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泥沙的运动形式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157329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流泥沙的运动形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河流泥沙的运动形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河流泥沙的运动形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河流泥沙的运动形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河流泥沙的运动形式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流泥沙的运动形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泥沙的运动形式(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河流泥沙的运动形式,第二部分 河流泥沙运动,3 河流泥沙的运动形式,河流中河床上的泥沙,既有可动性,也具有对运动的抵抗性。因此,在一种水流条件下,泥沙会保持静止状态;在另一种水流条件下,泥沙会随水流运动。,3-1 床沙质与冲泄质,3 河流泥沙的运动形式,河流中河床上的泥沙,既有可动性,也具有对运动的抵抗性。因此,在一种水流条件下,泥沙会保持静止状态;在另一种水流条件下,泥沙会随水流运动。泥沙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的临界水流条件,常用起动流速去表达。 即:位于河床表面的某种泥沙(床沙),当水流流速等于或大于起动流速的时候,泥沙将随水流运动;当流速小于起动流速时,泥沙保持静止。,3 河流泥沙的

2、运动形式,3-1 床沙质与冲泄质,3.1.1.1,3-1 床沙质与冲泄质 一、问题的提出,xe,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床沙与运动沙颗粒级配分析,床沙:粗沙多于细沙 动沙:细沙多于粗沙 组成:动沙中某些较细的泥沙在床沙中几乎没有,似乎与床面没有发生交换,为什么?,Fig3-1,D越大(0.03mm), QsQ关系越强;,D0.01mm时,QsQ几乎没有关系。,3.1.1.2,xe,实测输沙量与流量关系(QsQ)分析(图3-1),正常概念:Q越大,Qs应越大;但仅在较大的颗粒存在此概念。,D越大(0.03mm), QsQ关系越强;,D0.01mm时,QsQ几乎没有关系。,说明: D0.01mm

3、时,上游来多少沙就走多少沙,只与上游来沙有关,而与Q无关。,3-1 床沙质与冲泄质 一、问题的提出,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实验Qs-Q,D0.1mm时,无论上游加多少沙, Qs几乎不变;,D0.06mm时,上游加多少沙走多少沙,与Q几乎无关。,3.1.1.3,一,水槽试验成果分析(图),D0.1mm时,无论上游加多少沙, Qs几乎不变; D0.1mm时, Qs由水流条件确定; D0.06mm时, Qs由上游加沙量确定。,3-1 床沙质与冲泄质 一、问题的提出,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冲泻质和床沙质 按粒径、来源、造床作用划分 冲泻质 河流挟带的泥沙中粒径较细的部分,且在河床中数量很少或基

4、本不存在的泥沙。 非造床泥沙,悬移质中较细的泥沙颗粒,在床沙中则很少出现。由于它们在输移过程中不能与床沙进行充分交换,常处于不饱和状态。因此,它们在水流中的含量不仅取决于水流条件,而且还与河段上游流域供沙条件有关。,3-1 床沙质与冲泄质 二、床沙质与冲泄质的概念,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床沙质 河流挟带的泥沙中粒径较粗的部分,且在河床中大量存在的泥沙。 河流中的推移质和悬移质中较粗颗粒,在床沙中大量存在,属于床沙质。 较粗颗粒泥沙在搬运过程要与河床上的泥沙发生交换,认为该河段的粗沙来自上游河床,是从床沙中进入运动的泥沙;与河床冲淤变化有密切关系,所以又称造床质。,3-1 床沙质与冲泄质 二

5、、床沙质与冲泄质的概念,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2 泥沙在水流中的运动方式,3-1 床沙质与冲泄质 推移质与悬移质的概念,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静止,13,2 泥沙在水流中的运动方式,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3-1 床沙质与冲泄质 推移质与悬移质的概念,滚动和滑动,2 泥沙在水流中的运动状态,14,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3-1 床沙质与冲泄质 推移质与悬移质的概念,跳跃,2 泥沙在水流中的运动状态,15,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3-1 床沙质与冲泄质 推移质与悬移质的概念,悬浮,2 泥沙在水流中的运动状态,16,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3-1 床沙质与冲泄质 推移质与悬移质的概

6、念,泥沙在水流中的运动状态 按泥沙在水流中的运动状态 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推移质 悬移质,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3-1 床沙质与冲泄质 推移质与悬移质的概念,18,在床面附近,较粗颗粒的泥沙沿床面滑动、滚动、跳跃,甚至层移前进,经常与床沙彼此交换,前进速度远较水流速度小,泥沙这种运动形式称为推移运动,这一类泥沙称为推移质泥沙,简称推移质。由于其运动范围限于床面附近(河床底部),故又称为“底沙”。,推移质 在床面附近随着水流以滑动、滚动(包括层移),跃移形式运动的颗粒统称为推移质。,19,、接触质 以滑动、滚动形式运动的、经常与床面保持接触的泥沙称为接触质。接触质在推移质中为数不多。 、跃移

7、质 在床面附近以跳跃形式前进的泥沙,称为跃移质。跃移质是推移质运动的主要形式。 、床面层 在流速较低时,对于同一种河床组成物质来说,其接触质和跃移质的运动范围,仅限于河床表层以上大约1-3倍泥沙粒径的区域内,这一区域称为床面层。,推移质运动特点: 间歇性,泥沙一颗一颗地沿河床滚动,滚一阵,停一阵,呈间歇性; 置换性,运动着的泥沙与静止的泥沙,经常彼此置换; 速度小,前进的速度,远较水流速度小; 跳跃性,有时也跳跃前进,但跳跃的高度离河床不远。 数量少,在运动河流泥沙中,推移质在总输沙率中所占比重较小。 消耗时均能量,直接消耗水流的时均能量,增加水流阻力。,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3-1 床沙

8、质与冲泄质 推移质与悬移质的概念,悬浮运动、悬移质(悬沙) 悬浮在水中运动,速度与水流速度基本相同的运动状态称为悬浮运动,这一类泥沙称为悬移质。,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3-1 床沙质与冲泄质 推移质与悬移质的概念,悬移质运动特点: 速度大,顺水流前进的速度与水流的速度基本相同。 悬浮性,浮游的位置的时候接近水面,有时候接近河床。 置换性,有时也与床沙发生置换,但与推移质比较,浮游持续性相当大。 数量多,在运动河流泥沙中,悬移质在总输沙率中所占比重较大。 消耗紊动能,消耗水流的紊动能,对水流阻力的影响是间接的、复杂的。,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3-1 床沙质与冲泄质 推移质与悬移质的概念,

9、23,推移质和悬移质的区别,24,悬移质运动既与其在床面附近受力情况有关,又与水流对其悬浮作用有关,推移质运动取决于泥沙在床面附近的受力情况;,推移质与悬移质运动中泥沙所受水流作用不同,运动规律也不一样。, 运动规律的不同,推移质和悬移质的区别,25,悬移质运动消耗的是水流的紊动能量而非时均能量,不会引起水流额外的能量损失。因此悬移质的运动效率较高。,推移质运动直接消耗水流的时均能量。, 能量来源的不同,26, 对河床作用不同,推移质在运动中,颗粒不断碰撞,颗粒间进行动量交换,在与水流垂直的方向上产生粒间离散力,它支持了推移质的重量,离散力通过颗粒最后传递到河床,使河床受到一个向下的压力,从而

10、加大了河床的稳定性。,悬移质的存在增加了水流的容重,加大了水流的静水压力,并可以一直传递到河床颗粒空隙间的水体中。,27,库区淤积:以悬移质淤积为主。,弯道演变推移质在环流推动下形成的。悬移质则大部分下泄。,不同的造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比如:,泥沙运动形式与水流强度的关系 水流强度 增强,28,床沙,推移质,接触质,跃移质,层移质,(,),悬移质,一般河段中输运的泥沙总量,可以按输运方式,颗粒粒径、来源、造床作用等划分为不同的部分。 表3-1 泥沙划分方式及名称,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3-1 床沙质与冲泄质,Fig3-2,D5=0.047mm,床沙质,冲泄质,床沙质,(1) 命名方式不

11、同,推-悬:按运动方式分 床-冲:按造床作用、颗粒大小和泥沙来源分,(2) 推移质床沙质,悬移质冲泄质(图),悬沙含有床沙质和冲泄质,只是冲泄质多,床沙质少; 底沙也含有床沙质和冲泄质,只是冲泄质少,床沙质多。,(3) 床沙质与冲泄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同一粒经的颗粒,在上游是冲泄质,在下游可能就是床沙质; 同一粒经的颗粒,在洪水期是冲泄质,在枯水期可能就是床沙质; 在库区,床沙质的粒经会更小。,三、推移质-悬移质与床沙质-冲泄质命名的区别,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3-1 床沙质与冲泄质 推移质-悬移质与床沙质-冲泄质命名的区别,32,床沙与推移质、推移质与悬移质的交换 同一粒径的泥沙

12、在某一河段的某一水流条件下,可能处于悬移运动;但到了另一河段的另一水流条件下,则又可能变成推移运动,甚至沉落在河床成为静止的床沙。因此床沙、推移质、悬移质的区分只能是相对的,受水流条件制约的。,3-1 床沙质与冲泄质 推移质-悬移质与床沙质-冲泄质命名的区别,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3)床沙质与冲泄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33,泥沙交换的方向性 悬浮区 床面层 河床 (悬移质) (接触质、跃移质) (床沙) 推移质 当存在层移运动时,床面层与河床间的交换,又要通过层移区作为过渡。 悬浮区 床面层 层移区 河床 (悬移质) (接触质及跃移质) (层移质) (床沙) 推移质,3-1 床沙质

13、与冲泄质 推移质-悬移质与床沙质-冲泄质命名的区别,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3)床沙质与冲泄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Fig3-2,D5=0.047mm,床沙质,冲泄质,床沙质,公切线法,冲泄质,床沙质,3.1.4,3-1 床沙质与冲泄质 床沙质与冲泄质的划分,3.1,床沙Dw5法 固定粒经法 公切线法,请注意:“床沙质”与“冲泄质”分界的具体河段、具体水期、具体河道特性。 三种方法的共同点:均是以粒经分界。,认为床沙中D5的颗粒为冲泄质,悬沙中D65的颗粒为冲泄质(图3-2),D0.06mm为冲泄质。,床沙与悬沙级配曲线的公切线与D轴的交点处的粒经作为分界(图) 。,四、床沙质与冲泄质

14、的划分,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 3-2 高含沙量水流运动和异重流运动,上述划分方法主要针对冲积平原河流的一般情况。实际上,泥沙还有两种特殊的运动方式,即高含沙量水流运动和异重流运动。 (1)高含沙量水流运动 所谓高含沙水流,是指水流挟带的泥沙颗粒非常多,含沙量很大,以至于该挟沙水流在物理特性、运动特性和输沙特性等方面基本杰不再像一般挟沙水流那样用牛顿流体进行描述。,(1)高含沙量水流 高含沙水流实际上已经不是普通意义的固液两相流,其中运动的泥沙甚至也不能按照悬移质和推移质划分。 泥沙颗粒之间、泥沙颗粒与水流之间产生足够的相互作用,呈现出“群体”的特征。 水流一般属于宾汉体,或被叫做“伪一相流”,3-2 高含沙量水流运动和异重流运动,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2)异重流 异重流运动是指这样一种运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相互接触,而流体间有一定的但是较小的重度(密度)差异,如果其中一种流体沿着交界面的方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不与其它流体发生全局性的掺混现象的运动。,3-2 高含沙量水流运动和异重流运动,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2)异重流 异重流的重度差很小,重力作用小,惯性作用大 具有翻越障碍以及爬高的能力,3-2 高含沙量水流运动和异重流运动,第三章 河流泥沙运动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