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动力学03-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答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363050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8.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水动力学03-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下水动力学03-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下水动力学03-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地下水动力学03-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地下水动力学03-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水动力学03-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动力学03-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答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复习思考题答案,地下水动力学,1.自然界什么条件可以形成地下水(承压含水层和潜水含水层)一维稳定流动? 自然界中可以形成地下水(承压含水层)一维稳定流动的条件:均质、等厚、等宽、隔水底板水平的承压含水层,若存在两条平行且切穿含水层的河流,当水位稳定足够时间后,地下水可形成一维稳定流动。 自然界中也有可能形成地下水(潜水含水层)一维稳定流动。,2.自然界什么条件可以形成地下水(承压含水层和潜水含水层)剖面二维)(x,z)稳定流动? 自然界中可以形成地下水(承压含水层)剖面二维稳定流动的条件:均质、等厚、等宽、隔水底板倾斜或弯曲的承压含水层,若存在两条平行且切穿含水层的河流,当水位稳定足够

2、时间后,地下水可形成剖面二维稳定流动。 自然界中可以形成地下水(潜水含水层)剖面二维稳定流动的条件:均质、等厚、等宽的潜水含水层,地下水可形成剖面二维稳定流动。,3.什么条件下的稳定流水头线(或浸润曲线)与渗透系数无关?为什么? 均质各向同性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稳定流的水头线(或浸润曲线)由,及其边界条件确定。 显然水头线方程与渗透系数无关。,及其边界条件确定。 显然,当W=0,即无蒸发、无入渗条件下,均质各向同性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稳定流的水头线(或浸润曲线)与渗透系数无关;而当W0,即蒸发或入渗条件下,均质各向同性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稳定流的水头线(或浸润曲线)与渗透系数有关。,均质各向同性潜水

3、含水层中地下水稳定流的水头线(或浸润曲线)由,可知 沿流向将变大。 所以水头线H为一上凸的曲线。,4.试分析底坡i0、i=0和i0条件下均质潜水含水层二维流的浸润曲线出现的凹、凸和直线形状的可能性。 对于底坡i=0和i0条件下均质潜水含水层二维流,渗流宽度不变,而渗流厚度h沿流向变小。而根据渗流连续性原理,可知q=常量。 那么,由裘布依微分方程,可知 当h变小时, 沿流向将变大,水头线H为一上凸且逐渐变弯的曲线; 当h不变时, 沿流向将不变,水头线H为一直线; 当h变大时, 沿流向将变小,水头线H为一下凹且逐渐变平的曲线。,对于底坡i0条件下均质潜水含水层二维流,渗流宽度不变,而渗流厚度h沿流

4、向可能变小、不变或变大。根据渗流连续性原理,可知q=常量。 那么,由裘布依微分方程,5.试建立图3-3-1所示的均质、等厚承压含水层,平面流线辐射形(平面二维流)稳定流的流量和水头线方程。,图3-3-1 承压含水层平面辐射流,首先,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根据偏微分形式的达西定律,任意断面的流量,其中,1,2,那么式1可变为,对式2进行分离变量,并由断面1到断面2作积分,得,式中:Q、K、M、B1、B2、l都是常数。 那么,对上式进行积分后,得流量方程为,求水头线方程,可利用1-2断面和1-x断面分别写为Q1和Q2的流量方程,再根据水均衡原理,Q=Q1=Q2,则得到水头线方程,6.如何得到欲修

5、建水库水位的极限高度值hmax(不发生渗漏)?其大小与哪些水文地质条件有关? 欲修建水库的水位的极限高度值hmax(不发生渗漏)由下式确定,即,1,由式1可知,Hmax的大小与下述水文地质条件有关: K愈大,愈容易发生渗漏; 渗流途径l越小,即水库与临河之间距越短,越容易发生渗漏; 入渗补给量W愈小,愈容易渗漏; 临河水位h临愈小,愈容易渗漏。,7.在式3-1-22与3-1-23之间有一段文字,“若引进裘布依假定(实际上,此条件下并非处处满足裘布依假定)”读者如何理解?何处不满足裘布依假定? 由于裘布依假定是在渗流的垂直分流速远远小于水平分流速条件下,而忽略垂直分流速所获得的。因此,裘布依假定

6、不能用在垂直分流速比较大而不能忽略的情况。 在地下水分水岭处的铅直面十分接近流面或者就是流面,当然就不可能将其假定为等水头面。因此,地下水分水岭附近不满足裘布依假定。另外,在地下水排入河流的河床壁面上,在河水位之上存在“出渗面”,这里的水头比较弯曲,也不满足裘布依假定。,当 ,水库发生渗漏。,当 ,水库发生渗漏。,8.水库是否通过河间地块向邻谷渗漏,利用q1和a来判断有无区别?,水库是否通过河间地块向邻谷渗漏,利用q1判断:,水库是否通过河间地块向邻谷渗漏,利用a来判断:,水库是否通过河间地块向邻谷渗漏,利用q1和a来判断,二者的区别在于: 利用a来判断时,必须保证W0;如果W=0,则不能利用

7、a来判断。利用q1来判断,则无要求。,9. 试用水均衡法(q1=-Wa)来推导a的方程。 断面1的单宽流量方程为,而根据水均衡原理,可知 q1=-Wa,1,2,联立式1、2,可得,10.试解图3-3-2所示条件的承压-无压流的单宽流量q和水头线H方程?,建立如图的坐标系; 利用串联式分段法求解: 1-M承压渗流段的流量公式为,图3-3-2 承压-无压流,2-M无压渗流段的流量公式为,根据水流连续性原理 q=q1=q2,2,1,3,H,x,解由式1、2、3组成的方程组,可得l1。,把l1代入式1或2,则得承压-无压流的单宽流量方程q,承压-无压流的水头线方程,11.试解图3-3-2所示条件的非均

8、质河间地段地下水分水岭的位置a,假定W=C,h1=h2,K1K2,并与均质河间地段的分水岭位置作一对比。,图3-3-3 非均质河间地段地下水流,建立如图的坐标系; 利用串联式分段法求解: 1-中渗流段右侧的单宽流量为,2-中渗流段左侧的单宽流量为,根据水流连续性原理 q=q1=q2,2,1,3,而且 h1=h2,4,求解由式1、2、3、4组成的方程组,得,5,把式5代入式1,得,6,K1K2 K1/(K1+K2)1/2 K2/(K1+K2)1/2 q10、q20,说明1-中渗流段和2-中渗流段之间的断面处地下水的流动方向是从渗透系数为K2的含水层流向渗透系数为K1的含水层。,7,那么1-中渗流

9、段两端的断面处地下水流动方向是相同的,此段不存在分水岭;而2-中渗流段两端的断面处地下水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故此段存在分水岭。 设分水岭的位置a=l+x。 那么,在2-中渗流段,分水岭离中间断面的距离为x,8,把式4、5、代入式8,得,与均质河间地段的分水岭位置对比,图3-3-2所示条件的非均质河间地段地下水分水岭偏向渗透系数小的一侧。,12.你如何体会层状非均质含水层中的平均渗透系数KhKv? 平行非均质界面流动的平均渗透系数Kh,垂直非均质界面流动的平均渗透系数Kv,显然,垂直非均质界面流动的平均渗透系数Kv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渗透系数最小即阻力最大的分层。,2,1,对于层状非均质含水层系统,

10、水流平行界面时的渗透系数Kh最大,水流垂直界面流动时的平均渗透系数Kv最小。显然,平行非均质界面流动的平均渗透系数Kh总是大于垂直非均质界面流动的平均渗透系数Kv。 证明如下: 设层状岩层由n层组成。首先考虑第1和2层,利用式1和2,可得出,然后把第1层和第2层的等效层作为第一层,第三层作为一层,同理,可证明,依次类推,把第1层和第n-1层作为一层,第n层作为另一层,最后得到KhKv。,13.图3-2-3双层非均质含水层系统利用等效厚度法时,为什么不把它折算成渗透系数为K2的均质含水层? 由于在渗透系数为K1的均质含水层中过水断面是变化的,而且是未知的。因此,不容易把它折算成渗透系数为K2的均

11、质含水层。,14.试用吉林斯基势函数法求解图3-3-2所示的承压-无压流问题。 求解单宽流量 根据吉林斯基势函数定义,第一断面的势为,而第二断面的势为,则,15.试绘制图3-3-4、5条件下的水头线形状,并说明理由。,可知 沿流向将呈线性由小变大。 所以水头线H为一上凸且逐渐变弯的曲线。,由图3-3-4可知,渗透系数线性由大变小;而且根据渗流连续性原理,可知q=常量。 那么,由达西定律的微分方程,图3-3-4 渗透系数K沿流向 变化图(由大至小),可知 沿流向将呈线性变小。 所以水头线H为一下凹且逐渐变平的曲线。,由图3-3-5可知,渗透系数线性由小变大;而且根据渗流连续性原理,可知q=常量。 那么,由达西定律的微分方程,图3-3-5 渗透系数K沿流向 变化图(由小至大),16.图3-2-3潜水含水层可否用分段法来解决?采用分段法有什么限制条件? 可以采用分段法解决。,图3-2-3 等效厚度算例图,采用分段法的限制条件 : 各分渗流段的渗流状况与总渗流相应部分相一致,即分段后不能“走样”,否则各分渗流段之和不等于原渗流。 每一分渗流段应有现成的解答或者解答容易求得,否则分段法就没有优越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