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198890 上传时间:2017-09-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教 案课 程 性 质 专业课教研室(实验室 ) 社会工作教研室授 课 班 级 10 社会工作 1-2 班姓名职称 杨书胜 讲师使 用 教 材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下)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二一 年 八月- 1 -章节题目:第三章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课时:4 课时课型:讲授课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批判理论的主要观点、哈贝马斯的理论视角,并能运用该视角来解释现代社会性问题。教学重点:沟通理性 日常生活世界 教学难点:沟通理性教学过程: 第三章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第一节 批判理论简介(一)背景简介(二)早期批判理论家:马克思 韦伯(三)法兰克福学派:卢卡奇

2、 霍克海默 阿多诺 第二节 哈贝马斯的主要思想(一)生平简介(二)对“公共领域”的分析:含义及其转变(孕育、发展、转变)(三)对科学的批判:功能需要-旨趣- 知识-媒介(四)社会中的合法向危机1 公共领域的衰退 2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 服务于国家控制的、不断占统治地位的科学(五)早期对语言和互动的分析(六)哈贝马斯对社会进化的再度建构(七)交往行动理论1 整体方案2 重构行动和理性3 日常生活世界和社会的系统过程4 进化动力学和社会危机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参考书目:1.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7 版,p196-2122.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

3、版社 310-329- 2 -3. 刘悦笛,论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意蕴,河北社会科学,2005(12)(五)早期对语言和互动的分析1970 年,重拾公共领域这一话题,表现出对语言、交往和互动过程的日益强调。论交往的系统性失真 ,哈贝马斯列出了为失真交往的本质。其目的是要确定未失真交往的要素与本质,以使失真的交往过程更好的得以暴露。为失真交往的特点是什么呢?(1)表达、行动和姿态是毫无矛盾的;(2)交往是公共的并符合适当的文化标准;(3)行动者能够区分语言本身的特性与语言所描述的事件和过程之间的区别;(4)交往导致了(并且也被产生于)行动者去理解相互间的主观状态和去发展共享共同意义的主体间性或

4、者能力(5)行动者用其所理解的时空概念来表达不同的事物,而不管这些事物是被人们从外部尽兴观察的还是被人们在互动过程中主观体验过的。特别强调了行动者之间的交往和主体间性。建立交往能力的理论对于任何一位胜任的行动者来说,特们必须懂得比如何遣词造句和进行交流的语言规则更多的东西;它们也必须掌握“对话-构造原理” ,而该原理是“社会社交语言结构”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语言和交谈的意义是有上下文联系的,行动者使用含义与知识储备来解释辞令的意义。然后,哈贝马斯提出了另一种理想类型,即“理想的语言情境” ,在此情境中行动者具有一切相关的知识背景和在交往中不发生失真的各种语言技巧。因而在 20 世纪 70 年代

5、初,哈贝马斯开始把批判理论的使命看做是强调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过程。而这种语言行动凭借着知识的存贮规则、规范、价值、不言自明的理解、记忆痕迹等诸如此类的知识来对其进行解释。上述理想的语言过程代表了一种对具有浪漫色彩的公共领域的再次陈述,而在此公共领域里各种主题得到公开争辩、讨论及合理的解决。哈贝马斯的乌托邦是这样一种社会:在那里行动者能够不失真地进行交往、获得彼此间主观状态的认识以及通过没有外界强制力和威逼力的争论来公开协调他们的分歧。换句话说,他要以更具包容的方式来重建公共领域,即在人们的互动中重建。交往行动理论,不仅涉及词汇、语法和句法结构这样一些内容,还涉及哈贝马斯所称的效度要求。(1)断

6、言通过语言所表明的行动过程是达成目标的最有利、最有效的手段有效性宣称(2)宣称依相关规范看,行动是正确且适当的规范适当性(3)坚信用某一语言动作所表达的所表达的主体经验是真实且可靠的真实性宣称。- 3 -“理性的交谈”:因此批判理论的目的就是要揭示保证上述三种效度的社会条件。(六)哈贝马斯对社会进化的再度建构复杂系统的整合导致适应性的增加,并提高了社会应付环境的能力。也就是说,复杂系统比简单系统更能适应环境。哈贝马斯对系统整合的分析认为:个体行动者的世界观或知识储备中包含着各种学习技能和信息储备,它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学习水平。反过来,这种社会的学习水平又形成了社会应付环境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个仅

7、有神化的社会和与一个有着较大技术储备和能决定其组织原则规范程序的较为复杂的社会相比,前者不如后者复杂,也较后者缺乏应付环境挑战的能力。然而社会是能够学习的,当社会面临的问题超越了党前社会组织的能力和驾驭机制时,社会就可以启用个体世界观和知识库里的“认知潜能” (cognitive potential) 。学习的结果是创造出某种新的信息水平,允许新的组织发展,因为其目的是在社会分化和复杂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依然寻求一种整合状态。(七)交往行动理论两卷本的交往行动理论把哈贝马斯的各种等思想柔和进一个合理的、连贯的框架之中。一方面对各位思想家的作品的精华部分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又在使用他们的关键思想。但

8、是尽管对上述思想进行了层层筛选,其最后结果是将各中观念非常富有创造性地融合进了批判理论之中。第一卷,把焦点集中在行动及其理性上,力图从重点强调个体的主观性和意识和转向重点强调符号互动过程来对这两个过程重新予以概念化。第二卷,哈贝马斯引进了系统的概念,并试图通过对现象学方面的日常生活世界概念的再概念化来将其系统概念同行动与互动的微观过程连接起来。1 整体方案社会中存在四种类型的行动:(1)目的性行动, (2)循规性行动(3)拟剧性行动(4)交往行动。只有交往行动才包含了行动者实现相互主观理解的诸要素。交往行动也就是实际上的互动必须先有一套背景假设和知识库,用哈贝马斯的术语来说就是日常生活世界。另

9、一方面,任何社会的运行都是“系统”过程,该过程是围绕着人种的物质资料维持及其存活而运动的。对于系统过程和日常生活世界过程来说,进化的趋势是不断地发生内部分化以及彼此间的分离。社会的整合则依靠系统和日常生活世界之间的平衡。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分化,当围绕着经济与国家而运动的系统过程已经“奴役”或被统治者关注彼此间共享的意义、理解和主体间性的日常生活过程时,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了。因此,现代社会的整合性极差。- 4 -2 重构行动和理性他想用各种方式把合理的行动看作是一种潜在的解放力而不是一种禁锢力。进而试图重构理性化和行动概念。(1)目的性行动。其行为取向是算计各种手段,然后从中选出最合适的以达到明

10、确的目标。当其他正在行动的行动者被包括进某人的算计中时,这种行动就变成了具有侵略性的行动。哈贝马斯亦称之为“工具性”行动,因为它涉及到达到目标的手段。最重要的是,他强调这种行动在以往的理性概念中常被过多的当成了“合理性的行动” 。要认识到有几种类型的行动存在,而且真正的理性不是存在于目的之中而是存在于交往行动之中。(2)循规性行动 其行为取向是群体的价值观。因此循规性行动倾向于遵守由个体组成的共同群体规范的预期。(3)拟剧性行动 这是一种涉及到个体在观众或公众面前进行意识操中的行动。他一方面是自我为中心,因为它涉及到行动者彼此操作他们的行为以显示他们自己的意图,而另一方面他又是社会的,因为这种

11、操中行为实在被组织好了的行动情景中发生的。(4)交往行动 这是一种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理解人们各自处境和行动计划以便行动上达成一致的互动。上述四种行动类型是以不同的“世界”类型为先决条件的。也就是说,每一种行动都针对着整个人类社会的不同方面,这些方面分别是:A 作为可操纵对象的“客观的或外在的世界”B 由规范、价值及其他社会认可的期望所组成的“社会的世界”C 经验的“主观世界” 。目的性行动基本上是同客观世界相联系,循规性行动则是与社会向联系,而拟剧性行动则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都有联系。但是,只有在交往行动中,行动者才能“为了商议对情景定义的共同定义而同时涉及到在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中

12、的各项内容。 ”交往行动可能比其他三种行动更加合理,因为它涉及到了上述三种社会,并且它是以维护三种效度要求的语言行动来进行的。这种语言行动维护以下几项内容:a 陈述是真实的,或参照外在客观世界的陈述也是真实的;b 有关积存规范的情景或社会世界的陈述是正确的;c 陈述是表里一致的,陈述也显示了行动者的意图和经验的主观世界。交往行动过程在本质上要比其他几种行动类型更具理性,在交往行动过程中,这三种效度要求能够被不同的人所创造、接受或者诘难。万一某种效度要求不被接受,那么他就被争议和讨论以达到理解,而不用去求助于强力和权威。这种通过效度的要求、人们的接纳或展开讨论而达到共同理解的过程。因此在通过语言

13、活动而产生效度要求的过程中,行动者就是用现存的情景定- 5 -义或创造各种能在他们的社会关系中确立新的情景定义。这些新的情景定义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世界知识库的一部分,也成了各类效度要求被创造、被接受和被诘难得标准。因此,在通过交往行动而达成理解这一点上,日常生活世界就成为了判定效度要求的参照点,各种效度要求包容了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客观的、社会的以及主观的方面。因此在哈贝马斯看来,比起手段/目的或目的论的行动来看,真正的交往互动过程更具内在的理性。3 日常生活世界和社会的系统过程。日常生活世界是一种“由文化传播和语言组织起来的解释性范式的知识库” 。“解释性范式” (interpretative

14、patterns)是从类型学的角度来阐释的:关于文化和符号系统的解释范式;关于社会或者社会制度的解释范式;还有关于个性取向或自我及其存在的解释范式。也就是说:(1)行动者拥有某种内隐的、共享的知识库,而这种知识库是有关文化传统、价值信仰以及语言结构方面的,不仅如此,行动者还在互动中使用这种知识库;(2)行动者同样也知道该如何组织各种社会关系,知道那些协调性互动的类型和范式是恰当的;(3)行动者知道人们是什么样子,他们应该如何行动,以及什么是合乎规范的,什么又是越轨的。三种解释范式对应于下列日常生活世界再生产的功能需要(日常生活世界也隐含着正在整合的社会):(1)通过交往行动对文化知识的传播、保

15、存和更新达成理解;(2)协调互动的交往行动满足社会整合和群体团结的需要;(3)使行动者社会化的交往行动满足形成个体身份的需要。日常生活世界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文化、社会、人格,满足了相应的社会文化产品的需要、社会整合的需要和人格性成的需要,而上述过程是通过交往行动的三个维度大成的:达成理解、协调互动以及有效的社会化。这些日常生活世界过程是与社会系统过程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在经济、政治、家庭和其他制度中,行动生产和再生产出日常生活世界中文化的、社会的和人格的维度。但是,进化的趋势是一方面使系统过程分化出各种截然不同、彼此分割的制度从、例如经济、国家、家庭和法律。这种分化在日常生活世界和系统之间产生

16、了整合问题以及均衡问题。于是,在这一点上可以说,现代社会存在着两难境地和多种危机。4 进化动力学和社会危机批判理论的任务就是记录系统过程是如何控制了日常生活世界,并由此抑制了内在于交往行为的言说行动之中的本来更为优越的理性。系统过程是如何限制了包含在交往行动中的潜在理性呢?由于组织日常生活世界的声声传统已经解体并由沿文化、社会和人格三条轴线分化的日常生活世界而展开的语言互动所代替,所以在系统过程的分化中,存在着一种相反的趋势。- 6 -系统进化涉及到物质生产的扩大,而这种扩大是通过更多地使用技术、科学和诸如金钱以及权利这样的“非语言驾驭机制”达成的。这些媒介并不依赖于交往行动的效度要求。当他们成为日常生活更广阔领域里的互动媒介时(各种领域包括:市场、科层制、福利国家政策、法律系统甚至家庭关系) ,对日常生活世界再生产非常重要的交往行动过程就受到了侵袭乃至统治。因此,系统过程就把权利和金钱用作整合的媒介。在该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