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1全国卷散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26858 上传时间:2017-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2011全国卷散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7--2011全国卷散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7--2011全国卷散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7--2011全国卷散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7--2011全国卷散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2011全国卷散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2011全国卷散文试题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7 五、(2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7 题。总想为你唱支歌 吕锦华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虞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躯下,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去民勤县拜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输沙漠所包围。

2、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有话流传:“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曰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曰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躜躜走着。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

3、、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苦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月

4、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

5、。14.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 分)答:_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答:_(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答:_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答:_17.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08 五、(22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

6、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古阳关位于敦煌西 75 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 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 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 为它自 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 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 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 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 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 ,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

7、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 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这水渠交 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 “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需,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 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

8、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尖 砚” 就是用这种 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 ,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 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道尽多少离愁 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 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

9、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 杀杀于是, 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 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 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 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 光。 “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 ,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 请把它埋 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

10、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 分)答: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 分)(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答:(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答:(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答:16.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 分)答: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答:09 五、(22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油田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

11、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搏弈。我们来到这里,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

12、。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 26 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 200 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经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公路。笔直的道路随

13、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达到 6070。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沙漠中一样。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着,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

14、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 2 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 (有删节)14.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 分)答: 15.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答: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