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2162881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9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考点1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动,1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特点 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般是先用武力开道,通过发动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从中攫取大量的政治、经济特权,之后再凭借其所取得的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或进行投资。 2不平等条约及其攫取的经济特权 (1)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攫取特权:开埠通商、倾销商品;外国商船可以到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协定关税等。 3西方经济侵略的影响 (1)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使中国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

2、和原料产地。 (2)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致使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传统的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构成社会经济的基础。这种经济结构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相结合。 (2)鸦片战争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家庭手工业破产,耕织分离是其破产的重大标志,另外农产品的商品化日益加强也是一个重要标志。 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原料和商品生产,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相联系,中国的出口贸易多被外商操纵,并服从于外国资本的需要,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促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相继诞生。 经济结构的变化促使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买办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5自然经济的特点、解体的原因、解体的特点及解体的影响 (1)主要特点: 生产关系: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和农民小生产相结合。 生产力:人力与畜力结合,铁器牛耕。 生产组织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 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经济制度:封建土地制度与赋役制度。,(2)解体原因

4、: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重要前提;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原因;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3)解体特点: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4)影响: 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从而

5、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是列强侵华的结果之一,虽然中国的社会经济商品化的程度加强了,但是中国经济却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根本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 6近代工业的三种类型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西方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的出现。近代工业,是指用机器生产的工业,包括资本主义工业但并不等于资本主义工业。 中国境内的近代工业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外商企业,出现于19世纪4050年代,伴随着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而出现; 洋务企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

6、代的洋务运动期间;,民族企业,诞生于19世纪6070年代的通商口岸。 7洋务运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忧外患,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 有识之士(洋务派)的认识。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时期:19世纪6090年代 (4)宗旨:“自强”“求富” (5)代表人物: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6)内容: 初期主要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70年代后开始创办民用工业,如开平煤矿、上海轮船招商局; 筹划海防,建立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7)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8)失败根本原因:只

7、引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9)影响:洋务运动虽然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0)评价: 积极意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消极性: 军用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是为了救国求强; 民用工业主要是为了解

8、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 经营管理腐败; 在很大的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2009福建文综卷)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解析:本题主要考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本题为逆向选择题,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在华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随着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时间是在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故选C项。,

9、【答案】 C,(2010广州模拟)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是“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只有C项,A和B项属于政治改革和革命,不符合要求,而D项则是思想革命,也不符合要求,从根本上说,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和思想革命,都是受经济发展的推动而出现,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充当了“转

10、石”的作用。,【答案】C,考点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考向瞭望,课程标准,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历程 (1)产生: 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原因:中国自身商品经济的发展;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东南沿海地区产生; 早期的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影响: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2)初步发展: 时间: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 原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奖励工商;中国人民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列强资本

11、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表现: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勒索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排挤,发展缓慢;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3)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短暂的春天): 时间:19121919年(一战期间); 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求国”思潮的影响; 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影响: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

12、级基础。,(4)萧条: 时间:19191927年; 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没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5)较快发展: 时间:国民党统治前十年(19271936); 原因:全国的基本统一;国民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为八年抗战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挤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民族资本的发展仍然受到阻碍。 (6)萎缩: 时间:19371945年抗战时期; 原因:在沦陷区:日伪政权疯狂的经济掠夺,日本侵华资本膨胀,毁坏或,原因:社会主义改造; 影响:通过公私合营转化为公有制经济。 2日伪政权对沦陷区

13、经济的破坏 (1)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2)目的:“以战养战”政策、经济掠夺。 (3)政策:“适地适产主义”。 (4)实质:将占领区的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经济体系中。 (5)手段: 工矿业:军事管理、委托经营; 金融和内外贸易:控制与垄断; 各类物资:严格管制制度,并低价收购; 劳动力:掠夺大量华工。,3民族工业的特点 (1)资金少、规模小、分布不平衡; (2)起步艰难; (3)曲折发展; (3)革命性; (4)软弱性。 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近代工业虽有一定发展,但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4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

14、中的地位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其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15、 5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不利因素: 先天不足(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后天畸形(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基础薄弱,且地区分布的失衡,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有利因素: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解体; 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 6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认识 (1)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不可缺少的历史前提; (

16、2)只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推翻专制统治,中国近代化才有出路; (3)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4)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坚持改革开放,更新观念; (5)重视科教兴国。,(2009广东卷)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9121913、19141918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 1911年应是( ) A46个 B3个 C26个 D055个,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内容。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一个不断增多的趋势,四个年份段分别是: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对应的民族工矿业年均注册数应是055个、26个、3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