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责任教育[新人教][上学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2676793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教学中的责任教育[新人教][上学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教学中的责任教育[新人教][上学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教学中的责任教育[新人教][上学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教学中的责任教育[新人教][上学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教学中的责任教育[新人教][上学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教学中的责任教育[新人教][上学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学中的责任教育[新人教][上学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历史课堂上实施责任教育初探新港中学 李巧媚责任是做人的根本,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应履行义务的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人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尽义务、负责任的一部延展史。从2006年开始,塘沽区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了以“我成长、我负责、我与滨海新区同发展”为主题的责任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教育形式,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形成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使学生的主观思想和实践行动符合社会要求和社会规范。塘沽区教育局局长闫国梁说,“对学生来说,他们将是滨海新区的建设者,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今天的教育关系他们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关系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成

2、长和发展要用责任二字将他们紧密地连接起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虽然只有两年的教学经历,但我深知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启迪和升华。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由历史知识内化后的气质修养、人文精神,把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的传统转化为个人文化的一部分,从而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课堂我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最直接途径。根据课堂教学特点,找准教材与“责任”结合点,把课堂教学与责任教育相结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

3、的渗透,在帮助学生完成历史学习任务的同时,力图帮助学生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下面就将我的做法整理如下,有不成熟及不妥当的地方希望得到专家、同行们的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一、抓住历史中的杰出人物,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中国历史而言,我国是人才辈出的国度,杰出的历史人物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传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他们在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成为炎黄子孙奋进的巨大动力。接触历史人物是每一节历史课不可或缺的环节,历史人物教学的过程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具备崇高品德和

4、情操的过程。我利用了历史人物教学的优势,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述着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无数挺身而出的仁人志士,他们不断探索,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甚至不惜以身报国。古往今来,我们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学生们知道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头可断,血可流”宁死不屈的史可法;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坚守虎门,壮烈殉国的关天培;带领儿子冲锋陷阵的冯子才;冲击日舰,视死如归的邓世昌;以草充饥,坚持抗日的杨靖宇;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为天下谋永福”的林觉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5、”的孙中山;以草充饥坚持抗日的杨靖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李大钊;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的毛泽东他们的身上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通过历史人物教学,学生从历史人物的成长过程中了解人生,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汲取精神力量,尤其要从小立志,使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与祖国最高利益紧紧相连,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作为一名中国人始终要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只有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勇敢的担负起责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建设者。二、让历史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深入理解历史的过程中承担责任“历史是昨天的

6、事,但与今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解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恰恰是认识过去。”带着这种理念,我时刻关注现实,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在课堂中体现历史教学的时代感。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不计后果地向大自然索取,破坏环境,导致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频发、自然资源的枯竭。学生们知道黄河有“母亲河”之称,但谁也没有考虑过古今的黄河有什么不同。带着疑惑,我讲到我国的黄河原不叫黄河,而叫河水。曾以生命之水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今日竟被视为“中国的忧患”,这是什么原因呢?接着我告诉学生,在战国秦汉时期,好多朝代建都在渭河流域,在黄河上游大搞开荒造田,破坏植被,从社会图册知道,到了两晋南北

7、朝,河水就改为黄河了。通过补充知识及社会图册的学习,学生知道:由于古代的人们不注意环境保护,致使后代人吃尽了苦头,黄河在历史上不知决堤多少次,给中华民族带来数不尽的灾难。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吸取前人的教训,千万不能做千古罪人。面对当前一些青少年受社会不良道德风气及家庭不健康教育的影响,养成了自私、享乐、厌恶劳动。我为学生讲述了一段周总理的故事:1963年底到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欧亚非等14个国家,到了埃及。陈家康大使的夫人徐克立亲自到宾馆为总理洗了衣服,她是边洗边难过,对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看看,这种旧衣服,连我们使馆的工人也没有谁再穿,你们叫总理穿这样的衣服,太不象话。我们六七亿

8、人口的大国,总理穿这样的衣服怎么行呢?徐克立从包里拿出三件衬衫说:“我和老陈用自己的钱买了三件衬衫,我们知道总理的习惯,这不是花公家,算我们送他的总行吧!。”好说歹说,结果是周总理没有接受。总理说:“我有衬衣,只破一点儿,还能穿么。”他又同工作人员说:“我们国家还一穷二白。这里有两种考虑。六七亿人口的中国,不就是我一个总理吗?再穷也不缺我几身新衣服,何况对外还有个影响问题。这话不是没道理。但我们不能少了另一个考虑:身为六七亿人口的大国的总理,我怎样做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这表明我提倡什么?六七亿人口是应该提倡节俭,还是现在就不顾国情去追求享受?我更多考虑的是后者。”这就是一个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9、一个泱泱大国总理的榜样和责任,学生针对自己在穿着上的消费,感触甚深,在感叹周总理对国家的深沉热爱的同时也已经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在被深深感动的同时也决心不再过分注重自己外表,应勤俭自强。关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对整个教学活动而言,知识点和现象的交叉点上产生师生共鸣,给整个教学活动注入了一股活水,显露出勃勃生机,吐露着时代的呼吸,历史课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被缩短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本身,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懂得应负起怎样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新中国,无愧于我们这伟大的时代。三、体验历史真实,以情育情,引发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在体验中产生的,只有真实的体验,才能激发情感

10、,强化意志。情感体验在责任教育的内化的过程中起着催化和强化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齐健在谈历史教育时说:“要求我们的学生应最大限度地进入历史情境(或者说神入可能更贴切一些),走进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之中,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感受历史事物的灵魂,并与历史人物进行一种心灵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参与和体验历史真实,从而实现人类理想和精神和传承,实现人自身的健康发展。”历史上的人物虽然远离现实,是间接的,但他们是作为社会道德标准的榜样而存在,并且生动、具体、鲜明;虽然是以文字和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但仍具有一定的感染作用,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一些重点知识的讲解中,我习惯加入学生的情景剧表演。

11、一次一位男同学扮演“戊戍六君子”的谭嗣同,高呼:“各国变法,没有不流血而成功的。中国今天没有人为变法流过血,所以国家不能昌盛,现在就算从我开始吧!”他的表演非常投入,同学们已被他感染,仿佛置身于英雄人物挽救祖国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正在进行英勇的战斗,即使面对敌人的屠刀,也面不改色。这样的活动,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从学生心理、精神品格的养成目标出发,使学生的思想灵魂和情感不断升华,对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应高度重视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从道德情感培养的角度,精心组织、加工教学内容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育情境,艺术地锤炼、组织教学语言,潜心酝酿情

12、感,使教学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通过历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容以及中华民族对世界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四、通过重大节日,重大事件的纪念日进行责任教育。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有着最悠久的和连绵不断的历史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拥有最丰富的历史文献的民族。我们更需要发挥历史的作用,用历史知识培养青少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感,勇敢地担负振兴中华的重大责任。如,“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我请学生课下做好专题演讲的稿件,课堂上学生以丰富的情感讲解了九一八事变的过程,并在课上学唱松花江上,以此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提高增强我们综合国力的责任感。每年的五四青年节来临,更是我们青少年学生进行专题纪念的必修课,激励青少年学生发扬五四爱国精神,提高为国出力的责任感。纵观中国的历史,有辉煌灿烂的古代史,有血泪交加的近代史,也有追求探索的现代史。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爱我中华,兴我中华,建我中华的社会责任感,把热爱祖国的认识和思想感情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逐渐促使学生关心理解他人,对他人负责,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负责,甘于奉献社会,对社会负责,不断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为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与终身发展,成为意志坚强,积极向上的滨海新区建设者奠定厚实的责任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