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杭州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780302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杭州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杭州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杭州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杭州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杭州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杭州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杭州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中考网http:/一(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枯涸(h) 宽恕(sh) 忍俊不禁(jn) B.蓦然(m) 悲怆(chung) 叱咤风云(zh) C.蹒跚(pn) 匀称(chn) 鳞次栉比(zh) D.朔方(shu) 哂笑(x) 吹毛求疵(c)2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头衔 畅谈 赅人听闻 问心无愧B.仰慕 屏嶂 相得益彰 变幻多姿C.迁徙 接济 五彩斑斓 孤漏寡闻D.凌驾 骄奢 味同嚼蜡 通宵达旦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当今社会迅猛发展,沧海桑田不经意间就有了亭台楼宇,江河天堑一眨眼就桥梁横卧。B.两年前就确定小区门口要

2、建一条马路,可是居民们望眼欲穿,如今连路的影子还没见。C.巴黎这座城市,将古典的韵味和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D.舞台上两位艺术家一箫一琴,配合得天衣无缝,观众在这经典乐曲里如痴如醉。4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们穿过库尔勒,沿着沙漠公路,走进塔里木胡杨林。路边,在高高低低的沙丘上,耸立着远远近近的胡杨。 。进入树林深处,人便激动地无法控制,心在颤栗:惊骇,苍凉,绝望,恐惧,极具赤裸感的犀利,足以击碎任何一个人的虚伪,乃至自尊。树的内里无年轮,树的外表呈无规则纵裂沟纹,裂痕深如壑,看上一眼,血就热起来。据说,沙丘最能体现胡杨的风范,也最

3、能反映胡杨与沙漠的共存关系。胡杨用每一片金黄的叶子,展示着人间秋色,守望着大漠黄沙。为了抗干旱,挡风沙,耐盐碱,胡杨的根系异常发达,可深入地下二十米,方圆一百米以上。A. B. C. D.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前觉得国学都是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位成都市民告诉记者说:“听了谢教授的讲座,才发现它其实就在生活中,它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B.京剧被称作“东方歌剧”,是因为它和歌剧都集多种形式于一体,样式上极为类似;同时,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它们都获得了经典性地位。 C.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

4、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 D.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和个人接入通信系统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3分) 苔痕上阶绿,_。(刘禹锡陋室铭)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而或长烟一空,_,_,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都有错误,请修改。(3分) 唐代文学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葛朗台”这一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都

5、选自现代作家鲁迅的散文作品集呐喊。8下列句子都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金融危机时期,一系列我国出台的产业振兴举措,是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9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最近在4号机组西侧一块约200平方米的地面喷洒一种特殊树脂。这种黏稠的树脂加水稀释后,用喷雾器喷洒到地面,半天左右就会使土壤颗粒粘结在一起,即使下雨和刮风也不会失效。据了解,这一行为是“东电”为应对日本核泄漏采取的尝试

6、性措施。该公司人员介绍,这种树脂并不能屏蔽放射线,但是它能阻止因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粉尘随风扩散。为了标明作业范围以验证树脂的效果,喷洒前树脂中特别加入了绿色添加剂。如果经过这一试喷,树脂被证明有效,“东电”准备在未来两周再喷洒6万升树脂。10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3分)将要放学时,班主任找到黄丽同学,告诉她今天中午妈妈突然发病晕倒,不省人事,而爸爸又出差在外,于是众邻热心帮助,将妈妈及时送进了医院。黄丽回家后对帮忙的王大婶说:“ ”二(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一)母亲石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这石其身不高,约

7、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歇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基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慈母手中线,游

8、子身上衣。”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好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些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

9、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我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小时后父亲送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沿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八十,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

10、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11开头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二段中又说“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这是为什么?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12下列句子都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4分) 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

11、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小时后父亲送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沿上没有沾一点水。13第四段中写了朋友的故事,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3分)14请分别简析文章末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所起到的作用。(5分)(二)液体木材最近,一些德国科学家预言,液体木材将引发一场新材料的革命。众所周知,塑料是20世纪最重要的技术发明之一,它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用塑料制作用具十分方便,且成本较低。然而,由于容易老化、回收利用难度大、有毒素等

12、原因,现在的塑料由当初的“宠儿”逐渐沦为时代的“弃儿”了。为了寻找塑料的替代品,科学家一直在不懈地努力。最近,德国科学家认为他们找到了塑料的替代品,那就是液体木材。液体木材研究者表示,与塑料相比,液体木材完全来自自然,是一种全天然材料,它由木质素制成,木质素取自木头的软组织。在与其他几种成分混合后,木质素会变成固体,成为塑料的无毒替代品。液体木材还可以利用木制品加工业中的废料来进行生产。木制品加工业把木材分解为三种主要成份: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造纸工业只需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木质素在造纸行业中成了废料,液体木材加工就可以变废为宝。除了木制品加工业中废弃的木质素外,液体木材的原料还来源于废

13、弃的农产品和林产品,农作物的秸杆、树木的枝叶一向被认为是废物,近年来部分用于制造生物燃料,它们同样可以用于制造液体木材。有关专家把废弃的木质素和木材、麻、亚麻和蜡等添加剂制成的天然纤维混合,做出了可供熔化和注塑的液体木材。液体木材在变成固体以后,看上去与塑料十分相似,抛光性极好。因此,一些研究人员又把液体木材称作“生物塑料”。这种材料现已用于生产需要超高强度的汽车、手表等产品的零部件。然而,液体木材在生产过程中,将木质素从细胞的纤维中分离出来时,需要加入亚硫化物,使得液体木材产品有很难闻的味道。由于含有高浓度的硫,人们长期接触会影响身体健康,新发明目前还不能得到广泛应用。研究人员认为,他们不久

14、可以将液体木材中硫的含量减少90%以上,使这种新材料适于制作一些家庭用品。此外,液体木材还可以循环使用。专家在一系列试验后对液体木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即便被重复加工10次,这种材料仍可以保留其原有一切特性。如果能妥善解决液体木材中含硫量高的问题,液体木材的使用将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相信这将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材料的革命。15液体木材具有哪些优点?根据文意,分点概括。(4分)16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为了寻找塑料的替代品,科学家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结果表明,即便被重复加工10次,这种材料仍可以保留其原有一切特性。17当前有些公司急于用液体木材生产一些生活用品。请

15、你运用文中知识对公司负责人进行科学地劝说。(4分)18文章首尾为什么都着重强调液体木材的发明使用是一场“新材料的革命”?(4分)三(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洒口王翁,尝行乞至陈长者家。有顷户启,一小鬟捧盆水,向外倾洒去。有声铿然,视之,金钏也。翁大喜,复念此钏必主妇洗妆置盆中,而鬟不知,倘主妇索钏不得,而疑鬟盗,或挞之急。吾贫人,横得重资,未必能享,而贻鬟累,以至不测,大不祥。遂留以待。久之,微闻户内喧声,似有所诃责。斯须,前鬟出,流血被面,望溪便掷。翁急前,持抱问故。鬟曰:“主妇失钏,而枉予盗。予何处得钏?与挞死,宁溺死!”翁曰:“然钏在,毋恐。”乃出诸袖中,俾持入,且曰:“待子于此久矣。”鬟入报,主妇以为谩,遣童出问翁,具以实对。事闻长者,长者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