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全册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211316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全册教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年级下期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小学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二、教材分析1、凸显综合性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生命教育为主旨,有机融合了生命教育、人生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劳动技能及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及知识的发展是有机融合、不可分割的。因此,本课程教材具有综合性,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

2、心自然、关心社会。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生存能力,使之能科学、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各类安全问题,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体现生活逻辑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心理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来设计和编写的。教材贴近儿童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学生现实

3、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儿童当下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体现生活全景及其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系列主题活动及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同时教材具有适度的开放性,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认知和行为、理论和实践、个人和社会的结合和转化。3、重视儿童的实践体验从根本上说,本课程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而是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形成关于生活与生存的生命态度与情感,获得有益的生命经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平时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本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采用活动性或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做中学或按照

4、自己的思想去做,形成学生合作、探究、负责的主体性素质。4、发展儿童的自助和互助能力处于发展中的儿童具有利用自身的经验和体验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能力。因此,教材始终注意调动儿童自身的教育资源,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儿童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经验在生活中不断生成,儿童所获便会超越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学活动的质量。5、趣味性呈现,形式活泼内容的呈现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童话、案例,图文并茂,适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和阅读习惯,体现了课程内容设计的人文性,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对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等有很强的促进

5、作用。三、教学措施1、采用活动教学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2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在活动中建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促进学生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

6、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只是典型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可以补充、修改、拓展,新编。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如果与学生的实际有距离,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替换之,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历、阅历以及他们的心理发展相吻合。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方式的评价,除选用

7、书面形式的测验外,更应该采用“调查”、“试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评价要注重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二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三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四、本学期能力培养目标在生命教育的培养上,从生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意义三方面,通过认知、情意、实践三个层次全方位开展。认知了解生命现象。比如化石的故事、生命之谜等课程的学习。情意建构珍爱生命的价值

8、观。比如合作真愉快、善待同学等课程的学习。实践提高生存技能。比如发明让生活更美好、发明创造方法多等课程的学习。五、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热爱生命 三课时 第五单元 美化生活 四课时1、 独特的我 15、发明让生活更美好2、 性别之谜 16、发明创造方法多(一)3、 活着真好 17、发明创造方法多(二)第二单元 安全生活 三课时 18、人人争做小发明家4、 安全标志提醒你5、 安全逃生计划6、 被埋压后的自救第三单元 健康生活 四课时7、 我健康吗8、 绿色食品与健康9、 预防食物中毒10、我怎么会贫血第四单元 呵护心灵 四课时11、我和爸妈换角色12、抗诱惑 有毅力13、寻找生活中的快乐14、做情

9、绪的主人3第一单元热爱生命1、独特的我教学目标:1、认识自己的独特性。2、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长处。3、知道每个人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有可能获得成功。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每个人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有可能获得成功。教学难点:认识自己的独特性。教学过程:一、生命小问号1、师: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即使双胞胎。看书上图片中的双胞胎,有什么不同?看谁的眼力好。学生:观察,交流,并全班汇报。2、我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1)用 5-10 句话描述自己的特点,写下来,特点包括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学生先独立完成。(2)小游戏:把全班的特点卡收集起来,玩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

10、戏。师读特点卡,学生猜一猜,看谁猜的准,看谁写得好。二、生命小秘密1.资料: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八种智能,虽然很少有人样样突出,但每个人却可以拥有不同的智能组合。阅读八种智能,理解含义。再全部共同评论。2.读一读.(1)学生先读琼瑶的故事(2)思考回答:你知道琼瑶的作品拍出了哪些电视剧?她的成功与什么智能的发挥有关?(3)学生讨论并回答。三、生命加油站绝技汇演1、每个同学准备一项绝技,在小组内进行展示;2、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汇演;3、全部的挑选出最厉害的。4、总结交流:你最擅长的绝技是如何形成的?四、生命小智慧1、故事:猎狗与猎鹰的比赛(1)看一看书上插图

11、及故事内容,讲一讲;(2)填一填谁获胜;(3)说一说他们最终谁获胜了,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2、活动:找找自己的特长和潜能。(1)在书上 5 页图片中,涂上黄色表示你的特长之星,涂上蓝色表示你的潜能之星。(2)交流,讨论。五、小结:每个人的优势智能不一样,表现出来的特点和长处也不一样。如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就更有可能获得成功。2性别之谜教学目标4(1)认识到雌雄之分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2)初步了解人类性别形成的生理基础,理解性别差异的自然属性;、(3)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尊重生命个体差异的观念与态度。教学重难点1)性别差异的生理基础;2)形成男女平等的观念。教学准备(1)每个字生带

12、一个心爱的玩具;(2)音乐(泥娃娃 ;(3)教师准备一个听诊器。教学过程活动导入:我的自画像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出自己的自画像,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发型、服装,还可以画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教师把黑板分成两个区域,一边贴上女生的画像,另一边贴上男生的画像。让学生感知男生、女生各自的共同特点,引出性别差异的话题。主题活动(一)生命小问号“生命小问号”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归纳,认识到性别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生命现象,人、大多数动物和一些植物都有性别之分。教师可通过以下活动开展教学。活动一:看图说话引导学生阅读图片,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或植物有性别之分。教师可以使用更多的图片和视频短片,讲述自

13、然界动物雌雄的外貌差异、群体生活中的自然分工现象等。活动二:女生 PK 男生让女生组和男生组分别根据自己的活动强项,向对方提出挑战,展开趣味比赛。例如:男生可以要求与女生掰手腕;女生要求与男生比赛踢毽子等。比赛项目的选定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评估其课堂可操作性和安全陛,决定展开方式。教师应注意淡化比赛结果,强调男生、女生各有所长,应相互协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是个男孩(女孩)?(二)生命小秘密“生命小秘密”旨在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染色体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决定人类性别的因素,认识到在自然繁殖过程中,产生男性和女性的概率是相等的。这是自然赋予两性的平等。活动一:走进细胞大迷宫同学们已经知道

14、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里藏着每个生命的设计图纸,关于性别的秘密就在细胞里。教师先画出细胞膜,再画出细胞核,复习构成细胞的三个主要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让大家一起来看看细胞核里有什么?到目前为止,人类所发现的地球生命,尽管表面上千差万别,但其成分上都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即所有的生命体都存在核酸,这是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这好像 26 个英语字母,不同的分组和排列,构成不同的单词,进而构成句子,表达千变万化的信息;细胞核中基本物质的分组和排列书写着生命的信息,表达着所有的“生命现象” ,诸如生长、发育、繁殖及进化。染色体好比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词汇,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携带着个体的生命

15、信息。让学生阅读第 2 页课文第一段,鼓励学生尝试把染色体画在细胞结构图的合适的位置,即细胞核里。活动二:再谈生命起源的故事在有性繁殖物种中,生物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成对分布,称为二倍体。请学生阅读第二页第二段,理解男性女性差异的生理基础。告诉学生性细胞,如精子、卵子等是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只是体细胞的一半。也就是说,爸爸5的精细胞里只含有一条 X 染色体或者一条 Y 染色体。请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在生命形成之初,性别是如何被决定的。(三)生命小智慧“生命小智慧”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人的性别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拓展对自然界生物性别决定的因素的认知,从性别现象的角度展示生命的奇妙,培养学生接受不同生命现象,尊

16、重自然生理差异的态度。活动一:性别预测想一想,说一说图中两个问号分别代表的是男孩还是女孩;数一数四个组合结果中,男孩有几个,女孩有几个;引导学生在判断和澄清结果的过程中理解生男生女的概率是一样的。活动二:故事会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物性别特征差异;通过阅读第三页相关课文,了解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物种的性别不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鼓励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搜集关于自然界生物性别决定方面的知识与案例,在课堂上分享这些奇妙的故事,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学生可以在分享相关资讯的过程中,几人分组协作,通过剪贴图片、手绘图画、摘抄文字的形式,完成一份关于生物性别形成的手抄报,张贴在教室,供更多的同学分享。3活着真好教学目标(1)体验、感受生命的存在状态,了解生命历程总是脆弱与坚强同在,欢愉与忧伤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