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现状与治疗》ppt课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2670369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眠现状与治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失眠现状与治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失眠现状与治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失眠现状与治疗》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失眠现状与治疗》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失眠现状与治疗》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眠现状与治疗》ppt课件(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失眠现状与治疗,要 点,失眠的现状 失眠药物处方习惯与趋势 抑郁焦虑患者失眠特点,失眠的现状,2005年主要发达国家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报告 数据放大到全国人口 (=15 岁),*based on the 2005 data of the US Census Bureau *过去12个月中出现睡眠问题的人口比例,失眠发病率: 成年人在过去的12个月内有失眠症状,总计,57%,上海 62%,北京 60%,广州 68%,南京 49%,天津 44%,杭州 62%,(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不宁腿综合症),基数: 所有受访者 总计 : 2657,2006年中国6城市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2006年中国

2、6城市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TNS(中国)调研公司。2006年1月。,中国:53%失眠患者症状持续时间1年,基于有失眠问题的人群 总计: 1500 上海: 300 北京: 300 广州:300 - 南京: 200 天津: 200 杭州: 200,大部分患者失眠持续一年以上 (53%),2006年中国6城市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TNS(中国)调研公司。2006年1月。,对睡眠问题采取的措施,失眠患者 N=1500,中国失眠患者很少告知医师睡眠状况,N=195,N=120,感觉日常功能受到影响的失眠患者 N=576,2006年中国6城市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TNS(中国)调研公司。2006年1月。

3、,是否常服安眠药?,每晚,20.8%,每周,1-2,次,39.1%,最多每周一次,40.1%,总体来讲,对治疗是否满意,否,58%,是,42%,治疗频度和满意度,结 论,有睡眠障碍的人群仅25%去看医师 睡眠障碍的人群有42.3%未采取任何措施 用药规范问题:36.4%的人服用过安眠药,只有50.6%的人首次用安眠药来源于医生处方,失眠药物处方习惯与趋势,新镇静催眠药不断问世 有效性与安全性越来越高,从19世纪60年代的水合氯醛 70年代的溴化剂 80年代的副醛 20世纪初期的巴比妥类 20世纪60年代的苯二氮卓类 80年代的咪唑吡啶类(唑吡坦 Stilnox)与环吡咯酮类(忆梦返 Imova

4、ne) 90年代的扎来普隆(Zaleplon,Sonata),IMS data数据显示,BZDs药物依赖性&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 BZDs类治疗失眠处方量减少趋势明显 非BZDs类药物&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使用增多,安定类药物不能改善正常的睡眠结构,浅睡期(2期睡眠)增加 3,4期深睡减少,(6.722.32)%,(12.041.22)%,(58.299.67)%,(71.186.58)%,356.9022.09,425.8626.57,宿长军,刘 煜等,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 Fourth Mil Med Univ)2005;26(5),次日头晕、困倦、精神不振 记忆功能减退,失眠发生的特点,导

5、致失眠的因素中精神障碍高居首位,Buysse DJ, et al. Am J Psychiatry 1994;151:1351-1360.,3.5年内的发生率 (%),失眠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与焦虑 (国外研究),Breslau N, et al. Biol Psychiatry 1996; 39(6):411-418.,失眠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国外研究报道,原发性失眠患者中存在中重度焦虑和抑郁分别为54%和31%; 国内研究显示,失眠病人中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障碍达2/3: 焦虑情绪发生率达 53.18% 抑郁情绪发生率达 58.96% 焦虑与抑郁共存占 47.90% 失眠程度与焦虑抑

6、郁正相关,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症状,MccLL WV et al, J Sleep Res 2000; (9):43-48.,抑郁症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3、4期慢波睡眠缩短甚至消失; REM睡眠潜伏期缩短。,失眠对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3、4期慢波睡眠 Perlis等研究发现,慢波睡眠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高度相关; Kupfer等报道,慢波睡眠量越低的抑郁症患者显示复发更迅速更频繁。 REM睡眠 Giles等发现,抑郁患者恢复期持续存在的REM睡眠潜伏期缩短与复发率增高有关。,治疗原则,寻找导致失眠的原因,同一病人可能有多种原因 对慢性长期失眠尤其多次复发者,应予支持性疏导、鼓励、安慰,并结合预

7、防措施和行为治疗。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根治和减轻失眠问题,并改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不应常规使用,不超过21-28天,遵循选择半衰期短,最低剂量,间断、短期用药,逐渐撤药,拒酒,选用抗抑郁药物替代。,心理治疗,(1)刺激限制治疗:定时睡眠、有困倦才睡、按时起床、减少床上午睡时间等; (2)睡眠限制治疗: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 (每周平均次数)/卧床时间 X 100%,要求保持在80-90%之间,最好为95%。 (3)认知治疗:清除过分担心会睡不好、过分强调必须睡足8小时、过分强调失眠会给躯体带来严重疾病等认知,挑战它们的有效性,通过认知重构技术,形成更具适应性的态度。 (4)行为治疗:放松治疗。,睡

8、眠健康教育(WHO推荐):,1)有规律的睡眠 2)有良好的睡眠环境:饥饿、过饱食、太热太冷、光线、声音、疼痛等均可影响。 3)睡前有一段过渡时间 4)不想睡时不要在床上 5)仅在睡时再上床 6)处理好担心、焦虑的状态,睡眠健康教育(WHO推荐):,7)白天避免打盹 8)不饮咖啡因 9)避免尼古丁 10)避免饮酒过量 11)避免用催眠药 12)晚上可用些小点心,药物治疗,药物是治疗失眠的主要手段之一,药物通常作用快、疗效肯定,但不合理应用会带来不良的甚至是严重的后果。 目前治疗失眠的药物有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和非处方药物。,其他治疗,推拿疗法 饮食疗法 中草药疗法 针灸疗法,失眠的原因,1. 心

9、理社会因素:若为生理性则是睡眠的神经机制出了问题;若为心理性则是睡眠相关情境的制约形成或是错误的睡眠卫生观念所导致 2. 躯体疾病:如胃溃疡、心脏、肾脏引起的生理疾病导致失眠;此外,疼痛最容易干扰睡眠 3. 精神疾病:如焦虑症容易失眠;忧郁症则可能产生失眠或过眠 4. 药物和刺激性食品,睡眠的生理功能,促进脑功能发育 巩固记忆 促进体力与精力恢复 促进生长,延缓衰老 增强免疫功能 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据研究: 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 人不吃饭可活3周 不喝水可活1周 不睡觉只能活34天,生命和健康必需睡眠,31,挑战者号宇航天飞机 1986, 清早 切尔诺贝利 1986, 1:00 a.m

10、., 连续工作15小时以后 交通事故,睡眠缺乏的危害(1)-事故,睡眠缺乏的危害(1)-事故,原油泄漏 布什 约翰保罗二世 (政治笑话),33,睡眠缺乏的危害(2)-人体,1.影响正常社会功能(如考试 比赛 学习、工作、社交等) 2.引起头痛及智力、记忆力减退,情绪异常 3.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4.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 5.促发或加重躯体疾病 6.影响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 7.加重或促发认知功能障碍 (如;痴呆),睡眠结构,正常睡眠周期分5个阶段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或称慢波睡眠) 1期思睡期 2期浅睡期 3期中度睡眠期 4期深度睡眠期 快速眼动睡眠(REM)(或称快波睡眠) 每个周期9

11、0-110分钟 每晚有4-6个周期,睡眠结构,NREM睡眠期可分为: 1期(思睡期):开始人睡时眼睑下垂,眼睛从一侧向另一侧运动缓慢,瞳孔缩小。睡眠产生早期肌肉松弛,EEG上a指数减少、节律变慢、低电压活动增多和混合频率波,与眼球缓慢转动有关,眼球有较慢的浮动,受刺激后易醒 2期(浅睡期):EEG出现睡眠纺锤波,双额叶可见12-14Hz突发高波幅、尖慢复合波(K波),逐渐出现慢波,眼球浮动基本消失,下颏EMG波幅明显低于清醒状态 3期(中度睡眠期):为深睡眠(慢波睡眠),3期进人深睡时EEG慢波增多,为75一200uv、0.5一3Hz波占20-50%,眼球浮动消失,如眼睑轻度睁开,眼球通常出现

12、外斜视,瞳孔更小,光反射仍存在,下颏EMG波幅继续降低 4期(深度睡眠期): 4期基本上同3期,但EEG 波占50以上,36,睡眠结构,1.正常结构 觉醒 NREM REM NREM REM REM NREM REM NREM REM NREM NREM:I II III IV期睡眠,各睡眠期的表现(1),慢波睡眠(NREMs) 脑活动 肌张力下降 无眼球运动 循环、呼吸和植物神经功能下降,各睡眠期的表现(2),快波睡眠(REM) 脑活动 肌张力极低 有眼球运动 心率 、血压 、呼吸 外阴充血,阴茎勃起,肢体抽动和翻身,39,REM睡眠的临床意义,1. 与疾病(脑血管意外、心绞痛、哮喘、溃疡等

13、) 2.REM睡眠与梦 3.REM与阴茎勃起(阳痿的鉴别) 4.选择性剥夺REM睡眠:REM反跳,精神障碍 (公安纪检运用),40,睡眠与年龄和个体差异,人的一生: 1/3在睡眠中 30周胎儿: 出现睡眠、觉醒的休息与活动周期 足月新生儿:哺乳与排泄约4小时,余睡眠状态(多相睡眠) 6月: 13小时,睡眠时相相对集中于夜间 2-12岁: 10-12小时,接近成人的单相睡眠 12-18岁: 9-10小时 成人: 7-8小时 60岁: 5-7小时(渐回归到多相睡眠相),41,百万正常人问卷结果,7-8h: 80% 4-5h: 短睡眠者(1-2%) 9-11h:长睡眠者(1-2%) 11h: 超长睡

14、眠者 历史上长睡眠者:爱因斯坦(10h) 历史上短睡眠者:拿破仑、丘吉尔、爱迪生、周恩来 英一位极超短睡眠者:70岁护士,自幼少睡眠,连续7天睡眠监测确认每天平均睡眠67分钟,42,睡眠障碍,失眠 睡眠过多 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时差,倒班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其他:梦魇,睡行症,夜惊等,43,要多关注患者的睡眠问题,失眠:医生不问病人不说,中国的失眠发病率数据被大大低估。其实发病率接近西方国家的水平。需要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多关注患者的睡眠问题。 2004年:睡眠医学状况调查:中国3亿失眠患者、5000万睡眠呼吸障碍者。,失眠 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15、,失眠的定义,失眠的原因,1. 心理社会因素:若为生理性则是睡眠的神经机制出了问题;若为心理性则是睡眠相关情境的制约形成或是错误的睡眠卫生观念所导致 2. 躯体疾病:如胃溃疡、心脏、肾脏引起的生理疾病导致失眠;此外,疼痛最容易干扰睡眠 3. 精神疾病:如焦虑症容易失眠;忧郁症则可能产生失眠或过眠 4. 药物和刺激性食品,病因,抑郁,焦虑,失眠,失眠形式, 按临床常见的失眠形式有: (1)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 (2)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3次或凌晨早醒; (3)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 (4)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小时; (5)日间残留效应(diurnal res

16、idual effects):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失眠的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原发性 继发性, 依据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失眠:偶尔发生,对生活质量影响小 中度失眠: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活质量,伴有一定的症状(易激惹、焦虑、疲乏等) 重度失眠:每晚发生,重度影响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表现突出(易激惹、焦虑、疲乏等),失眠的患病率,成年人群患病率约3035,其中1015为严重失眠 成人慢性失眠的发病率为10 16 老年人失眠的终生发病率为5,美国失眠的患病率在3060之间,Sateia MJ, Nowell PD. Lancet. 2004;364:1959-1973. DJ Foley et a.Sleep ,1999,22:366372 CR Schub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