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642172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 、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一)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1、形成(夏启) 尧舜禹(伯益)启启的子 2、形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3、评价: 公天下的局面被家天下的局面取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 、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二)管理国家的方式 1、神秘色彩(王权与神权结合) 2、中央王国:设置相(尹、保)、 卿、士等官职。 3、地方方国:设置侯、伯,商,附属国,附属国,附属国,松散的联盟关系,内服,外服,周,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分封制(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目的: 对象: 内容: 特点: 影响:,天子,諸侯,卿大

2、夫,士,西周社会结构示意图,材料分析:,材料一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类别 地理位置 晋 同姓 今山西 卫 同姓 今河南北部 鲁 同姓 今山东南部 齐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宋 商族后裔 今河南东部 燕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 荀子记载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三 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分封制的特点。,材料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分封制的特点。,从分封的对象看:以同姓亲族为主体,也包括功臣、姻亲、殷商旧族等。 从地理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和战略要地。 从分封

3、内容看:除土地外还有器物,人口。,材料分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材料四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五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2)根据材料四、五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材料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分封制的特点。,材料六(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4、。 左传,(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现象:王权衰弱,诸候不朝,蔑视王权。 原因: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生产力的发展。,加强和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A、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B、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目的: 对象: 内容:,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

5、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C.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D.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特点: 影响:,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分封制的破坏 (春秋:名存实亡;战国:被郡县制取代) A.原因: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B.表现: a.楚王问鼎;b.诸侯争霸。,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究竟由谁来继承王位呢?其余子女又该如何安排?,一场王位之争: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

6、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的大儿子,当然应该由我继承。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 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选我的。,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天子,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定义: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特点: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严格、相对的大小宗体系(等级关系); 血缘与政治结合、世卿世禄制度。 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家国一体。,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7、的工具,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 规则、礼节、仪式;(习惯) 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四、礼乐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与礼乐制的关系,分封制从国家政治角度建立等级制度。,宗法制从家族血缘纽带的角度巩固等级制度。,礼乐制从生活礼仪和准则方面维护等级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等级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带有浓厚的原始部族色彩,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8、。,1、右表中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A.长子 B.二子 C.三子 D.五子,2、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将血缘和政治制度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B.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C.各级贵族均享受世卿世禄的制度 D.嫡长子都被称为大宗,C,D,巩固提高,巩固提高,3、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D,巩固提高,4、(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之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

9、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楚王问鼎的真正用意是什么?,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C,巩固提高,5、(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A,巩固提高,6、(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

10、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C 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C,巩固提高,7、“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想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商朝的外服制度 B、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C、西周的分封制 D、秦汉的郡县制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称赞某一制度时写道:“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他所称赞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行省制,C,A,巩固提高,9、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

11、点是( ) A民主推选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父死子继 10、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C,B,巩固提高,11、历史记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者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是: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A,巩固提高,12、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是指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A,13、山东省常常被称为“齐鲁”,这起源于 A.大汶口文化 B.西周分封 C.甲骨文记载 D.商朝统治,B,巩固提高,1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 A.等级关系 B.政治关系 C.臣属关系 D.血缘关系 15、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地,史称“三家分晋”。从西周的宗法等级来看,赵、韩、魏三家应属于下列哪一等级? A.天子 B.诸侯 C.卿大夫 D.士,D,B,巩固提高,16、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周代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B.周代盛行“礼乐文化” C.周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D.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