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教案全套(18页)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720365 上传时间:2017-05-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教案全套(1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教案全套(1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教案全套(1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教案全套(1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教案全套(1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教案全套(1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教案全套(18页)(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六册作文教案 习作 1教学内容学会看图写话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1. 仔细观察四幅图,说说他的四要素。2. 分图简洁说说图的意思。(1)妈妈给小建买了一件棉衣。(2)一棵小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3)小建和小华为小树捆稻草。(4)小树也穿上了棉衣。3.师生共同观察第二幅图上的景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1)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2)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3)想象小华对小建说了些什么。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5阅读全文。6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四幅图,也请大家练习写一件事。二、观察图面,运用要点,分图口述1.观察四

2、幅图,说说这四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2观察第一幅图。说说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说小明这时的样子。3.观察二、三两幅图。这时小猴和小熊到了什么地方?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注意二、三幅图之间的语言连贯。(提示难点)4.观察第四幅图。5.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观察另 4 幅图,练习说说。三、明确要求1、 读习作要求。2、 讨论,任选一组写一篇作文,也可以自己找几幅连贯的图写。四、打草稿。五、多读修改。六、认真誊写。教后记:习作 2教学目标1、 提起手中的画笔,为同学,老师,家长画张像,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2、 介绍画中的人物,用文字为别人画张像,写一写他的外貌,性格

3、,爱好等。3、 画和写的时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教学重点1、 重点介绍自己画中的人物,写出他的外貌,性格,爱好等2、 画和写的时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课前准备1、 学生自己准备水彩笔和白纸。2、 投影仪。教学过程1、 课前请一位同学离开教室。2、 找一找,我们班级少了谁?3、 如果让你通过报纸来寻找他,你应该怎么办?(画像,把他的外貌描述出来)二画像指导1、你们看,这是武建设的画像,谁来说说他的外貌?2、根据这幅画像,你能知道武建设有什么爱好吗?(这 也是他的特点)3、我们在画像的时候,要把人物的特点画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画的是谁)4、 学生画像。三例文引路1、 小作者怎么介绍武建设的

4、这些特征的?我们看看这位同学的作文。2、 指名译名读例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小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武建设同学的特点?3、 学生讨论,交流4、小结:介绍画像中的这个人,可以写他的外貌,也可以写他的性格和爱好,但是,必须够抓住任务的特点。5、学生分别练习说自己画像中的人物。6、集体交流7、指导:为抓住人物的特点,在介绍他的性格和爱好是,可以举一两个例子。一 学生习作1、明确要求,向大家介绍人物是,要抓住他的特点,写清楚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也可以举一两个例子,语句要通顺。2习作顺序,先介绍他的外貌,再写他的性格 ,爱好。每写一部分用一个自然段,条理要清楚。3练习写稿子,修改,誊写。教后记:

5、习作三教学要求:1 读懂“例文” ,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抓住重点把在观察所见景物写出来的。2、借助“例文”的提示,领会写发现一要新,二要细。3、按照“作业”要求,从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地写出来。教学重难点:借助例文,让学生领会写发现不但要新、细,还要注意按顺序抓住重点观察所见到的事物。教学过程: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1、 交流平时生活中新发现的情况。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小草中的发现二、揭示要求,明确目标1、出示要求,思考:(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小作者是怎样描写自己的发现的?三、学习例文,总结写法1、指名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新发现?是按照

6、什么顺序来写的?2、默读,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发现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3、小结:这篇例文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写小作者又抓住了“新”这个重点,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有趣。所以,要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必须做到:细观察,抓重点。 (板书)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1、 启发谈话:人人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同学们都是有心人,在生活中,你们曾有过哪些发现呢?想一想你的发现,把它有重点地回忆回忆。2、口述。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3、练写。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谁写得有意思。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为作文配图。五、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

7、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 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2、 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六、誊写习作教后记:习作 4教学要求:1、读懂例文乌鸦反哺 ,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例文是怎样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的。2、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的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3、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让学生按照作业要求,练习写对话。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

8、掌握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难点:把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教学准备:1、投影片。2、请几名同学进行对话情境表演,提供写作训练材料。3、听录音。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目标:读懂例文,讨论明法。一、激趣导入1、(投影映示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W”旁边的那幅插图)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你们在哪儿见过?图上画了什么?2、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乌鸦们渐渐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们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妈妈的呢?老师请大家读一篇短文乌鸦反哺 。二、初读例文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1)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什么叫“乌鸦反哺”?用“”画出来。2、讨论交流。3、这篇短

9、文写“我”和妈妈看到乌鸦反哺时两个人的谈话,又叫对话,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板书:写对话)三、讨论明法1、过渡:应该怎样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例文是怎样写的。2、再读例文,结合书上的分析,明确写法。(1)学生再读例文,思考:“我”和妈妈在树林中说了些什么话?(2)讨论交流。(3)哪些话是“我”说的,哪些话是妈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讨论,点名回答。小结:写对话要写清楚是谁说的,说了什么。(4)对话中写清楚是谁说的这部分叫做“提示语” ,请大家看“我”和妈妈这几句对话,用“”画出提示语,看看它们的位置一样吗?为了使文章显得更活泼、不呆板,提示语的位置

10、可以变化,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还有的放在中间呢!有的情况下,提示语也可以省略。这时,一个人说的话就写一段。我们这次作文主要要求同学们掌握提示语在前面和在后面这两种方法。过渡: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什么?小结: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人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等。写对话时既要写清是谁说的,说了什么,还要写出说话人的语气、表情、动作等,这样才具体、生动、形象。(5)结合书上的分析,总结写法(板书) 。写清楚说的什么,是谁说的。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教后记:第二课时目标:迁移仿作,练习说、写。一迁移仿作1、辅助练习。(1)情境一。指名一名同学演示动作:

11、欢蹦着走进教室,同时说:“我们班在广播操比赛中得第一名啦!”训练学生说一句描写人物说话时语气、神态、动作的句子。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听清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2)情境二。老师和一名学生表演对话,要求学生听清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2、模仿作文。(1)明确习作要求。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已初步掌握了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小品,练习写一段对话,请同学们注意听清说话人说了什么,又是怎样说的。(2)课堂小品表演。(3)同桌互相讨论:小品中的人物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4)播放小品的录音,再现情境,帮助学生弄清说了些什么。学生边说边回忆人物是怎样说话的。(5)投影映示句子,学生练习说话

12、。同桌互说、指名说,然后评议。(6)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清楚。同桌互说、指名说,然后评议。(7)同学们,刚才你们看了小品表演,根据小品提供的材料说了一篇作文,把事情说得很清楚,着重抓住了人物之间的对话,下面,我们试着给这篇作文起个题目。指名说。(8)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9)评议修改。写对话说的什么 谁说的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习作 5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端午节的相关知识。2、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训练要求。3、根据书中的有关材料,写成一篇观点清楚,说服力强的介绍端午节的小短文。教学重难点:把书中提供的相关资料,合理利用,重新组织,写成介绍端午节的小短文。教学准备:端

13、午节的活动录像。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能说说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这些节日分别有哪些习俗呢?再过几天,你们知道什么节日要到了吗?是呀,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端午节。二、 阅读资料,了解端午节。1、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传说可多了,你知道哪些呢?2、 学生介绍已有的相关知识。3、 有为名叫胡瑞芝的小朋友找来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的读一读吧。4、 学生阅读资料。5、 指名朗读每一条资料,及时补充、丰富资料的内容,使学生清楚明白。6、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呢?鼓励学生谈出独特的习俗。三、 讨论写法1、 阅读课后习作指导,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1) 介绍端午节的

14、来历(2) 介绍端午节的风俗2、 指导写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这一天最主要的风俗是赛龙舟和吃粽子了,可你们知道:(1) 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要赛龙舟吗?(2) 你见过那种场面吗?(3) 人们除了赛龙舟,还会干什么呢?3、 指名说说人们赛龙舟、吃粽子的原因。4、 点评。四、当堂习作五、 作文反馈1、 表扬习作较好的同学2、 讨论出现的问题六、修改习作 1、 对照自己习作试改2、 指名交流3、组内交流、互评,师巡视教后记习作 6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例文,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运用有力的事实和数据,把自己的观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2.通过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

15、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品质。3.能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有关材料,写成一篇观点清楚、说服力强的短文。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有力的事实和数据,把自己的观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例文,学习方法1.夏志成同学为什么要写这篇稿子?2.指名读例文,思考:夏志成同学是怎样写这篇稿子的?3.讨论交流小作者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用一两句把引起自己关注的事情交代清楚,并表明了自己态度。通过小作者具体说明“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除害飞行家 ”的事例,让学生知道,习作时,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就要把搜集到的与平时积累的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

16、料进行选择、整理,有条理地写下来,要注意用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来说话。结尾归纳了小作者的看法,发出呼吁,呼应了开头,使文章更加完整、紧凑。二.明确要求,完成写作。1.齐读本次习作要求。2.回忆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哪些事情特别能引起自己的关注。3.讨论交流。4.拟定题目,模仿例文进行写作,师巡视。5.指名读,讨论交流,评议。三、认真完成作文草稿。四、修改草稿,多读。五、誊写,书写工整。教学后记: 习作 7教学要求:1能掌握日记的格式,并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2能知道日记的内容比较广泛。 3能了解这则日记的内容及叙述顺序。4能按要求写一则简单的日记,特别要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难点:选择日记的题材。课前准备:让学生回忆一天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