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基本思路及步骤(天气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2598597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气预报基本思路及步骤(天气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天气预报基本思路及步骤(天气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天气预报基本思路及步骤(天气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天气预报基本思路及步骤(天气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天气预报基本思路及步骤(天气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气预报基本思路及步骤(天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气预报基本思路及步骤(天气(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天气学方法),总的思路:,一调查,二分析,三预报: 调查过去分析现状预报未来,1、调查:对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情况作全面的了解。 这是判断天气发展变化的先决条件。,方法:先从本站和本站周围及上游地区的天气演变情况的调查入手,找出相应的天气系统(找到了当前影响系统) ,再对这些系统的演变情况进行调查。,2、分析:对上述天气系统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确定未来可能的主要影响系统,并对其进行重点分析(包括系统的结构、强度、移动等)。,3、预报:分别作出形势预报(以当前影响系统和未来可能影响系统为主)和要素预报。,预报制作的一般顺序:,先作形势预报, 后作要素预报。 在形势

2、预报中又是: 先作高空形势预报后作地面形势预报, 先作强度预报后作移动预报。,预报流程图:,调查,分析,预报,形势,要素,高空,地面,强度,移动,用各种形势预报方法作出综合结论,根据各要素的形成条件、影响因子及相应的预报方法做出预报结论。,预报单的填写,总目的:准确地向预报使用单位(个人)提供自己的预报结果及其理由。 总要求:结论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文字通顺、符合规范。,一点说明: 只要能将预报结果按规定准确表达出来,写法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没有统一规定一定要怎样写。 但由于填写预报单的目的、作用不同,在写法上应有所区别:,日常服务主要写明要素预报结论,通常不写预报理由。 天气日

3、志除要素预报结论外,还要有简单的理由(主要是写结论性理由),便于以后作预报检查、天气小结等。 考核要素、形势预报的结论和理由均要写,且预报理由应比较充分,使考核者能从中了解你的预报思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核时,因为一次预报的准确性具有偶然性,故不能单纯用要素预报准确情况来定成绩。一般具体要素预报得分比重在50%以下,理由分析占一半或一半以上(即使预报有出入,但理由分析充分、合理、没有矛盾,也可得分)。 当然理由与要素预报结论有联系,理由充分、合理,一般预报结论也较准确。,考核预报单的一般写法: 二大部分、四小块,一、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 ) 二、预报理由,考核预报单的“四小块”,要素预报结

4、论(预报内容) 结论(强度、移动) 空中形势预报 理由: 形势预报理由 结论(强度、移动) 预报理由 地面形势预报 理由: 要素预报理由,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项目:云(量、状、高)、风(风向、风速)、能见度、Tmax、Tmin及天气现象的预报结论,按规定预报用语书写。 时段:若作某地24小时预报,按规定分1806,0618时或2008,0820时两个时段分别填写。,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写法示例,18-06时: 8-10Ac 4000-5000m 1h 8-10 Sc 1000-1500m 4h 8- 10 Sc 600-1000m/ 6-9 Fn 200-300m SW 1-3 m/

5、s 22h 0-2m/s 10Km 1h 6-10 Km 下半夜有小雨 Tmin: 18C,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写法示例(续),06-18时: 8-10 Sc 600-1000m/ 6-9 Fn 200-300m 12 h 8-10Ac 4000-5000m /4-7Cu 600-1000m 17h 6-9 Ci 5000-7000m/3-5 Cu 800-1200m SW 0-2 m/s 10h 1-3m/s 6-10 Km 10h 10Km 上午有小雨 Tmax: 24C,预报理由分为:,形势预报理由 要素预报理由,形势预报理由 (一般按先空中,后地面;先高层,后低层;先强度,后移动的

6、顺序写),1、空中形势预报 预报结论: 写明预报区(或本站)在预报时效内将受哪个(哪些)系统影响?影响系统的强度、移动将如何变化?本站(预报区)何时处于何系统的何部位(受什么气流影响或控制)?若有槽、脊、切变线、低涡过境,应指明过境时间等。,形势预报理由 围绕预报结论分别写出强度和移动预报理由,A、强度预报理由: (1) 外推 :影响系统过去的强度变化 未来强度变化 (2)涡度平流: ,加强,减弱,(3)热成风涡度平流 :T,减弱,定性结论同涡度平流,用等厚度线(等平均温度线)代替等高线即可。,(4)温度平流:T 无辐散层(冬700百帕,夏500百帕)以上(下)冷平流减(加)压,暖平流加(减)

7、压。 槽(脊)线上及槽(脊)后有冷(暖)平流,槽(脊)加强(H、T线重合利于减弱)。 冷(暖)平流随高度减弱(增强)时,槽(脊)加强(减弱)。,(5)24小时变温: T24 槽(脊)线上及槽(脊)后有负(正)变温,槽(脊)发展。,(6) 24小时变高: H24 对移动很慢(准静止)的系统,用系统中心(槽、脊线)上的变高外推:槽(脊)上有负(正)变高时,槽(脊) 加强;反之减弱。 对移动较快的系统,用24小时移动平均位置上的变高外推。,(7)周围系统相互作用 短波阶梯槽系统中,利于前槽发展,后槽减弱; 长波系统中,上游槽(脊)发展,通常下游槽(脊)亦加强; 下游系统(如东亚大槽)减弱东移,通常利

8、于上游系统加强。,(8)上下层关系: 高层槽(脊)发展,低层对应系统加强; 后倾槽(脊),利于低层对应槽(脊)加强。 (9)地形影响: 背(迎)风坡的槽(脊)加强; 移动到季节平均位置的槽(脊)常会加强。 (10)卫星云图: 对应系统的云系加强(减弱)时,低值系统加强(减弱),高值系统减弱(加强)。 (11)天气实况演变: 对应系统的天气加强(减弱)时,低值系统加强(减弱),高值系统减弱(加强)。,(12)高空风: 从风向风速变化看相应系统的强度变化。如槽前某站上空5500米08时的风为250度4m/s,14时变为220度10m/s,说明500hPa上该槽加强了。 (13)数值预报结果: 看对

9、应的预报系统强度如何变化。,B、移动预报理由: (1)外推: 影响系统过去移动情况 未来情况 (2)强度变化影响: 加强(减弱)的系统移速减慢(加快) 注意:这里指的是高空系统!,(3)涡度平流作用 : ,移动快,移动慢,(4)系统的性质和波长: 深厚系统、长波慢,否则快。 H、T对称一般是深厚系统,但又有减弱因素使其加快,常以前一因素为主。 (5)周围系统相互作用: 下游系统稳定时上游系统减慢; 切变线移动还要看两侧高压的相对强度变化及移动情况。 (6)变高梯度(H24): 低(高)值系统向负(正)变高中心方向移动,移动速度与(H24)成正比。,(7)地形影响: 迎(背)风坡槽减(加)速,脊

10、加(减)速,这与强度变化影响相矛盾。 (8)统计规律或指标的应用 (9)卫星云图、天气实况: 由云系和天气区移动判断近期移动情况。 (10)高空风: 从风向移动变化看移动。如某站上空某高度上风向从SW转NW,说明该高度上槽已过境。 (11)数值预报结果: 直接看影响系统报在什么区域。,2 、地面形势预报,预报结论:与空中形势预报要求相同 要写明预报区(或本站)在预报时效内将受哪个(哪些)系统影响?影响系统的强度、移动将如何变化?本站(预报区)何时处于何系统的何部位(受什么气流影响或控制)?若有锋面等系统过境,应指明过境时间。,预报理由: A、强度预报理由,(1)外推: 影响系统过去的强度变化

11、未来强度变化 。 (2)空中系统的配置关系: 空中槽(脊)加强(减弱),地面低压加强(高压减弱)。 (3)周围系统相互作用: 注意对锋面的影响情况复杂,如静止锋,两侧高压加强,锋将加强。,(4)下垫面的影响: 加热使冷高减弱,低压加强冷空气(冷高)南下总呈减弱趋势。 (5)P3、 P24、T24及其强度变化: 反映冷、暖空气活动变化 气压系统强度变化。 (6)气候规律(季节,地理特点): 如冬、春季节气旋入海要发展 。,(7)卫星云图、天气实况演变: 对应系统的云系(天气)发展(减弱),则低值系统(如气旋、锋面)加强(减弱),高值系统减弱(加强)。 (8)数值预报结果: 直接看对应的预报系统强

12、度如何变化。,B、移动预报理由,(1)外推 (2)强度变化的影响: a)冷高压加强(冷锋加强),利于冷锋南下。 b)暖高压加强引起的冷锋加强则不利冷锋南下,而利于减速甚至静止。 c)静止锋加强时,要具体分析加强原因,再判断未来移动情况。,(3)周围系统相互作用: 一般下游系统稳定,上游系统移速慢; 静止锋的移动情况,要具体分析锋两侧高压势力的相对强弱变化和移动趋势。 (4)引导气流作用: 一般用500hPa(冬季可用700hPa)。 (5)变压梯度(P): 高(低)压向正(负)变压中心方向移动,移速与变压梯度的绝对值成正比。,(6)垂直于锋的风分量: 垂直于锋的风分量越大,锋移动越快。 (7)

13、统计规律及指标的应用: 一般随季节、地区不同而异。 (8)高压轴向: (9)卫星云图、天气实况演变: (10)数值预报结果:,要素预报理由,从各气象要素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子入手,进行分析 1、云和降水 (1)垂直运动条件: a.分析空中槽、切变线、锋、低值系统等影响系统的情况; b.计算或从传真图上分析当时的 ,和D850-D500等诊断量; c.分析数值预报结果: ,等。,(2)水汽条件: a.分析 , , 探空上湿层厚度变化,含水量等; B.数值预报T-Td3区,水汽通量散度等; (3)其他资料应用: 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实况,各种稳定度指数(可能出现不稳定天气时)。,2、风: 风向: 处

14、于地面何系统何部位;地形影响(山谷、海陆、湖陆等)。 风速: ;日变化(动量传递作用);地形影响。,3、T: 一般先确定是气团内部温度预报,还是有锋面过境。 气团内部:TM、Tm的预报主要考虑非绝热项,可用比较法作预报。特别要考虑云、风、天气等条件的影响;低层风切变大时,可用绝热法报TM 。 有强锋面过境时:主要考虑 ,但非绝热作用也要考虑(气团的变性);锋面移过后,常在考虑非绝热作用(用比较法)的基础上,用 进行订正。,4、能见度 (1)沙、尘、烟等影响时: 分析影响因子。 (2)水汽凝结现象(雾、轻雾等): 一般情况经常考虑:湿度(T,Td变化),风,天空状况,层结稳定度等因素。 常用Tm

15、in预报值与Td min预报值比较,看饱和程度。 5、特殊天气: 根据报出的天气的具体形成条件作分析。,填写预报单要注意的问题:,1、预报用语和格式要按规定写。 2、形势预报理由要围绕主要影响系统进行阐述(当各层形势一致时不一定每层都细写,只要以一层为重点,但其他层次一般也要提到;若各层不一致,应分别写,如:500hpa有低槽,700hpa和850hpa受切变线影响,则500,700都细写,850可简单提一下)。但要求:,(1)结论要明确 要回答:预报时效内本站(区)将受何系统(可能不止一个)影响(500,700,850,地面)?系统将加强还是减弱?系统的移向将怎样?移速将加快还是减慢?何时移到何处?未来本站(区)何时处于何系统的何部位?对本站(区)天气有何影响(结论性)? (2)理由要充分(但文字要精练) 要回答:为什么有上述结论,即为什么预报系统是加强(减弱或少变)的?为什么预报系统是加速(减速或少变)的?,3、 要素预报理由应围绕各要素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子来写,并注意与形势预报相呼应。要回答: a、有没有云,是什么云(量、状、高)?为 什么? b、风向风速有无变化?为什么? c、影响能见度的是什么因素?根据什么确定影响程度? d、Tmax、Tmin的预报,根据什么? e、为什么会出现你所预报的特殊天气现象?,4、理由所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