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的家乡平潭》ppt课件

tian****1990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91MB
约37页
文档ID:71959576
《我的家乡平潭》ppt课件_第1页
1/37

我的家乡,平潭,平潭概况 平潭县简称岚,俗称海坛 平潭县素有“千礁岛县”之称,著名渔业基地位于省境东部海上,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8个岛屿组成面积369.75平方公里,县府驻潭城镇,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唐为牧马地,清置平潭厅,1912年置平潭县海坛岛陆地面积251.4平方公里,地扼台湾海峡要冲,距台湾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岛县,其形成属于陆连岛性质,地形以花岗岩丘陵为主中南部有三十六脚湖,为福建省最大天然淡水湖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自然地理 平潭县简称“岚”,位于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东临台湾海峡,是福建省与台湾距离最近的岛县,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市、莆田市为邻,南近莆田市的南岛,北望白犬列岛全县由126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308.98平方公里,滩涂6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99.82公里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陆地面积251.4平方公里全县岛屿多,海岸线蜿蜒曲折,其类型有基岩侵蚀海岸、红土侵蚀海岸、沙质塘积海岸、沙泥质和混沙质塘积海岸沿岸海域广阔,其中0-10米等深线的浅海面积240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沿岸水域面积1129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海域面积256.4平方公里,40-80米等深线的近海水域面积4630平方公里。

平潭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夏凉冬暖、霜雪罕见春温低于秋温多年平均气温19.6℃,最冷日平均气温10.2℃;最热日平均气温27.9℃.全年≥10℃的活动积温有6563度日,多年平均日照1919.7小时雨热同季,旱雨季节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毫米,蒸发量1300毫米,为本省少雨区之一季风明显,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季节多为东北风风力年平均风速6.9米/秒,湾海地区全年大风(7级以上)日数为125天,是本省强风区之一7-9月高温干旱,常受热带风暴影响,年平均6.3次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大风、暴雨、干旱等夏季大旱出现机率高达54%,为全省之冠 平潭地处大陆海岸线中段,自古扼守台湾海峡咽喉,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台湾故宫博物院史料记载,1840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割让沿海岛屿,平潭岛和香港都曾被考虑当时慈禧太后认为平潭岛面积大(约3.5个港岛),战略地位特殊,权衡后下懿旨“留平潭、割香港”据说,英国至今留有完整的平潭岛测量记录和详细地图,地图甚至精确到1米,平潭简史,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11年),平潭属闽中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闽越国;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属会稽郡南部都尉。

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属会稽郡侯官都尉 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年),属会稽南部建安郡侯官县 晋太康三年(282年),属扬州刺史晋安郡原丰县元康元年(291年)晋安郡原丰县改隶于江州刺史 南朝明帝泰始四年(468年),晋安郡改名晋平郡,齐建元二年(480年)复名,仍隶江州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属东扬州晋安郡原丰县陈永定元年(557年)增置闽州,属闽州原丰县;天嘉六年(565年)取消闽州,仍属东扬州晋安郡原丰县;光大二年(568年)改晋安郡为丰州,平潭属丰州原丰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今福州),平潭属泉州原丰县;大业二年(606年)泉州改称闽州;大业三年(607年),废闽州,改置建安郡(郡治闽县,即今福州),平潭属建安郡闽县唐开创道、州、县三级制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平潭属建州闽县武德六年(623年),建州复称泉州,隶岭南道,析闽县置新宁,闽县为州驻地武德八年(625年)置泉州都督府,改新宁县为长乐县,平潭属泉州长乐县 唐圣历二年(699年),析长乐县南8乡置万安县,平潭属泉州(今福州)万安县;景云二年(711年),泉州复名闽州,设闽州都督府,万安属闽州;开元十三年(725年),改闽为福州都督府(福州名由此始,此后泉州名即指今泉州)隶属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年)改福州为长乐郡,万安县更名福唐县,平潭属江南道长乐郡福唐县。

五代梁太祖开平二年(908年),福唐县改名永昌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名福唐县,均属福州;闽龙启元年(933年),福州改称长乐府,改福唐县为福清县天德二年(944年)闽王王延政据建州建殷国,后改闽国,以福州为东都,平潭属东都福清县后汉乾祐元年(948年),福州改称福州威武军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改福州威武军为彰武军,平潭属福州彰武军福清县 宋朝改唐代的道、州、县制为路、州、县制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福州彰武军复称福州威武军,属两浙西南路雍熙二年(985年)置福建路,领12县,平潭属福清县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平潭属福安府福清县元朝,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领路、州、县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福安府为福州路,属福建行中书省元贞二年(1296年)升福清县为福清州,平潭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福清州 明初承袭元制,改路为府洪武元年(1368年)福州路改福州府洪武二年(1369年),福清州复为福清县,平潭属福清县 清承明制,雍正八年(1730年),福清县丞移设于平潭以海坛岛及周围屿头岛、小练岛、大练岛、小庠岛、东庠岛、牛山岛、吉钓岛、草屿、塘屿析归平潭县丞管辖。

嘉庆三年(1798年)二月二十七日,析原平潭县丞管辖区域海坛岛及周围9岛置平潭海防厅,直属福州府 中华民国实行省县二级制民国元年(1912年)10月14日,废厅置平潭县,仍属福州府 民国2年废府置道,平潭属东路道民国3年东路道改名闽海道民国16年道废,平潭直属省辖民国22年11月“福建事变”,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划分4省,平潭属闽海省福建事变”失败后,民国23年7月,国民政府将福建省划分10个行政督察区,平潭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6~38年平潭改由省政府直辖民国38年5月6日,平潭人民游击支队攻克平潭县城,13日成立平潭县人民政府,属中国共产党闽中工作委员会领导民国38年7月3日至9月15日,国民党73军和74军军部及其51师以及天九部队占据平潭民国38年9月16日,平潭解放9月23日,再次成立平潭县人民政府,属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专员公署管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潭仍属第四专署1950年4月专署改称闽侯专员公署1956年6月,闽侯专区撤销,平潭属晋江专区同年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大扁岛(面积4.8平方公里)划归福清县辖1959年8月,恢复闽侯专区,平潭属闽侯专区。

1971年6月,闽侯专区革命委员会改称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平潭属莆田地区革委会1983年6月,平潭划归福州市人民政府管辖1995年,仍属福州市人民政府平潭旅游景点,1:石牌洋,,,在平潭岛西北看澳村西侧500多米的海面,远远望去有一个圆盘状的大礁石,托着一高一低的两块碑形海蚀柱整个礁石象一艘大船两块巨石象两面鼓起的双帆,似乎正在乘风破浪前进这是平潭最著名的自然景观——石牌洋又称为“半洋石帆”和“双帆石”从看澳村岸边坐渡船,十几分钟就到达礁石上,礁石底部是一组平坦完整的岩石两个石柱均由粗粒灰白色的花岗岩组成 东侧的一个高达33米,胸宽9米,厚8米,周长57米;西侧的一个高17米,胸宽15米,厚8米周长39.9米两个石柱的底部都是近似四方形体,直立在礁石上据地质学家考证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球状风化海蚀柱 由于它的奇特壮观,对游人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建设部与中科院的专家称之为:“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明代旅行家陈第曾誉之为“天下奇观”, 清朝女诗人林淑贞诗赞:“共说前朝帝子舟,双帆偶趁此句留;料因浊世风波险,一泊于今缆不收”,2:东海仙境,东海仙境位于王爷山南麓,在此处,有一直径近50米,深40多米的天然海蚀竖井唤作“仙人井”,井壁陡直,井底有三小洞与海洋相通。

仙人井”旁有似山中间裂开之大峡谷,唤作“仙人谷” 谷外为浩淼之大海,侧有小洞与仙人井相通潮水未涨之时,游人可沿岩壁进入井中井底遍布浑圆的鹅卵石,系海水侵蚀自然形成此时,人若从“井”口观井底,岩壁陡峭、斑驳落离,井底之人状如幼蚁,观井之人心底发虚,脑袋晕旋,恐恐高症发作而赶紧收兵;人处井底则向上坐井观天,下面浪花奔涌脚底而来,涛声阵阵张弛有致为浪花吻岩霰雪飞散而伴奏,洞中凉气逼人乃至阴风徐来面对斑驳剥落之巨岩怪貌,人们不禁慨叹大海和岁月沧桑老笔之神奇3:将军山,将军山原名老虎山,座落于平潭海坛国家风景名胜区青观顶片区,东临海坛海峡,与台湾岛隔海相望,背依海坛岛腹地,连线于坛南湾旅游度假区,1996年4月为纪念当年初春三军联合作战演习而改现名将军山,并列入海坛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特别保护区 该山海拔104米,面积约1.1平方公里,山势临海而起,险峻陡峭,巨岩交错,怪石呈奇,盘根错节,佳境迭现区内以丘陵石景、岬角海湾、寺庙建筑为主要景观特色,主景点有同天台、垒石洞、一线天、望归岩、百丈崖以及望石林、一片瓦等,并已有步游道路相通,演习期间修建的道路系统,亦为该景区的开发创造了条件,慕名前来游览的旅客四季不绝。

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军事天险,1996年3月中央军委重兵部署福建东南沿海,海、陆、空三军及导弹部队入驻平潭,将军山作为前线指挥所,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携128位将军临山督战4:龙凤头海滨,,平潭岛海岸蜿蜒曲折,岸线长达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平潭北、东、南面的长江澳、海坛湾、坛南湾三大海滨沙滩,沙质细白,海水清澈湛蓝,符合海滨旅游沙滩的规定要求,而且面积大,相互连接,背后有葱郁的防护林带,海上有岛屿岩礁,组合条件好,湾向性好坛南湾和海坛湾沙滩长度约有40公里,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海滨浴场之一5:南寨山石景,,独特的海蚀地貌景观--南寨山位于平潭岛南部的北厝镇在方圆0.6平方公里的低丘陵,遍布着风化花岗岩体,体积硕大、形态各异,其中奇特与象形山石景观40余处典型景观有骆驼岩、鸳鸯理翅、花豹巡山、神龟石等等,堪称岩石动物园…… 南寨石林的海蚀景观集中于五峰一谷,即鳄鱼峰、仙女峰、绵羊峰、神雕峰、青蛙峰与神龟谷,山势不高,易于攀登,景点众多,非常适合摄影留念6:三十六脚湖,,三十六脚湖为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岛上居民生活用水都来源于此,湖周长165公里,总面积210万平方米,蓄水量1290立方米,最大水深16米。

三十六脚湖同时也是一个旅游胜地,风景秀丽,湖光山色, 福建省帆船队将此地作为训练基地  清代诗人俞廷萱在此留下了美丽的诗句:“波光如画碧如油,日落风清好泛舟;三十六湖烟波阔,不知领得几多秋7:美丽的潭南海滩,,“大海啊大海 是我成长的地方 海风吹 海浪涌 随我飘流四方……”,,,,,,,8:海坛天神,,海坛天神与半洋石帆(石牌洋)并称平潭岛奇石“双绝”,位于海坛岛的南面——南海乡塘屿南端海边,为一巨型灰白色花岗岩,是天然的象形裸体石人天神头枕沙滩,足伸南海躺长330米,胸宽150米,头宽35米,头高31米,脖子长18.3米,下身斜翘一柱状风化岩体,如男性特征,其高4.15米,围径4.50米,为周边渔妇传宗接代膜拜物,相传只要触摸此物,即可生个大胖小子周身均为花岗岩球状风化造型,如此巨大的球状风化造型世所罕见,天下奇绝9:平潭沙雕,,,,,,,,,,平潭小吃,时来运转,,1:平潭本地的“时来运转”:时来运转的性质类似汤团,皮是用地瓜和着地瓜粉做的,薄而柔韧里面的馅一般是:包菜、紫菜、猪精肉、鲜虾、鱿鱼、蟹肉等等有煮的,也有蒸的 时来运转原名“咸 米时” (米时合在一起为一个字),后来菜馆为了便于推广,给起了这个名称。

时来运转在平潭已有很久的历史了,家家户户都会做,每逢过节日都会做这个来吃,是男女老少喜欢吃的一道小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