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的制度革新》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587547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的制度革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隋唐的制度革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隋唐的制度革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隋唐的制度革新》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隋唐的制度革新》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隋唐的制度革新》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的制度革新》ppt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唐袭隋规,一、三省六部制(中央机构),1、背景: 2、发展: 3、内容: 4、职权: 5、作用:,原官制丞相专权,效率低。 加强中央集权;隋唐的大一统,隋文帝建唐太宗完善后世沿用,分工合作,效率高; 削相权,强皇权; 利于国家统一、发展,课本 P67,特点: 相权三分 职权分明 节制君权,地方 州(郡)县,中央机构,(起草政令),(管理 政务),(审核政令),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奉行而已。”,中拟,门审,尚行,唐三彩文官甬,练习: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

2、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程序是 A.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工部 B.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C.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户部 D.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吏部,B,二、科举制(选官制度),1、含义: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2、原因: 士族衰落;庶族兴起;加强统治 3、发展,唐太宗增科目,武则天增人数,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高官主考,提高地位,后为定制,科:考试科目; 举:选拔人才,创立:隋文帝,形成:隋炀帝,完善:唐朝,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1、以上材料bu说明唐代科举 A.实行分科

3、考试 B.侧重对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C.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 2、为什么进士科“得人亦最为盛焉”?,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D,下列现象较能反映唐朝进士科难考的有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终不为美;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A、 B、 C、 D、,4、评价: 积极: 消极:,忽视实际性学问,不利于科技发展。 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打击了门阀制度; 扩大官吏来源,使庶族上升;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中央; 推动了教育和

4、文化事业。,思考题: 自西汉到隋唐时期,中央实行的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汉、唐选官制度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世卿世禄制,血缘;世袭,军功爵制,军功大小,察举制,德、才,九品中正制,门第世家,科举制,才、学,隋朝创立 唐朝完善 北宋发展 明朝僵化 清朝废除,三、赋役制度变革: (一)租庸调制,1、创立: 2、发展: 3、意义:,租纳谷 调布、绢 庸不服徭役,可用布、绢代替,隋 唐,北魏 租调制,(不受年龄限制),出现“庸”,受年龄限制 。,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政府收入,土地制度:均田制,北周、隋唐的赋役制度,原则:轻徭薄赋,1原因: 2、内容: 3、目的: 4、特点:,三、赋役

5、制度变革: (二)两税法780,唐德宗,杨炎,5、评价: 税制统一,保证税收 积极: 改变人丁为主的标准,对农民控制放松 地主要交税,税源扩大,农民负担减轻。 消极:土地兼并;增派苛捐杂税,征收标准:资产、田亩 时间:固定在夏、秋 地租形式:以实物地租为主,课本P69,两税法与租庸调制,最大特点是什么?,以资产和土地多少作为纳税标准,改变了自战国以来的人丁税对农民人身控制有所放松。,隋唐是我国历史上制度变革的重要时期:,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乡举里选制,科举考试制,赋役制度:,人丁为主,田亩、资产为主,兵役制度:,普及兵役制,自由兵役制,5、以下是唐朝时连续两年的纳税

6、户数和中央赋税收入表,对此表解析最为正确的是,A. 由于人口大幅度增长,国家赋税增加 B.地方官吏任意增加赋税,盘剥劳动人民 C.封建政府腐败,虽人口大幅度增长,但赋税收入有限 D.由于扩大税源,中央赋税收入明显增加,D,创立:西魏 发展:隋文帝 武则天时衰落 开元年崩溃。 特点:兵农合一,均田制结合,实行兵将分离 评价:利于国家统一,但农民负担重 崩溃:均田制的破坏(根本原因),1、职业兵, 兵将易形成隶属关系。 2、评价:增强军事,但易出现割据,2、募兵制,四、府兵制和募兵制,1、府兵制,府兵制和募兵制的比较,隋唐制度与隋唐兴衰的关系:,前期,后期,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

7、调制,加强皇权 中央集权 巩固统一,生产发展 生活安定,科举制,募兵制,均田制破坏,两税法,朋党之争,藩镇割据,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繁荣,衰落,1、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 “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个机构应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尚书省和中书省 C尚书省和门下省 D礼部和吏部,2、政论家认为,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 这主要是因为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 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 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A,B,3、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国家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真正民主性质,B,4、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的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 宗法制的终结 B 察举制的完善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科举制度的推行,D,思维拓展: 1、秦初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两大基本矛盾:,A、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主要通过收权和监察来解决。,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主要通过分散宰相权力解决。,2、从秦汉到隋唐时期,中央官制的变化趋势是什么?,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力不断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