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孟子两章2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582655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孟子两章2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九年级孟子两章2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九年级孟子两章2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九年级孟子两章2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九年级孟子两章2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孟子两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孟子两章2(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两章,孟 子,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 (现存七篇)一书传世。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 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天气,地理形

2、式有利,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施行,仁政,少,译文 原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 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内城,外城,围,语气词,甲衣,兵器,武器装备,米,谷,泛指粮食,放弃,离开,护城河,这,这样却,译文 原文,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

3、,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译文 原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限制,巩固,震慑,通叛,背叛,到,归顺,所以实施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译文 原文,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

5、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论据)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战争到治国),)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

6、论证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战利,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地利不如人和,战争需要 “人和”,治国,域民 固国 威天下,治国需要 “人和”,结论:得道多助天下顺之 失道寡助亲戚畔之,文章特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善用排比,加强语势。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用三句,铺排而下,使文章主旨鲜明地呈现于读者眼前,突出“人和”的实质是要施行仁政,即“得道”。了解孟子文章的铺排气势,不仅有助于理解文意,也有利于掌握背诵的条理性。,有人说,现在打仗靠的是高科技武器,看美国和伊拉克的对战,完全就是一面倒。依靠人民,凭借人心的打

7、仗方式只适用于科技不发达的古代社会,现在早就过时了!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听录音,注意下列红色字的读音。 舜 畎亩 傅说 胶鬲 百里奚 拂,shn,qun,yu,g,x,b,第一自然段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古今异义 发 古: 今:,举 古: 今:,被任用,被起用,送出,发生,被举荐,被选拔,往上托,推举,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起用,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 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 中被举荐,管仲从狱官 手中被释放并被录用为 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 边被任用为令尹,百里 奚从市井之间被任用为 大夫。,故

8、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责任,违背, 扰乱,词类活用 苦: 劳: 饿: 空乏: 乱: 动: 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痛苦,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饥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资财缺乏,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古今异义 所以,古:用来(通 过那样的途径 来),今:表示结果 关系的关联词。,通假字,曾:通“增” 增加,用(这些)来,增加,译文: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 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

9、心痛苦,筋骨劳 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 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 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不 断增长他的才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常常,奋起, 指有所作为,有法度的世臣,词类活用 过: 入: 出: 敌:,名词作动词,犯过失,动词作名词,国内,动词作名词,国外,名词作形容词,敌对的,通假字,衡:通“横”,梗塞,指不顺。,拂:通“弼”,辅佐,明白,这样以后,译文: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显露出来,

10、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常常会导致灭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词类活用 生: 死:,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使生存发展,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使萎靡死亡,译文: 这以后,(人们才)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舜 傅说 胶鬲 管夷吾 孙叔敖 百里奚,即使出身卑微, 但经过艰苦 的磨练之 后也能成就 不平凡 的事业。,故,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发展一个人的才能,人恒过而后喻 入则无国恒亡,(正),(反),然后

11、知,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中心论点,(由个人推到治国),-,(归纳论点),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需牢记的至理名言,报任安书司马迁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没有雄才大略。 巴尔扎克 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 莫里哀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查尔斯比亚德 在获得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无上喜悦,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 海伦凯勒,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 -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