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实效性的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751220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4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于实效性的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立足于实效性的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立足于实效性的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立足于实效性的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立足于实效性的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足于实效性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于实效性的(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足于实效性的 语文高考复习,罗晓晖 ,第一部分 关于复习重点,一、关于08年考纲:无本质变化 1 汉字的音形部分,不再强调“常见的”(意在为命题者解套)。 2 作文项目下,错别字1字1分(评卷场估计会提出扣分上限)。,二、关于复习原则:必须追求实效性 1 高考题型是基本稳定的。高考命题研究,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真正值得研究的,是复习的实效性。 2 语文复习的实效性,主要含括两个方面:第一,抓住能切实提高分数的部分;第二,这些部分的抓分方法。,甲、能切实提高分数的部分 1 语言基础和语言运用(第一大题,第六大题) 2 第二卷的部分试题(翻译,默写) 3 作文,科技文、文言文、古诗、现代文,总体

2、上看,复习投入的精力和产生的效益不成比例,须分别对待。,由是分出 1 复习重点: 基础,作文 2 复习难点: 阅读(古诗,现代文),乙、重点部分的抓法 1 语言基础和语言运用(第一大题,第六大题) 这部分只有一个笨办法,就是“练”。尽可能坚持天天有练习,天天有讲评。没有什么投机方法,靠的是硬功夫,做少了就不行。我们的经验是坚持10分钟小练习。,2 第二卷的部分试题(翻译,默写) 【翻译】(1)这部分也需要不断“练”。每次试卷讲评,都要学生来翻译。“练”多了,学生自会了解关窍何在。(2)翻译之先,必理解大意;翻译之中,除特殊句式须调整,必老实直译。 【默写】反复过手,务求满分。,3 作文 作文是

3、一个大头,抓好作文很重要。通常地,作文50分,对优生是基本要求;48分,对中等生是基本要求。作文复习,主要是方法要得当。,作文复习的误区 1,认为作文成绩难以提高,复习与否不重要。 2,认为作文就是拿题来写,没有分解训练。,文体训练、大作文训练,这是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这种方法的效果,被反复证明是不理想的。 效果差的原因,在于没切中要害,或没落到实处。,有效的训练是分解的。 有效的指导是具体的。,作文复习三个要点 1,思想的积累与运用。 2,材料的定向与变通。 3,文采的塑造与发挥。,关于材料的定向与变通,请参见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关于材料与文采,前此我曾讲过,兹不赘述。这里重点讲一讲思想

4、的积累与运用问题。,考场上思考的定向 高考作文主题必定会涉及如下范围:人生、社会、精神(心灵)。在立意之时,无论什么题目,都要往这三个方向思考。这样容易显得大气,厚重,有深度。,在考场上,定向思维极其重要。这可以稳定心态,提升审题立意的效率。Eg.霜叶红于二月花 应该特别注意,百变通第四章中,列有可普遍运用于考场的经典思想资源。目前很多读者忽略了这一点。,定向思考的要点,在于高考作文必然要谈“人”。而关于“人”(含括“人生”)的立意,必属下列5项之一 1 生命意志和生命活力,克服困难,展现人生,必须有生命意志与活力。 故凡涉及逆境,挫折,竞争,自信,追求,成功,奋斗,青春等等话题,上升到生命意

5、志层面来谈,自有深度。,2 生命的成长和生命的实现,生命是一个从未成熟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故凡涉及学习,进步,成长,追求,成功,奋斗,青春,适应环境,心态乐观,自我认识,目标定位等等话题,可提升到生命成长和自我实现层面来谈。,3 生命的伦理 生命伦理建立在爱与智两个基础上。,1.对自己的爱与责任 自尊、自信、自重、自强、刻苦、爱心、良知、求真、平衡、奋斗精神、挫折忍受力等等。 2.对他人(和社会)的爱与责任 人文关怀,社会责任,和谐社会,大同世界等等。 (1)家庭伦理:孝顺、友爱、分担责任、分享快乐等。 (2)社会伦理:正义感、公平心、诚信、宽恕、谦虚、好的工作习惯、法治精神、民主素养,对国家

6、的爱与责任等。 3.对环境的爱与责任 环保伦理:环保观念、珍惜和节约资源、尊重其他生命等。,4 生命的兴致,生命必须是有兴致的,这才活得快乐 。 有兴致,就是要有梦想,有追求,有情趣,有个性。有兴致,才能实现“诗意地栖居”。 【建议】联系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中“诗意的栖居”一节,用心揣摩,对此方法的运用,必有所得。,5 生命的尊严 任何高考作文,都可以高唱生命尊严*,1超越性:人的生命的价值是精神价值,超越任何物质的价值。如果生命附属在物质和功利的价值下的话,就不会有更高的价值。这就是葛朗台富甲一方、李斯权倾一时,而都无法显示生命尊严的原因。 2平等性:对其他生命不尊重的人,很难说具有生命的

7、尊严。所以一切暴君和独裁者,一切战争贩子,一切摧残其他生物的环境破坏者,都不拥有生命的尊严。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恰好是生命的耻辱。 3永恒性:永恒性不能定义在生理的变化及物理的作用,而是生命的内在意义。由于人的生命具有智、情、意,使得人可能从智慧、感情和理性方面成就更高的价值,其内在意义比其他生命更丰富。因此,永恒性就是人的尊严的直接表达。,典型材料的定向与变通,1 应该有计划地筛选、组织若干典型材料提供给学生。 2 适当扩大典型材料的范围,如果可能,争取避免与现有高考作文撞车。 3 注意经典意象、经典思想的运用。 4 在作文训练中,指定使用典型材料,以建立、巩固学生使用典型材料的意识。要设计

8、有效的训练程序并实施。,【四川卷】以“一步与一生”为题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800字。,1 “一步”与“一生”,有怎样的联系? 2 哪些历史文化名人,可以印证我的观点?请列出一个人物清单。 3 选择一个或多个人物,写一个200字左右的段落来阐述你的想法。,训练程序示例,“一步”与“一生”,有怎样的联系?,1 “一步”决定“一生” 局部与整体走好每一步很重要。,第一个问题的解决,2 “一生”不可能“一步”走完,走错一步并不可怕,失败的教训也有益于人生的进步。,3 重要的不在 “一步”,而在“一生” 。人生方向才具有决定性。没有“一生”的正确规划,再好看的“一步”都可能是错的。

9、,哪些历史文化名人,可以印证我的观点?请列出一个人物清单。,1 屈原,跨向汨罗波涛的那凄凉的一步;,第二个问题的解决,2 李白,迈向青崖名山的那决绝的一步;,3 陶渊明,转身面向田园的那洒脱的一步;,4 文天祥,迎向蒙古人屠刀的那壮烈的一步;,选择一个或多个人物,写一个200字左右的段落来阐述你的想法。要求:,1 要利用“排比”这一段落构造法则; 2 要扣住题目主题词。,第三个问题的解决,在“举世皆浊”的世界上以“独清”自许的屈原,跨向汨罗波涛的那凄凉的一步,完成了一生的价值;高唱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迈向青崖名山的那决绝的一步,决定了人生的格调;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10、的陶渊明,转向田园的那洒脱的一步,找到了灵魂的方向;为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迎向蒙古人屠刀的那壮烈的一步,成就了生命的伟大。,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一书中所举的经典材料,大多可用。试以“文王拘而演周易”那段材料,用排比句式续写下去,构造一个完整的段落。,在一生的任何境况中,你都可以迈出漂亮的一步,在一生的任何境况中,你都可以迈出漂亮的一步。文王拘囚,能演周易;孔子落难,而作春秋;屈原放逐,可赋离骚;左丘失明,竟有国语。当此人生绝境,他们都走出了一生中最精彩、最不可思议的一步。没有这一步,周文王就可能仅仅是一个平凡的诸侯而非伟大的哲人;没有这一步,孔子就

11、可能仅仅是一个四处碰壁的政客而非伟大的文化巨人;没有这一步,屈原就可能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政令起草人而非伟大的诗歌巨匠。一个真正伟大的人,不可能被困境所困;他们一生中的每一步,都能够走出精彩!,以“一步与一生”为题,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中的其他类型的经典材料,也可用。试以“人,诗意地栖居”为核心,构造一段文字。,诗意,如同我渴望过的江南,洞箫竹歌,春花秋月,温柔,细腻;诗意,仿佛我向往过的北国,金戈铁马,黄钟大吕,雄浑,大气。 眼下这一步似乎没有诗意。我被迫在现实的道路上行走,匆匆迈出的每一步,似乎都与先前的诗意隔离。然而,我知道,假如一生的每一步都踩踏着功利前进,每一步都奔向世俗的目的,整个一

12、生就将在失去诗意的同时失去意义。生命应该是梦想的舞蹈,理想的飞扬,自由的歌唱怀着诗意走好每一步,将青春构筑成一个个精彩的驿站,将诗意挥洒在一生的每一段旅途,当走完一生的最后一步,我们才可以安心地说:我的一生曾跨出过优美的步子;我,曾经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按照上述方法,根据提示完成以下训练。,延伸训练,【浙江卷】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

13、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1 “行走在消逝中” ,是什么意思? 2 哪些历史文化名人,可以印证我的观点?请列出一个人物清单。 3 写一个200字左右的段落。阐述过程应与我们对现实人生的理解联系起来。,【浙江卷】 “行走在消逝中” “行走”是重点;“消逝”是背景人生是一个不断“消逝”的过程,而“行走” 确立人生的意义; 围绕“行走”立意,但行文应与“消逝”密切联系起来 “行走”的姿态:经典材料有哪些?,1 “屈原行吟于江边” 2 陶渊明走向田园的归途 3 李白走出朝廷 4 夸父的面向太阳的奔跑;西西弗斯推动石头的行

14、程,指定使用典型材料举例:简单与复杂,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唱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快慰。他从谲诈的官场走向隐居的归程,以身的解脱求得心的自由。看似摆脱了复杂回归了简单,但倘若真正拥有了内心的自由,又何须以静谧的田园作为心境的依托? 简单与复杂,没有绝对。,孔明先生隐居卧龙却洞悉天下大势,从清静安宁的山林走入变幻莫测的社会。他为兼济天下苍生而不惜自己受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放弃了单纯逍遥的自我生活投身于复杂多变的社会斗争,却在乱世中依然保持了一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淡定与从容。 复杂与简单,唯有平衡。,既然注定逃不出纷繁复杂的社会,既然简单与复杂没有绝对界限,我们就不妨做一个心

15、境淡泊的旅人,欣赏那漫长的人生之路上缤纷变幻的风景。让我们透过交错林立的楼群的缝隙,欣赏日出时那简单的壮美;让我们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找到一条指向明确的道路,去感受自我的回归。,第二部分 关于难点突破,阅读的复习指导 1 通盘考虑,解决理解力问题 2 “做两遍”,解决解题经验问题,通盘考虑,解决理解力问题,阅读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是理解问题。任何准确的理解,必有准确的语言加以明确的表述;含糊的理解,不可能以清晰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个板块的得分偏低,说明高中阅读教学基本上是失败的。这不能怪罪教师,主要是由于课程缺陷,语文课本本身就缺少理解力训练的专题设计。学生文学作品阅读经验的不足,也是严重的问题

16、。,通盘考虑,解决理解力问题,阅读,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计58分 科技文阅读:选择题,9分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9分,翻译10分 古典诗歌阅读:8分 文学作品阅读:主观题,22分,复习时要分清阅读的难点所在。 科技文阅读,基本上不必专题复习。 文言文的重点,其实是翻译。 古诗和文学作品阅读,是难点,是理解的漏洞最多的环节。,理解疏漏的普遍存在,这两个板块,高考试题及其答案,有时也是存在漏洞的,这说明准确的理解并非易事。在复习过程中,两个阅读板块的复习,实质上都是解决理解力的问题,必须通盘考虑。 Eg.1 2006年全国卷1的古诗鉴赏 Eg.2 2007年四川卷的现代文阅读,题竹石牧牛(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