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海师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中段考试题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761236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海师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中段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教育]海师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中段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教育]海师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中段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教育]海师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中段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教育]海师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中段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海师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中段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海师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中段考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师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中段考试历史学科第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含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A二月革命的发生 B四月提纲的提出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2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C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3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表明A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灭亡 B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C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变为实践 D社会主义思潮由空想变成科学理论41956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根本目的是 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 B发展社会主义

2、民主政治C把民主党派改造成为劳动人民的政党 D为实现“一国两制”的目标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选举制度6“一国两制”的提出最早是为了解决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 D国际问题7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8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体现在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独立自主和不结盟919

3、54年是新中国外交崭露头角的一年,这一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这座城市应该是A伦敦 B巴黎C纽约 D日内瓦10温家宝总理访问非洲时曾说:“非洲人民对我们有功。”这里的“有功”主要是指 A支援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B支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C支援我国加入联合国 D支援我国国内的经济建设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12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其目的是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C军事上遏制苏联

4、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13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这表明A美国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B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D美国发出了冷战的信号14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的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体现了各国的分工合作精神C象征着六国的合作 D说明文本制作的工序复杂15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A是亚非人民联合反帝的开端 B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

5、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16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A同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17我国古代农业是一种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农具的改进 B技术的提高C小农经济的发展 D国家政策的推动18右图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精品四羊方尊。这件青铜器 铸造于A 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19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于A春秋时期 B西周时期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20“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B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中国

6、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中国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21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最早航行到达印度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C哥伦布 D麦哲伦22在建立“日不落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A法国 B葡萄牙C西班牙 D荷兰23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 A积累了丰厚的资本 B市场需求不断扩大C雇佣劳动力充足 D生产技术持续进步24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是因为A它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动力和效率 B它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与改进C它摆脱了工厂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D它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18海

7、师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中段考试历史学科第卷二、非选择题(共50分;4小题,其中26题11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4分)26(11分)阅读下列三段同一时期的材料: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摘自丘吉尔1946年在富尔敦的演讲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摘自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请回答:(1)材料一邱吉尔的演

8、讲传达了什么信号?针对哪种类型的国家?(4分)(2)材料二中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3分)(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它标志着什么?(4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抗战,复国建国”。 摘自国共关系七十年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摘自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

9、告材料三 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国处于今日恶劣的环境之中,”。“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摘自国共关系七十年材料四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回答: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4分)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2分)依据材料三和材料一指出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四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2分)他提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政策? (2分)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