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2610664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电子版,主讲:曾长秋 中南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第六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一、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列主义的初步传播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日益成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中的左翼知识分子首先接受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杰出代表是李大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杨匏安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马列

2、主义以先进知识分子为桥梁,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迅速传播开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领导权问题是区别新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者队伍不断壮大,五四之后的工人运动也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进步分子组织起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但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从此,古老的中国有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以俄国

3、布尔什维克为榜样的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毛泽东创立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这条道路的内涵: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内容,以武装斗争为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阵地,将三者紧密结合。必要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没有民主,不能搞合法斗争。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可以成为生长革命力量的摇篮。可能性: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是创建根据地的经济基础。工农受革命影响被动员起来,是创建根据地的政治基础。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各派军阀长期分裂和战争,是根据地发展的客观条件。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和共产党组织,是根据

4、地发展的主观条件。意义: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明了国民革命失败后继续斗争的方向和夺取胜利的途径。是共产党人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飞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集中体现,它规定了革命的动力、对象和领导者,规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本纲领,指出了这个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实行民主集

5、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个文化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三大法宝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经验 毛泽东对统一战线的贡献:一、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和独立自主地位,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二、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对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三、对同盟者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同时,既要注意物质利益,又要给予政治思想教育。毛泽东对武装斗争的贡献:在人民军

6、队的建设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规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制定了三大民主和一系列政治工作制度。在战略战术上,开展人民战争,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总结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核心的十大军事原则。毛泽东对党的建设的贡献:一、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二、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开展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作为与其他政党区别的标志。三、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处理党内矛盾的原则,采用整风方式进行党内教育。,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从新中国诞生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7、成,这是我国的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其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奋斗追求的目标,也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基本条件。其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解决当时国内存在的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这对主要矛盾,关系到中国今后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三,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防止两极分化,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客观要求。,2.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改

8、造的成功实践,对个体农业的改造经过了三个阶段:1953年底以前,办互助组。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发展初级社。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入社农户达96以上。经验:一是国家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紧密联系,使农业集体化适合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二是从土改以后的实际出发,重新制定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和阶级政策。三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逐步过渡的形式。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也经过了三个阶段:1953年底以前,对私营工业委托加工、对私营商业委托代销。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实行单个企业公私合营。1955年10月至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使99的私营工业

9、户、85的私营商业户按行业改组。经验:一是采取和平赎买的方针,以有偿的形式达到夺取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的目的。二是创造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实行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三是对企业改造和对人改造结合起来,将剥削分子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结合国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其意义是:我国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一齐抓,顺利地实现了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新经验。随着国营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工业化的开展,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生产力继续发展开辟了

10、广阔前景。这就表明: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已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基础。,3.对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曲折探索,如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中央和地方,汉族和少数民族,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革命和反革命,是和非,中国和外国等矛

11、盾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鉴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毛泽东重新估价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思考对国家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条例草案和适合当时情况的具体政策,使国民经济明显好转。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了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三、中国的改革开放和邓小平理论 1.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和分配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规律的客观要求。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作用

12、,非公有制经济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国有股份和集体股份。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含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其历史的进步性。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多种分配方式包括直接劳动收入、经营收入、资本收入、风险收入、土地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取得收入等。要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新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开始由传统的计划经济

13、体制向市场经济新体制转变。这种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以完善的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特征,以公司形态为组织形式。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立和健全市场管理法规。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健全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以各国之长,补自己之短,学会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贸两套本领。我国实行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的开放战略,从经济特区的“点”,到沿海开放城市的“线”,再向内地推进,已形成“沿海

14、沿边沿江”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格局,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论述,要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更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得失的标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国的发展战略“分三步走”:用20世纪的后20年解决温饱问题和达到小康水平,在21

15、世纪的前50年跻身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实现这个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和教育、能源和交通、农业作为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现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为:从性质上说,它是社会主义的,因为已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日臻完善。从发展程度上看,它还处在初级阶段,因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和商品经济未获得充分发展,科学文化较落后,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民主和法制尚不健全。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6、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上百年的时间,要坚持这条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依法治国,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经济纲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积极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文化纲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和实现祖国统一的构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