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2016年-2020年妇女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720539 上传时间:2017-05-1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20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2016年-2020年妇女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6-2020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2016年-2020年妇女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6-2020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2016年-2020年妇女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6-2020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2016年-2020年妇女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6-2020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2016年-2020年妇女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20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2016年-2020年妇女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20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2016年-2020年妇女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2020 年妇女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进一步促进我市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根据XX 省妇女 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和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第一部分 妇女发展现状一、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积极贯彻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 法 ,全面落实XX 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 年) ,切实采 取有效措施,努力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妇女发展状况 得到明显改善,妇女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妇女健康水平不断 提高。全面开展妇女健康体检,加强卫生保健。至2015

2、 年,孕 产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 96.02%、100%, 孕产妇死亡率降至 0/10 万。 二是妇女接受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加, 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全市 3-5 周岁学龄前女童入园率、小学适 龄女童入学率、初中适龄女童入学率、初中毕业女生升入各类高 中比例分别为 98.2%、100%、100%和 98.5%,普通高校在校女生 比例达 64.8%。三是妇女参与经济和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对经济 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女性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 46.4%。四是妇女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决策的领域不断拓宽,参 政议政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县处级以上女干部占同级 干部的比例上升,

3、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数量增多,70%以 上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配备了女干部,市级以上党代会代表、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有所提高。女性进村“两委”达 100%,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达 99.2%。五是妇女权益得到进 一步保障。认真贯彻落实XX 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 益保障法办法和XX 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等法规 规章,妇女法制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化妇女维权成效更加 明显。六是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妇女发展社会环境进一步优 化。各地、各部门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倡导先进性别文 化,全社会特别是决策层的社会性别意识不断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市妇

4、女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持续发展,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妇女发 展仍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女性就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 善,就业结构和就业层次有待进一步优化;新居民妇女群体的服 务管理亟待进一步改进 ;妇女维权工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优 化;妇女参与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需要 认真予以解决。 三、机遇与挑战 男女平等的实现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市 妇女占全市人口的一半,她们是科学发展的有力推动者,是和谐 社会的积极参与者。促进妇女发展、保障妇女权益、推动男女平 等,对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十三五”

5、期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 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将进一步融入改革发展的全过程,这将使 包括妇女发展在内的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 “十三五”时期也是我市进入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 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男女两性均衡发展要求更 为迫切,这既为妇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妇女发展提出 了新的挑战。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男女平等 基本国策,充分认识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 用,积极推进性别意识融入经济社会决

6、策之中,提高妇女地位, 保障妇女权益,提升妇女素质,发挥妇女作用,优化妇女发展环 境,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促进两性和谐发展,促进城乡妇女协调 发展,促进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从满足妇女生存发 展的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关系妇女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努力实 现妇女在身心健康、文化教育、经济参与、决策管理、社会保障、 法律保护和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坚持性别平等,促进男女和谐发展。加大男女平等基本 国策的执行力度,注重社会公平,完善和落实促进男女平等的法 规政策,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进一步缩 小两性社会地位差距,促进男女和谐发

7、展。-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妇女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妇 女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度建设、资金投入、项目布局等措施, 缩小城乡妇女在人均收入、卫生保健、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 面的差距。 -坚持妇女参与,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依法保 障妇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引导和支持妇女在参与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 建设的实践中实现自身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三、总体目标 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公共卫生优质服务,妇女的健康水平明显 提高;保障妇女平等享有教育资源,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保障妇女享有平等获得经济资源的机会,妇女的经济地位明显提 升;保障妇女平等参与

8、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妇女 参政议政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保障妇女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平等受 益,妇女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保障妇女权益的法规政策更加完 善,妇女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保护;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妇女发展的环境更加优化,力争实现 XX 妇女发展水平继续走在 全省前列。 第三部分 主要目标和主要措施 一、妇女与卫生保健(一)主要目标1.延长女性平均预期寿命。2.孕产妇死亡率稳定控制在 8/10 万以内,其中因产科出血 死亡比例控制在 30%以下。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 3.以县(市、区) 为单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99%以 上。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稳定在 95%以上。5

9、.降低孕产期中重度贫血患病率。 6.降低妇女剖宫产率。 7.降低妊娠性牙龈炎和妊娠性牙龈瘤的发病率,提高妇女 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 8.妇女每两年享受一次免费妇科病检查,妇科常见病检查 率达到 80%以上。扩大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的覆盖面。 9.控制妇女艾滋病感染率及性病感染率。10.提高妇女心理健康素质。扩大妇女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 预防知识知晓率,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设立心理咨询门诊,有 条件的医院设立心理咨询科。 11.已婚育龄夫妇生殖健康和优生知识宣传普及率达到 90% 以上。12.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 85%以上。 13.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 85%以上。14.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

10、,已婚妇女的避孕方 法知情选择率达到 95%以上。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 15.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稳定控制在 6/万以下。16.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基本享有当地同等的生育和卫生保健服务。17.提高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完善健身设施 建设。 (二)主要措施 1.加大妇幼卫生工作力度。加强县(市、区)妇幼保健院 所建设,健全完善妇幼保健网络。坚持妇幼保健机构的公益性质, 落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建立健全妇幼保健管理制度,加强 妇幼保健的规范化管理。增加财政投入,保障重大妇幼公共卫生 项目的顺利实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妇幼卫生经费投 入。加快妇幼卫生人才培养,妇幼保健人员

11、配备达到 0.29/千人 口以上。2.加大普法和执法力度。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 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将母婴保健工作纳入卫生执法监 督范围。继续深入实施“母婴健康工程” ,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 设。加强行政管理,提高技术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服务的能力。 依法实施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制度,切实 规范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助产技术和出生医学证 明管理,严厉打击无证行医、非法终止妊娠和非法接生等行为。 3.提高妇女健康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积极推行城乡居民 合作医疗等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障制度。完善预防保健制度,提高

12、 预防保健能力,为妇女提供优质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公共卫 生服务,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普及健康保健、科学养生等 知识,提高妇女健康水平。4.加强生育医疗保健。深化完善优生“两免”工作,到“十 三五”期末,全市婚前医学检查率和孕前优生检测率均达到 85% 以上。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等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做好婚 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和诊断等,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出生残 疾的发生。宣传口腔卫生健康知识,对有生育计划的妇女开展孕 前牙周疾病免费检查,降低妊娠性牙龈炎和妊娠性牙龈瘤的发病 率,预防由此引发的出生缺陷。 5.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普及生殖健康、避孕节育、妇 幼保健等知识。完善计划生

13、育管理服务体系,积极推广避孕节育 新方法、新技术,提倡避孕措施的知情选择,强化男女两性共同 承担避孕节育责任的意识。加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强化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机构和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6.加大对妇科病的查治力度。加强对妇科常见病防治知识 的宣传,提供优质的妇科常见病防治服务,做好妇科常见病的早 诊早治工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深入实施“妇女健康促进工程” , 将乳腺癌、宫颈癌的筛查列入每两年一次的妇科病检查,对贫困、 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给予补助或减免。 7.加大对艾滋病、性病及吸毒的预防力度。完善艾滋病、 性病、吸毒的防治工作机制,针对妇女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教育, 强化娱

14、乐场所监管。把预防和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纳入妇幼卫生 常规工作,提高防治水平。提供规范化的性病和艾滋病诊疗服务, 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范围。 8.关注妇女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逐步建立 完善心理咨询网络,对妇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妇女的心理 压力,增强妇女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9.做好新居民妇女卫生保健工作。关心新居民妇女的健康 状况,逐步实现新居民妇女享有与户籍地妇女同等的卫生保健服 务。加大对新居民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新居民妇 女自我保护能力。制定相应的医疗救助方案,保障新居民贫困孕 产妇得到及时救助。 10.推动妇女参与全民健身

15、运动。加强城乡体育健身设施的 规划与建设,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鼓励妇女参与全民健身运 动,组织多种形式的妇女体育健身表演和竞赛活动,提高妇女的 身体素质。二、妇女与教育培训 (一)主要目标 1.女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99%以上。其中:农村学前 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 98%以上。2.女生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 99.9%以上,消除女生辍学 现象。3.高中段女生毛入学率达到 99%。 4.高等教育女生毛入学率保持在 50%以上。5.提高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妇女平 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0.5 年。 6.提高妇女接受成人教育的比例。 7.提高女职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8.农村

16、女劳动力普遍接受 12 项实用技术培训。(二)主要措施1.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教育方面的政策及规划的制 定、执行和评估中,保障女性平等接受教育,禁止教育中的性别歧视。2.建立和完善妇女终身教育体系。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到 高中段十五年教育,确保适龄女童平等接受良好基础教育。重视 0-3 岁婴幼儿教育,逐步提高覆盖率。加快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增加妇女选择多种教育的机会,提高妇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 加快发展非学历教育,逐步实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注册入学” 制度,健全宽进严出的成人学历教育学习制度。健全继续教育激 励机制,提高妇女继续教育参与率。 3.鼓励妇女参与社区教育。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大社 区教育“三级网络”建设力度。着重加强镇(街道)成人文化技 术学校建设,实现与新市镇新社区建设相配套的社区教育中心全 覆盖,形成覆盖全市、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方便学习的学校和 教育机构布局,为妇女继续学习和终身教育提供便捷、低廉、高 效的支持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