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穿刺技术》ppt课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2265316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5.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管穿刺技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血管穿刺技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血管穿刺技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血管穿刺技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血管穿刺技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管穿刺技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管穿刺技术》ppt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管穿刺技术,有创性操作 外周或中心静脉 进入静脉循环,作用,心肺复苏、休克等抢救病人 监测动静脉压等,一、股静脉穿刺术,适应症:急救时需大量快速补液或输液的病人;需长期输液的病人,尤其是输入高浓度或刺激性药物;周围静脉输液困难而又急需大量补液者;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无法采集血标本者,禁忌症:穿刺部位或静脉有感染或血栓形成;有出血倾向者尽量不用;有股癣者,术前准备,注射器、无菌手套、消毒盘、试管等(静脉切开包,深静脉置管包、麻药等)。,操作方法,1.体位:仰卧,下肢伸直稍外展外旋 2.消毒 3.戴手套,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2-3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左手食中指固定上下端 4.右手注射器股动脉内侧

2、缘垂直或30-45角刺入,回抽静脉血,左手固定,右手抽血或给药。 5.拔针,局部压迫3min,屈腿至无出血,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 2.穿刺深度适中 3.回抽鲜红血液或有波动感,拔针压迫,另行穿刺,二.颈内静脉穿刺术,适应症,1.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或气囊漂浮导管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2.经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 3.需大量快速补液或输血,利用中心静脉压监测调节液体入量及速度 4.需长期输液 5.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禁忌症,1.穿刺部位或静脉有感染或血栓形成 2.有出血倾向者 3.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呼衰、严重胸部创伤慎用,术前准备,注射器、无菌手套、消毒盘、试管等(静脉切开包,深静

3、脉置管包、麻药等)。,操作方法,1. 头低20-30仰卧,肩下垫枕,头偏向对侧 2.定位(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夹角),消毒,戴手套,铺巾,局麻,穿刺针30-40向同侧乳头方向进针,同时回抽静脉血停止,左手固定,抽血,置入导管或给药。 3.固定包扎,记录导管长度。,注意事项,1.准确选取穿刺点及掌握进针方向、角度 2.回抽鲜红血液或有波动感(颈内动脉),拔针压迫,另行穿刺 3.一般选右侧 4.防气体栓塞 5.及时处理并发症,三、锁骨下静脉穿刺术,适应症、禁忌症及术前准备,同颈内静脉穿刺术,操作方法,1. 头低20-30仰卧,肩下垫枕,头偏向对侧 2.定位(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与锁骨夹角平分线),

4、消毒,戴手套,铺巾,局麻,上路穿刺针30-40向对侧胸骨角方向进针,下路锁骨中外1/3或中点向头部方向,与胸骨45 ,与皮肤20-30。同时有突破感回抽静脉血停止,左手固定,抽血,置入导管或其他治疗。 3.固定包扎,记录导管长度。,注意事项,1.准确选取穿刺点及掌握进针方向、角度 2.回抽鲜红血液或有波动感(颈内动脉),拔针压迫,另行穿刺 3.一般选右侧 4.防气体栓塞 5.及时处理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适应症,5天以上的中长期静脉治疗 出入刺激性、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 需反复输血或血制品以及反复采血 急救应用,禁忌症,1.缺乏外周静脉通道 2.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3.欲插管途径有感染 4

5、.欲插管途径有放射史、血栓史、外伤史、血管手术史、乳癌根治术后患侧 5.严重出血疾病 6.导管材料过敏,分类,(一)上腔静脉置管术 1、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术 2、经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术,3、经颈内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术 4、经颈外静脉穿刺或切开插管上腔静脉置管术,(二)下腔静脉置管术 1、经股静脉穿刺下腔静脉置管术,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术,(一)、解剖,1、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发于主动脉弓,右锁骨下动脉起自无名动脉。经斜角肌间隙向外,至第一肋外缘延为腋动脉,以前斜角肌为界,分为三段 从起点至前斜角肌内缘为第一段,前斜角肌后方者为第二段

6、,前斜角肌外缘至第一肋外侧缘为第三段。,2、锁骨下静脉:为腋静脉的延续,起始于第一肋外侧缘 于锁骨后方和前斜角肌止端的前方越过第一肋骨上面。其后上方为锁骨下动脉,二者之间隔以前斜角肌。,术前准备,消毒液、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包、10ml注射器1支、局麻药、500ml生理盐水1瓶,操作方法(锁骨下静脉),1、体位:平卧位,肩部垫薄枕,头部偏向对侧。 2、穿刺点: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与锁骨夹角平分线上,距顶角1.5cm处为穿刺点,3、穿刺角度和方向:穿刺角度为针身与水平为45度角,针尖指向胸骨角。(临床上穿刺角度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4、局麻和试穿:常规消毒,先用细针抽上局麻药(利多卡因),,在上述

7、穿刺点先行局麻,并按穿刺角度和方向进行试穿 ,试穿时边进针边保持负压,一般进针1.54cm即可穿刺到血管,根椐回抽血液的颜色和压力,判断是锁骨下静脉或是动脉。然后记住进针的深度和角度。,5、穿刺和置管:根据试穿成功后确定的深度和方向,换粗针在同一方向和深度进行穿刺,(粗针进针的深度一般不要超过试穿深度前后0.5cm的范围)进针时同样保持负压,穿刺到血管,回抽血液顺利后,经粗针把导丝放入血内,将粗针退出,(导丝不宜放置过深,一般20cm,确定其在血管内即可,过深后导丝机械刺激心脏窦房结,会有心律的改变,特别注意老年和心脏病患者),扩皮,将导管套在导丝上,沿导丝将导管置入血管内,一般置入1215C

8、M,即可置入上腔静脉,把导丝从导管尾端抽出,用空针回抽,回血通畅,即说明置管成功,(回抽可同时把穿刺时导管内残留的空气抽出,正常的中心静脉压为510cmH2O,一般空气不会进入血管内形成气栓),如果是双腔或三腔导管,置管前先用皮下扩张器把皮肤和皮下扩松,再将导管沿导丝置入。扩张时扩张器的深度不能超过穿刺深度,6、固定:将干素帽套锁在导管尾端,并在穿刺处邻近的皮肤上缝两针固定管子,用无菌沙布包扎妥当。,腔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1、气胸、血胸和血气胸 术中误伤动脉 、或和误伤胸膜顶,导至气胸、血胸和血气胸 2、导管异位 置管时,导 管未顺方向置入腔静脉,而打折后位于颈内静脉和腋静脉内,严重的位于血管

9、外。拔出少许。,3、导管败血症 置管成功后,置管过程中出现其它原因不能解释的发热、寒战,拔管后症状消除减轻,导管尖端细菌培养与目周围血培养结果一致。拔除导管。,4.导管或导丝栓子 置管过和中,导管或导丝的一部分折断,进入血管开成栓子,5.导管的脱落和阻塞 导管的阻塞多见于置管后714天。脱落与护理不当有关。重新置管。,6.渗血、血肿:加压止血。 7.心率失常:拔出少许 8.刺激神经:拔出少许,拔管 9.空气栓塞:拔出导丝时及时上卡,注意回抽出导管内空气,五.股动脉穿刺术,适应症,1.用于抢救危重病人、休克、心跳骤停者,经股动脉注入高渗葡萄糖液、输血或急救药物 2.血气分析,采集动脉血标本 3.

10、危重病人静脉采血困难者,禁忌症及术前准备,同股静脉穿刺,操作方法,同股静脉穿刺不同点: 1.穿刺点:股动脉搏动处,成功后针尖有搏动感,可见鲜红色血液迅速喷射如注射器内 2.穿刺成功后,一手固定针头,另一手快速推注药物 3.迅速拔针,局部压迫5-10min,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2.避免针头在管腔内移动,以免损伤血管内壁形成血栓 3.禁忌注射强烈血管收缩药物,危重病监测技术,危重病监测技术,目的,对生命危急但有可能挽救的重症病人,在初步急救处理后,对其进行集中、全身的加强治疗和护理,从而挽救其生命,提高救治水平。,内容,体温检测、心血管功能检测、呼吸功能检测、肾功能检测、神经系统检测、

11、血液系统检测、肝功能检测、胃肠功能检测、细菌学检测等,一.中心静脉压测定,目的:1.监测中心静脉压的高低 2.区别是否低血容量循环障碍 3.鉴别少尿无尿的原因 4.指导大量输液病人的输液量和速度,适应症,各种循环不稳定的病人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禁忌症,1.穿刺部位有炎症或静脉血栓形成 2.有出血倾向者,术前准备、操作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正常值:6-10cmH2O 不同点:测压管的应用 注意事项:血管活性药物及辅助呼吸;一般留置不超过5-7天;(凡影响胸腔内压及腹内压都可影响),二.有创动脉压测定法,目的:及时准确反映病人动脉压的变化;间接判断血容量、心肌收缩力、周围血管阻力及心脏压塞等情况;心

12、脏术后病人,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与调节。,适应症,1.循环不稳定病人 2.各种急危重症病人 3.需反复采集动脉血标本病人,避免反复穿刺,禁忌症,1.穿刺部位有炎症或静脉血栓形成 2.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方法,1.肝素盐水,接好测压套件,注意排空气 2.Allen实验:判断尺动脉血供。 3.动脉穿刺 4.接好装置,测压,并发症,血栓形成,栓塞,出血,感染,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护理措施,1.保持管道的通畅 2.测压管街头仙界紧密,防脱落或漏液 3.调节零点位置,腋中线第四肋间 4.肢体位置固定适当 5.无菌操作原则 6.防气体栓塞 7.包扎松紧适宜 8.保护仪器,三.Swan-Ganz导管与血流学监测 四.颅内压监测,五.腹内压监测,腹腔间隙综合症 (腹腔间隔室综合症),任何原因引起的腹腔压力急剧升高,并影响腹腔内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造成心血管、肺、肾、等内脏及腹壁和颅内损害,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一种临床综合症。,方法(间接法),胃内压 下腔静脉压 膀胱压,中心静脉导管直接测压法 (直接法),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应用到腹腔闭式引流中,腹内压分级,级:10-14mmHg 级:15-24mmHg 级:25-35mmHg 级:35mmHg,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