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四种模式五点启示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107477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四种模式五点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四种模式五点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四种模式五点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四种模式五点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四种模式五点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四种模式五点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四种模式五点启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现代农业研究室主任蒋和平:一、 龙头企业带动型所谓龙头企业带动型的模式,是指由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本着“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围绕一个产业或产品,实行生产资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并通过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分散在千家万户农民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这种由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将企业与农户和市场整合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模式,称为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模式。广东省温氏

2、集团从1986年开始与农户合作,开创了“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的先河,逐步建立了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体系,确保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这种运行模式对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和公司的市场、资金、管理经验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了有机整合,从而实现公司与农户的优势互补、资源互补,并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共赢。在温氏集团发展过程中,经过农户与公司合作双方多次博弈,形成了能够节约交易费用的合作机制,公司与农户之间已经突破一般的经济合同关系。在“公司+农户”经营方式的背后,是一系列的利益机制的安排。温氏集团通过与各个利益主体建立的牢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妥善处理和协调了各种利益关

3、系。这些利益关系是建立在合同和信誉基础上的平等的市场交易关系。公司依靠一套成熟的经营模式,在发展养鸡产业时,从鸡苗的供应到销售的链条的核心技术都牢牢控制在公司手中,在保证肉鸡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同时,让农户得到稳定的收入,从而使得合作能长期稳定地进行,并能够连年滚动式地扩张。温氏集团在处理和农户的利益关系时,始终把农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往往在市场风险出现时,以公司综合经营的收益来保证农户的利益。例如,温氏集团承诺按保护价收购农户养殖的活鸡,由于农户所用的饲料和技术服务都是由公司提供,而且按挂帐方式进行,农户的饲养成本比较容易控制,在保护价高于成本的情况下,公司仍按保护价回购,实际上稳定了农户利益。

4、此外,为稳定保护价政策,平抑可能出现的购销倒挂所产生的亏损,温氏集团还开展了多种经营,建立风险基金制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由于成功地运用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温氏集团正确处理了公司和农户间的利益关系,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实惠,保持了该集团增长的持久不断活力。近10年来,温氏集团始终保持着30%以上的发展速度。截至2007年,公司养殖规模达到了上市肉鸡5.3亿只,肉猪182万头,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肉鸡(猪)饲养集团。温氏集团还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重庆、河南、河北、云南等省市建立了80多家集种苗生产、饲料供给、技术服务、农户养殖、产品销售等环节为

5、一体的养殖公司,企业职工人数达到2万余人,合作农户3.65万户,销售收入超一百亿元。至2007年,温氏集团在全国20个省、市、区开办了100多家一体化养殖公司,市场网络遍及华南、华中、华东、西南等几大区域,该公司营业额已经超过1百亿元人民币;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温氏集团旗下联结的农户超过3万户,直接为农民创造利润11.35亿元,户均获利31000元。如今,温氏集团位于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之首,已成功跨入百亿元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行列。二、公司农户带动型所谓农户公司带动型的运行模式,是指一种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以独户联户、合作经营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多种经营为手段,依法注册登记

6、,有固定经营场所的经济主体(称之为农户公司),通过农户公司将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利用本地资源,吸收农业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从事手工制作、特色加工、产业开发、产品经营、中介服务、市场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拓广农民的就业渠道,推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和产业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长子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全县共有12个乡镇,34.6万人口,8万多农户,农村人口30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6.7。全县国土总面积1029平方公里,耕地67.83万亩,人均耕地1.9亩,水浇地面积16.3万亩,人均水地0.5亩。近些年来,长子县从本地实际出发,立足长子县财力不足、基础落后、区位优势不明显、发展大企业难度大的

7、实际,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从增强农民市场意识,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着手,采取农民自办、在外务工人员回乡领办、聘请能人帮办、整合资源合办等多种形式,积极鼓励扶持农民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发展农户公司经济,组织动员广大农民探索市场,走向市场。在农村,绝大多数农民的资金有限。农户公司规模较小,所需起步资金不大,三五户或为数不多的农户单办或参股合办就能完成,同时农户又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定投资方向,具有参与投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将农村大量的闲置资金、技术、劳力等资源有效集中起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据长子县统计局初步统计

8、,到2007年12月底为止,长子县农户公司已发展到50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达133个,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7000多人,农民在农户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7亿元,企业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贮藏、中介服务、产品销售、工业加工制造、商业流通、建筑建材、交通运输、文化演艺等10多个行业。2007年,该县此类经济组织销售收入达到6亿多元,占到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5%,农民从中得到的收入占到长子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以农户为主体创办的公司,不仅为农民增加了家庭收入,积累了农民原始资本,也为广大农民增收拓宽了就业渠道和就业门路。农户公司已成为长子县农民增收的亮点,成为长子县县城经济的一大特色

9、。三、农牧结合型所谓农牧结合型的模式,是指在农牧经济为主的地区,实行将畜牧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种植业和饲料产业,兼顾发展其他产业,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展规模化养殖基地,实现农牧户、基地、企业的良好对接,并依靠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加强市场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全面提高农牧业生产标准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迅速形成高效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实现农牧业跨越发展的运行模式。农牧结合型运行模式特点是集种、养、加工、销售为一体,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农牧业经济结构。这种模式以加快农牧业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从

10、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东、南、西分别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总面积 8.7万平方公里,总人 口135.9万人,境内有毛乌素和库布大沙漠,占总面积的40,属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此,鄂尔多斯市从实际出发,压缩转移传统的农牧业布局,实现规模化经营,改变过去分散发展农业的状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农牧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在地域空间上高度集聚,为现代农牧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条件。“十五”以来,市委、政府抓住国家重视“三农”工作和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历史机遇,大力突出主导产业,确立了建设“畜牧业强市”的目标,积极调整农牧业经济结构,为养而种、以种促

11、养,以养增收。在中央支农富民政策的积极引导下,鄂尔多斯市更多的农牧民观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几年的努力,农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畜牧业迅速成为了农牧区经济的主导产业。另一方面,农牧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种养结构的调整步伐,在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同时,极大地改善了鄂尔多斯市的生态环境,一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投身到绿色生态产业当中,农牧民按订单种植,收入不断增加,由过去的“要我种”变成了现在的“我要种”。到2007年,全市牲畜头数由2000年的615万头只增加到1351.3万头只,牲畜出栏率达到了76.3%,畜牧业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453元提高到6213元

12、。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赢局面。目前,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已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使鄂尔多斯市农牧民收入与生态效益实现双赢。“十五”期末,鄂尔多斯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50.1亿元,年均增长29.7,增长率继续高居全区第一位,比全区快8.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2亿元,同比增长9.6%。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5:52.4:40.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453元增加到4601元,年均增长13.4。在西部145个地级市中,鄂尔多斯市经济总量进入前15位。另一方面,通过农牧业结构调整,鄂尔多斯市

13、的粮经饲比例由2000年的41:34:25调整为2007年的21:17:62,实现了种养结构的变革;通过推行标准化舍饲养殖,鄂尔多斯市初步实现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通过推行“公司农户、基地联农户、能人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鄂尔多斯市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由2000年的43家增加到2008年的72家,初步走上了农畜产品加工的规模扩张之路。以2008年上半年为例,全市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就达186家,总资产163.6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5.47亿元,完成增加值29.58亿元,实现利润10.02亿元,带动12.86万户进入农牧业产业链。在农牧业产业中,绒产

14、业、肉产业、林沙产业已成为农牧民稳定而强大的增收产业。鄂尔多斯市还通过就业指导和生态移民、扶贫移民、劳务移民等多种方式,推进了农牧区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至2008年底,共转移出26.3万农牧民,移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1万元。四、城乡统筹型所谓城乡统筹模式,是指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带动下,以高效农业和优势产业集群为依托,在大力融入工商业资本发展高效农业的基础上,吸收农业劳动力就业,促进和加快农村各个相关产业发展。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把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和市民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统一体,通盘考虑、综合协调,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通过发展高效农业,带动社会社会主

15、义新农村建设,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的苏南地区,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也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和著名的苏南模式的发祥地。该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人口457.8万。多年来,无锡市围绕本地农业优势,重点扶持建设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示范效应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高效农业项目,并以此为平台,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倾斜,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为高效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无锡市政府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工商资本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创新投

16、入机制,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的建设,推动村企合作,2008年全市有785个村与工商企业结对挂钩,走以工促农、反哺农业的发展之路,推动无锡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带动无锡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了无锡市高效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通过推动工商资本投入高效农业,无锡市创造了以工促农、反哺农业的新模式,解决了长久以来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本、技术、机制、人才等瓶颈,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力和综合效益。现在的无锡农村到处是优质稻米、精细蔬菜、名优茶果和特种养殖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群初具雏形。无锡市在统筹城乡科学发展思路的引领下,结合自身个体工商业发达和资本密集的优势,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速城乡统一进程,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小康之路。合理规划和体制创新是无锡市农业快速发展的前提,通过工商资本和园区建设的带动作用,宜南丘陵山区高效茶果林、锡东澄东经济林木、三沿(沿江、沿湖、沿河)特种水产、城市近郊精细蔬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