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204172 上传时间:2017-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石场初中 2010 年中考模拟(七)语文试题1、试卷共 10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不准使用涂改液、魔笔等,写错处用横线划掉即可,否则扣卷面分 13 分。3、书写,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修养。本场考试首先检验你是否养成了认真工整书写的习惯。工整规范的答题,书写凌乱潦草酌情扣 13 分。一、积累与运用(共 21 分)1.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6 分)不要怕土地贫 j,只要你有手,土地就会变肥沃。不要怕路途遥远,只要你有腿,路途就是近的。不要怕山峰耸峙,只要你有毅力,山峰就在脚下。 , , 。你想想:哪块贫 j

2、的土地,不在农人的手下献上粮食;哪条遥远的道路,不在我们的前进中逐渐缩短;哪座(w i)峨的高山,不在登山者的脚下 A (臣服、屈服、折服) ;哪个黑暗的长夜,不在我们的忍耐中变成光明。伸出双手,迈开脚步,坚毅、忍耐、B (跨进、奋进、迈步) ,胜利就在眼前。(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分)肥沃( ) 耸峙( ) 贫 j( ) wi( )峨(2)第二段中,A、B 两处应填的词语分别是:A B 。 (2 分)(3)在第一段末补上与第二段内容相照应的句子。 (与前面句式大体一致) (2 分)2.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 A他常常别出心裁,穿

3、着打扮不同凡响。B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C在我们中间,一个人发生困难,就会有许多个素不相识的人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D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正确地对待自己。3. 选择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 (2 分)A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B广深高速公路是广州和特区深圳的重要交通要道。C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注重培养自己解决问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D随着电脑的普及,网民越 来越多,随之而生的网络性心理障碍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4. 默

4、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5 分)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一改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的诗句是“ , ”。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的“三人行, ”,启发我们虚心取人之长;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教会我们坦然面对人生。窗如画框,窗外的山水是意境深远的水墨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窗如画框,窗内剪烛夜谈的情景是传神的小品,“ , ”。 (李商隐夜雨寄北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去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龚自珍,去感受“ , ”(己亥杂诗 )的执著与乐观;让我们走近王安石

5、,去学习“ , ”(登飞来峰 )的坚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5. 名著阅读与积累。 (2 分)你知道水浒传中鲁提辖在解救了金氏父女之后又在野猪林解救了谁吗?你还能概括一个被解救之人有关的故事情节的名称吗?请在下面填空.被解救的人: .故事情节名称: 二(49 分)一(21 分) (一) (二) (三) ( 四 )三(50 分) 总分(120 分)班级: 姓名: 考号: 装 订 线 26. 今年 5 月 9 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共 4 分)(1)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祝

6、福母亲生日的 54 66 91祝福同学生日的 56 86 92差值 2 20 1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1 分)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请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1 分)(2)主持人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句祝福母亲的话,并准备编辑成册,请你为这个册子设计一个好听的名字。 (6 个字以 内) (2 分)二、阅读(共 49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问题。 (4 分)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 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 “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

7、好在何处?(2 分)答: 8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 分)(二)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14 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 患无 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 虽 愚,卒 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初,权谓吕

8、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 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 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 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 分)无从致书以观 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蒙乃始就学 乃: 但当涉猎 但: 10.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译: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译: 1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3

9、分)甲文是通过 和 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鲁肃的言行从 (写作角度)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12.甲文中宋濂“卒获有所闻”,乙文中吕蒙已“非复吴下阿蒙”,说说两人的成功3给你带来什么启发?(3 分)答: (三)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完成文后问题。 (16 分)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 古伤今了却也是事 实。于是有人慨 叹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 据这一点现象而 论,自信其 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 ,信 “物” ,后来信“国联”

10、,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 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 “地”和“物”, 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 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 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11、,有拼命硬干的人,有 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 谱的所谓“ 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 类的人 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 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 ,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3文中作者要批驳对方错误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的正确观点是什么?(2 分)答: 14分别说说文中两个加点词的作用。 (2 分)答:“总”: “只”: 15.鲁迅的语言饱蘸感情,请选择恰当的分析项说明下列加线词分别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A.讽刺 B.赞颂 C.自豪 D.愤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 ) 所谓正史 ( ) 那简直是诬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