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二:毕业生就业统计的要求和方法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643071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5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二:毕业生就业统计的要求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课件二:毕业生就业统计的要求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课件二:毕业生就业统计的要求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课件二:毕业生就业统计的要求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课件二:毕业生就业统计的要求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二:毕业生就业统计的要求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二:毕业生就业统计的要求和方法(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毕业生就业 统计工作 2006年12月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指标:签约率、就业率、待就业率、灵活就业比例、登记失业率、地区流向、单位性质流向、起薪水平、满意度(毕业生、用人单位)、工作与专业一致性,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工作的发展与国际比较,1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工作的发展 (1)1999年开始统计简单的就业率 (2)2000年分区间界定就业率 (3)2001年相对严谨的就业率统计,(4)2002年相对完善的就业率统计方法 (5)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研究 (6)2004年实施重新规范的就业率统计办法,2、国外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情况,(1)美国 政府层面 : 劳动统计局(BLS) 国家

2、教育统计中心(NCES),国家教育统计中心 调查时间:毕业一年后 调查方式:采取抽样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统计 例:某年 全部: 1809所高校 110万毕业生 抽样: 648所高校(36) 1万毕业生(1),统计指标:全职 临时性就业 待就业 不就业(选择性未就业) 毕业生就业率,某年统计结果: 就业率:87.0 其中全职 73.1 临时性就业 13.9 待就业率:4.5 不就业:8.5 就业率统计的相关指标:工作的性质、未就业率、升学比例等,问卷调查和统计作用: 了解专业设置状况 专业就业状况 学习成绩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负债状况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获取学位时的年龄结构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授予学位的高

3、校性质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学位在就业市场的受欢迎程度 不同性别、不同种族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职业界 职业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调查研究很多通过行业协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统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了解某行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计算公式同上。,高等学校 “就业服务中心”(CSC) “就业服务办公室”(CSO) 哈佛大学 、华盛顿大学 、哈特耐尔学院,哈佛大学,调查时间:当年6月、10月、12月及次年4月 调查方式: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四次发放) 就业统计指标: 已就业(employed) 未就业(unemployed) 选择性未就业(unemployed by choice) 升学和进行

4、其他研究学习的毕业生单列统计。,哈佛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调查问卷的其他指标:毕业生就业领域、待遇、就业单位性质等,华盛顿大学,调查时间:第二年3月和7月 调查方式: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两次发放) 反馈率:本科生:3040 研究生:5060,2、英国 就业率统计的目的 : 院校之间进行比较 国际范围内比较 了解专业、种族、性别和其他因素对就业的情况的影响 院校的域差异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统计时间:次年1月,完成学业后的六个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电话、电子邮件等。 回收率:一般在90%左右 统计指标:就业(国内外)、继续学习深造、暂时无法就业或参加学习、培训(主要是指由于外出旅游,照顾老人等原因

5、暂时不就业或参加学习)、确实没有就业,方法一: 同时考虑就业和深造,即“就业与深造指标”:表示工作的(深造的)人数在所有人(工作的、学习的、没工作的人)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毕业生就业率,方法二: 第二种指标即“就业指标”,只包括已找到工作的和正在找工作的毕业生。该指标是工作的人在上述人群中的百分比。 毕业生就业率,二、几个常用指标的统计方法(毕业生就业率、待就业率、灵活就业比例),(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分类 第一类:毕业生就业有以下几种形式:,1.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 2.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定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不需要就业报到

6、证,到用人单位工作。,3.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 4.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其中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 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 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5.升学:包括专科毕业生升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考取第二学士学位(考虑到统计口径的连续性,列入就业统计范围)。 6.毕业生出国、出境留学、工作等。 7.毕业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第二类、毕业生待就业 指毕业生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 第三类、毕业生暂时不就业

7、包括暂无就业愿望、拟升学、 身体健康原因及其他原因暂不就业。,(二)、通过数据库“单位性质代码”字段统计毕业生就业率、待就业率具体方法 教育部学生司文件关于修订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单位性质代码的通知(教学司【2004】25号) 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06】13号) 1、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单位性质代码”进行修订(原16项,修改为25项内容 )。,单位性质代码,代码 名称 10 党政机关 20 科研设计单位 21 高等教育单位 22 中等、初等教育单位 23 医疗卫生单位 25 艰苦行业事业单位,代码 名称 29 其他事业单位 31 国有企业

8、 三资企业 35 艰苦行业企业 39 其他企业 40 部队 50 国家基层项目,代码 名称 51 地方基层项目 55 农村建制村 56 城镇社区 70 待就业 71 不就业拟升学 72 其他暂不就业,75 自主创业 76 自由职业 77 其他灵活就业 80 升学 85 出国、出境 90 其他,2、具体计算公式,已就业毕业生人数 毕业生就业率100 毕业生总人数 分子 已就业毕业生人数: 除单位性质代码70待就业 71不就业拟升学 72其他暂不就业 三种类型的单位性质以外的其他毕业生 分母 毕业生总人数:全部毕业生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 毕业生待就业率100 毕业生总人数 待就业毕业生人数为:单

9、位性质代码70有就业愿望,但毕业时尚未落实具体工作的毕业生。(不含单位性质代码71不就业拟升学、72其他暂不就业的毕业生) 毕业生总人数:全部毕业生人数,灵活就业毕业生人数 毕业生灵活就业比例100 毕业生总人数 灵活就业毕业生人数:单位性质代码75自主创业,76自由职业,77其他灵活就业。 毕业生总人数为:全部毕业生人数,在计算毕业生就业率时,要分别对毕业研究生、本科生、高职(专科)生分别统计研究生就业率、本科生就业率、高职(专科)生就业率。 毕业研究生就业率 本科生就业率 高职(专科)生就业率,毕业生总就业率: 已就业毕业生人数 毕业生总就业率 100 毕业生总人数 分子: 已就业研究生人

10、数 已就业本科生人数 已就业专科(高职)生人数 分母: 毕业研究生人数 本科生人数 专科(高职)生人数,(三)基层就业统计办法 1、基层的概念 (1)政党的基层组织 (2)国家机构的基层 (3)社会团体的基层组织 (4)企业、事业单位的基层组织 (5)城乡群众性自治组织,2、基层就业统计范围 (1)基层是相对的概念 (2)18号文件涉及的基层内容 (3)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统计范围 县及县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农村建制村; 城镇社区; 中小企业; 国家和地方服务基层项目; 自主创业; 部队; 艰苦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三、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的要求,1、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11、 2、明确统计工作的原则 真实原则; 准确原则; 及时原则; 全面原则。,3、建立良好工作机制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统计内容要规范 统计手段要先进 统计队伍要加强 4、建立监督检查机制。,5、具体要求 (1)、报送时间 每年4月1日、7月1日报送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 每年9月1日、12月30日报送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待就业率、灵活就业比例等毕业生就业情况。,(2)、报送范围 本地区内各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收的本专科(高职)毕业生、电大、函授等普通专科班及部队院校为地方培养的普通班毕业生,以及毕业研究生。,(3)、报送内容 由各高校将毕业生就业情况报送所在的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省级主管部门将本地区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总后,统一报送教育部。 毕业生就业数据库,每年9月份要汇总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由省级主管部门汇总各高校毕业生数据库,报送教育部汇总。按照统一的数据库结构、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时间要求。,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