户”始终在线”3、 数字通信里,二进制数10001011转换成十进制数是( C )A、134 B、135 C、139 D、1414、 请将话音信号在无线

2、接口路径的处理过程按顺序排列:(C )A、语音话音编码交织信道编码调制B、语音信道编码交织话音编码调制C、语音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交织调制D、语音信道编码话音编码交织调制5、 ( A )技术对信道进行四维调整,降低干扰,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A、智能天线 B、动态参数调整 C、自适应调制编码 D、跨层优化6、 为了更有效的利用频率资源,提高系统容量,GSM系统采用了( C )多址技术,在每个频率上划分多个时隙,使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时隙上进行通信。A、CDMA B、TACS C、TDMA D、FDMA7、 GSM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根据区域的大小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D )A、位置区 PLMN区 MS

3、C区 基站区 小区B、PLMN区 位置区 MSC区 基站区 小区C、PLMN区 MSC区 基站区 位置区 小区D、PLMN区 MSC区 位置区 基站区 小区8、 关于BTS下列哪个说法不正确:(C )A、可以实现Um接口功能B、BTS主要分为基带单元、载频单元和控制单元三部分C、可以实现无线资源管理的功能D、 BTS能够完成上行信号的接收和下行信号的发射9、 下列选项中 ( C ) 不属于无线资源管理的手段之一A、功率控制 B、接纳控制 C、加高基站发射天线 D、负荷控制 10、 如果在通话过程中,移动台更换了小区,通话结束后,移动台要进行( C )。A、小区重选 B、小区选择 C、位置更新

4、D、重新登记11、 BSIC是移动网络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由( B )组成的。A、LAC+CI B、NCC+BCC C、 BCC+CI D、MCC+MNC 12、( B )是与之相连的基站的管理者,负责控制辖区内的所有无线资源。A、BSS B、RNC C、BTS D、Node B13、( A)是为了对抗信道中的噪音和衰减,通过增加冗余,来提高抗干扰能力以及纠错能力。A、信道编码 B、信源编码 C、功率控制 D、信号处理14、( A)可完成BSS、MSC之间的切换和辅助性的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等。A、MSC B、RNC C、RNS D、BTS15、无线直放站施主天线端输入信号不能太强,原因

5、是( A )A、防止前级低噪放饱和 B、防止系统自激 C、防止输出过大 D、防止干扰信源基站 16、如果发现BSC空闲信道测量结果是较高级干扰带内的信道数较大,可能是B )A、该小区的频率干扰太严重,应进行频率调整B、小区周围可能存在同频放大器而出现上行链路干扰,应检覆盖区域内的同频放大器 C、小区的发射下线的下倾角太小,结果接收到太多的干扰信号,应增大下倾角D、小区的接收天线的灵敏度太大,应更换低增益的天线 17、硬软切换是指移动台在同一基站的不同( D )之间的切换。(更软切换)A、时隙 B、频率 C、码字 D、扇区18、3GPP R6网络结构空中接口引入( D )技术。A、WCDMA B

6、、TD-SCDMA C、HSDPA D、HSUPA19、移动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系统BS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BSS中主要起到( C )作用。A、管理 B、编码 C、交换 D、传输20、随着蓄电池充电,电解液的比重逐渐(A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随机变化21、电缆线芯的功能主要是输送电流,除了导线长度外,线芯的损耗还由( B )来决定。A、电压高低 B、导体截面和电导系数 C、电阻系数 D、温度系数22、蓄电池是直流供电系统供电不中断的基础条件,根据蓄电池连接的方式,直流供电方式主要采用( B )。A、串联浮充供电方式 B、并联浮充供电方式C、串联均充供电方式 D、并联均充供电方

7、式23、在一定电压下断路器能安全无损断开的最大电流称为( D)。A、额定电流B、额定容量 C、热稳定电流 D、断开电流24、通信电源的控制与管理是由以下哪个部分完成的( D )A、交流配电 B、直流配电 C、整流模块 D、监控模块25、关于“均流”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均流指的是所有模块输出电流完全相同 B、当模块输出电流在半载或半载以上时均流效果越好 C、当电源系统处于限流状态时是均流的D、均流仅指的是浮充状态下的均流26、整流模块的作用是( A )A、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B、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 C、将直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D、将交流电转换成交流电27、对于低电压大电流直流

8、来说,电力线设计时( C )是主要考虑因素。A、发热条件 B、经济性 C、线路压降 D、经济电流密度28、通信电源应急处理的核心是保障( B )A、交流供电不中断 B、直流供电不中断C、电池供电不中断 D、整流模块供电不中断29、不可能是引起交流过欠压告警的原因有( D )A、交流输入电压异常 B、交流采样板故障 C、参数设置错误 D、防雷器故障30、过放电(Overdischarge)指的是( B )A、过大电流放电的放电方式 B、超过蓄电池规定的放电终止保护电压后的继续放电C、蓄电池达到完全充电状态之后继续进行的充电 D、过充电的相反过程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题,总计20分)

9、1、移动网络运行需完成( ABCD )A、呼叫与接续B、移动性管理C、无线资源管理D、安全性管理2、GSM系统按照功能分为(ABC )部分。A、 NSS 网络交换子系统 B、 BSS 基站子系统 C、NMS网络管理系统 D、MS 3、TD-SCDMA联合检测技术可以消除( AB )干扰A、符号间 B、用户间多址 C、噪声 D、人为4、下列中( ABCD )属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天线的干扰和噪声问题。A、互调干扰 B、邻近波道干扰 C、同波道干扰 D、同频干扰5、天线的作用不包括( CD )。A、将发射信号辐射到空中B、将空中的信号接收下来传给基站C、将接收到的小信号进行放大D、以上都不是6、调

10、制过程是根据基带信号的幅度改变高频载波信号的(ABC )A、幅度 B、相位 C、频率 D、码字 7、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业务种类逐渐丰富,有(ABC D )A、话音业务 B、数据业务 C、短信业务 D、定位业务8、天线按方向性分包括( AB )天线A、全向 B、定向 C、扇区 D、多扇区9、核心网络逻辑上分为( AC )两个部分A、电路域 B、管理域 C、分组域 D、控制域 10、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技术特点为以( AB )区分用户A、时间 B、频段 C、码字 D、角度11、GSM系统的无线接入网主要设备包括( BD )A、用户 B、BTS C、RNC D、BSC12、不是铅酸蓄电池正极板上的

11、活性物质(BCD ) A、二氧化铅 B、海绵状纯铅(Pb) C、浓硫酸 D、锌13、蓄电池在25条件下,下面属于不正常蓄电池放电单体中止电压的为( ABC )A、2.00V B、1.90V C、1.65V D、1.80V14、蓄电池隔板的作用是( AB )A、隔离正负极板 B、防止活性物质粒子穿透C、阻挡杂质离子的扩散 D、为了美观15、蓄电池的内阻包括( ABCD )A、正负极板的内阻 B、电解液的电阻C、隔离物的电阻 D、连接体的电阻16、铅酸蓄电池的容量与( ABC )等有关A、极板活性物质多少 B、充电程度C、放电电流的大小 D、放电时间长短17、铅酸蓄电池极板硫化的主要原因是(ABCD )A、过量放电 B、极板露出液面 C、电解液含杂质 D、充电不足18、移动通信比较固定通信有( ABCD )特殊性A、多径无线传播 B、手机发射功率有限C、频率资源有限 D、用户行为的不确定性19、天馈系统驻波比变差的可能原因有(ABCD )A、接头松动 B、接头防水不好导致进水 C、天馈避雷器驻波大 D、馈线某处折损20、整流二极管的主要参数有( AD )A、正向电流 B、正向压降 C、反向漏电流 D、反向电压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计10题,总计10分)1、7/8电缆的一次弯曲半径为360mm,二次弯曲半径为120mm。( ) 单次250mm多次4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