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天津卷)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211556 上传时间:2017-10-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天津卷)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天津卷)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天津卷)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天津卷)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天津卷)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天津卷)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天津卷)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 20 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 2 月 5 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 年 1 月 10 日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天津卷)历 史 解 析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 “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 ”“刺桐”是指A泉州 B广州 C扬州 D庆元【解析】 本题考点是元朝对外交往。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知识运用和理解能力。注意关键信息:马可波罗。可知道考查的是元朝对外交往。再依据所学知识知道:福建泉州港古代被称为刺桐城、温陵,是我国对

2、外贸易重要 港口, 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故选 A。 【答案】A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理解能力。从材料“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故 A B 两项正确;“行走

3、”即临时任命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故 D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遴选军机处官员的才德标准,故选 C 项。【答案】C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 发表了醒世歌:“ 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考查学生阅读历史史料,解读历史史料的能力。自古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本题材料“中国

4、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放弃天朝观念。【答案】D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解析】本题考点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综合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从“通用粮票”“1963 年”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答案】B- 2 -5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邓小平访问美国A B C D【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新中国外交政策和中美关系发展历程。考查学生

5、对中美关系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道: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努力的结果;1972 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8 年签署建交公报,再次确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9 年正式建交,中美关系扫除台湾问题障碍取得突破性进展。1979 年 1 月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第一次访问美国,此时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已经达成共识。【答案】C6 “就在 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

6、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查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是最佳型选择题。注意题干上的规定“根本保证”,从“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等信息判断材料表明和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一事例是:1999 年 12 月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结束,之所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强大。【答案】D7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

7、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理解能力。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从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到“查世丁尼法典”,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形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人制度”“协约自由原则”等司法理念。C 项是在成文法之前所使用的。【答案】C8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 1771 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A蒸汽动力 B水力动力 C水电动

8、力 D机械动力【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动力【解析】本题考点是工业革命。以次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只要注意时间和人物:“阿克莱特于 1771”。可以知道 18 世纪 60 年代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这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后来他又建立水力纺纱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故选 B- 3 -9 1793 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 B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C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 D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解析】本题以法国大革命为

9、切入点考查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考查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虽然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但是由于人们思想的保守,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1804 年拿破仑称帝,1814 年波旁王朝复辟,1852年第二帝国建立都说明了这一问题。此题难度不大。故选 D10 1940 年 12 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害怕, ”“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 。随后不久,美国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 B通过了租借法C与英国共同发表了大西洋宪章 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解析】本题考点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

10、力。二战前后美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一些变化:1935 年美国通过中立法,1939 年修改中立法;为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 。1941 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1941 年 8 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1942 年 1 月,中、苏、美、英等 26 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故选 B11右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图片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全球性的文化渗透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A BC D【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对全球化知

11、识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和图片材料可知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发展,由于在全球化中欧美发达国家占有优势,他们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渗透西方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故正确。说法与史实不符,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 A12 ( 19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 )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7 分)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2 )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

12、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 分)- 4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 ,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3 )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6 分)(4 )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2 分)【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解

13、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材料可知分别是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历史背景;第(2)题董仲舒强调“大一统”,发展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第(3)题从材料可看出唐代由于实行开放政策,对外交往频繁,因而思想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第(4)题从前三题得出结论: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丰富。【答案】12(19 分)(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

14、新儒学体系。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多元性(兼收并蓄)。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13 ( 19 分)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材料一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材料二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

15、港口城市、北方最大金融中心。 材料三1902 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1903 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 20 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 、文化核工业中心。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1 )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 A、B、C 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 (6 分)天津城区示意图(1936 年)- 5 -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 (2 分)(2 ) 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 ”。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5 分)(3 )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02 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 (2 分)依据材料三,归纳 20 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 (14 分)【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