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史地]中国现代史复习材料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761381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政史地]中国现代史复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政史地]中国现代史复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政史地]中国现代史复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政史地]中国现代史复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政史地]中国现代史复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政史地]中国现代史复习材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现代史复习材料 中国现代史开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956年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底到现在为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中国现代史分期:(1)迈向社会主义之路(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建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2)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底1976年10月)、(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12月现在)第一分期:迈向社会主义之路(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建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平 (3)内容:制定中国人民

2、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规定新中国的名称和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准备工作)。2、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篇章。(2)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

3、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4、巩固新中国(1)西藏和平解放(实现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抗美援朝战争 时间:19501953 年,司令员:彭德怀,结束:1953年7月,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英雄人物: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 、遵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高度的爱

4、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5、新中国的内政外交(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意义: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1965年,我国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西藏5个。(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

5、会议 1953年12月,我国政府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4月,29个亚洲和非洲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从而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6、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1)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953年,中共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改造的内容改造的途径结果及历史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

6、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从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的比重稳步增长。成就:克拉玛依油田;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宝城铁路、集二铁路。结果:到1957年底,主要工业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第二分

7、期: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底1976年10月)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大跃进”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炼钢铁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3)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虽然广大人民群众付出了辛勤劳动,但是,由于(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规律办事,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

8、过的经济困难。2、“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1)开始标志: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2)经过:制造了共和国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刘少奇案。(3)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4)评价 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9、拉大了。(5)启示: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懂得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悲剧,必须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链接后面内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一批重要法律,初步建立起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3、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1)重返联合国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提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中美建交:(应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小球转动大球”:“小球”指乒乓外交,“大球”指

10、中美关系,表明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从乒乓外交开始的。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作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4、“两弹一星”和“籼型杂交水稻”(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我国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1967年6月,我国又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

11、炸试验。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送入太空轨道。“两弹一星”精神即热爱主义、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2)农业科学家袁隆平1973年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亩产量很高,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三分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12月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伟

12、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2)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家庭联产承包

13、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国有企业改革城市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典型,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3、深圳等经济特区及其作用和影响(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

14、口”。 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邓小平: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起,相继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目前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开放区(中西部地区)内地;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根本目的: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发展。)4、“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1)一国两制:提出: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

15、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此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了出来,后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5、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目前海峡两岸交往的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3)目前海峡两岸交往的任务: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4)1995年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呼吁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5)日益密切的交往: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民往来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