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265150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李玉山制作,孔子像,你了解孔子吗?,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 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曰:“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与人为善图,你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

2、师焉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 坐,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整体把握文意并划分层次,(第1段): 问 (“子路率尔” “吾与点也”):答 (“三子者

3、出” 文末): 评,概括孔子的不同评价 并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子 路:直 率哂之 冉 有:谦 虚叹之 公西华:更谦虚惜之 曾 皙: 洒 脱与之,孔子为何“哂”由而“与”点?,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水旱时, 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 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 治理国家。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 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 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 想体现出来 。,礼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之一。孔子主张礼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述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 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罚不中,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已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为推行自己的礼治,而周游列国,而授徒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