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2601859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我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我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我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我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2005年7月14日,新华社发出从伦敦传来的消息:一件名为“鬼谷下山”的元代青花瓷罐于7月12日在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卖时,由伦敦古董商埃斯凯纳齐以1568.8万英镑(约2.3亿元人民币)投得,创下历来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同时刷新中国瓷器及中国工艺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奥运地铁支线中 青花瓷风格的车站,奥运颁奖礼服中 青花瓷元素,青花瓷的无穷魅力,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手工业,手工业经营形态:家庭和田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古代手工

2、业主要生产部门: 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本课结构,部门,纺织业:织女的劳绩,冶炼业:攻金之工,陶瓷业:夺得千峰翠色来,形态,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民营手工业(主要是明清),家庭(田庄)手工业,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shi)圈之所生。爰(yuan)及栋宇器械,樵(qiao)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颜氏家训,一、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一)家庭(田庄)手工业 -“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自 给 自 足 的 自 然 经 济,(1)管理方式农户的副业,(2)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

3、纳赋税,(3)流通方式剩余部分出售,2、田庄手工业 田庄(庄园) 农业是本业,手工业是副业,处于辅助地位。 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田庄就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仲长统昌言理乱篇,下列关于田庄的说法正确的是 田庄是一个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的社会单元 田庄的劳动者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 田庄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A. B. C. D.,C,经营方式:和小农经济结合,属个体农业的副业活动。 产品流向: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少部分进入流通领域。 发展情况: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都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田庄)手工业的基本特点,“工

4、官”制度的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计成本和奢侈性,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各种行业的封闭性,劳动者缺少积极性,3.“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1、含义: 2、特点: 3、影响:,官营手工业制度,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使新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利:,弊:,技术水平高,古代官营手工业皇室和贵族 (代表当时最高技术),古代家庭手工业,金镶嵌杯盘,金八宝双凤纹盆,比较三种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特点,下列关于汉代“工官”的表述正确的是 经营盐铁等高利润行业 代表了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便于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 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A、 B、 C、 D、,C,

5、下列关于“工官”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平民不得使用 B.“匠户”职业由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 C.“工官”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D.在“工官”制度下,各项手工技术工艺得到了很好的保存,D,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1、农民家庭手工业(副业),3、国家官营手工业(官府垄断重要行业),自给自足, 剩余产品出售,-主要满足官家和皇家的需要,“工官”制度(含义及特点、积极作用、消极影响),二、纺织业:织女的劳绩,新石器时代,原始纺织业出现 原料:麻、葛、丝 工具:骨梭、骨针等,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

6、中地位重要(“妇功”),汉朝,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唐朝,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宋朝,棉纺织业发展棉纺技术推广到闽粤,明朝,出现雇工和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思考: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有什么主要特点?,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主要特点,从原料看: 从经营形态看: 从发展程度看: 从发展趋势看:,麻、葛纺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官营、地主官员私营、农民家庭,分布广、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1、冶铜业:,(1)新石器时代: (2)商周时期:,2、冶铁业:,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青铜器

7、制造水平世界领先,(1)春秋晚期产生 (2)战国时期推广: (3)汉代推行官营:,燃料变化: 供风技术:,三、冶铸业:攻金之工,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青邢白、釉下彩绘。,从商朝到东汉:,发明粉彩瓷器工艺、珐琅瓷。,由陶向瓷过渡,唐代:,宋代:,清代:,遍布各地,五大名窑,四、制瓷业:夺得千峰翠色来,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彩陶、黑陶),想一想,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参考意见,经营形态主要有:官营、私营、农民家庭等 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经济是基本形式) 部门多、规模大、分工细、管理严、技术高,产品远 销亚、非、欧各国 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甲骨文中关于桑、蚕和丝的记载,

8、汉朝,技艺高超、丝绸之路,敦煌,古丝绸之路,起点,长安,“赛里丝”,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出现在剧场曾轰动一时。那时期,身穿中国丝织品衣服,成为罗马社会上层的风尚。 西方称中国“赛里丝”(丝国),长期以来丝绸之路绵绵不绝。,商晚期的贮酒器。原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此尊造形简洁优美,采用线雕、浮雕手法,把平面图像与立体浮雕,器物与动物形态有机的结合起来。整个器物用快方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在商代的青铜器方尊中,此器形体端庄典雅,无与伦比。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

9、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被誉为青铜器“十大国宝”之一,四羊方尊,越 王 勾 践 剑,杜诗水排水力鼓风,近日, 甘肃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套2800年前古人类所用的陶制烹饪器具,其中一为陶锅,另一为放置在锅上用来蒸东西的笼屉,中国首次发现古人类用于蒸制食品的套装陶器,山东龙山文化黑陶,半坡人面网纹盆彩陶,唐三彩,唐代白瓷,唐代青瓷,宋代青瓷,宋代白瓷,宋青花瓷,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胎质薄而坚硬, 瓷釉洁白莹润。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 汝窑:在河南宝丰,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釉面有细小的 纹片,称为“蟹爪纹”。 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开片较大,为冰裂纹或形成

10、一种 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叫百圾碎。 官窑:在河南开封,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釉面多有开片。 钧窑:在河南禹州,产品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清粉彩瓷,清朝粉彩瓷,清代珐琅瓷,1、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A、灌溉工具 B、冶铁动力工具 C、播种工具 D、纺织工具 2、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应出自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私营企业 3、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关系的产生,随堂练习,B,A,D,4、手工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

11、门是在: A、原始社会早期 B、原始社会晚期 C、夏、商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B,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对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挖掘发现了如右图 的一件文物,从这件文物可以判断出 A.河姆渡人已经进入氏族社会 B.河姆渡人已经有了原始农业 C.河姆渡人已经有艺术审美观念 D.河姆渡人经常发生战斗,、隋唐时期出现在江东地区的、便于水田耕作的工具是,6(08山东基本能力)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

12、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A,1、古代中国的各种手工业形态中出现最早的是: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2、下列各项,最能代表东汉冶铁技术进步的是: A、煤成为冶铁燃料 B、水力鼓风冶铁 C、低温炼钢的技术 D、发明灌钢法 3、古代制瓷技术的成熟始于: A、商周 B、东汉 C、魏晋 D、隋唐 4、中国丝绸大量外销始于: A、西汉 B、东汉 C、元朝 D、唐朝,D,B,B,A,5、全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是在: A、唐代 B、宋代 C、元朝 D、明朝,B,练一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