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及文学作品阅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1909751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PPT 页数:187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记叙文及文学作品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87页
中考记叙文及文学作品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87页
中考记叙文及文学作品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87页
中考记叙文及文学作品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87页
中考记叙文及文学作品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记叙文及文学作品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及文学作品阅读(1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要点,一、文体知识要点: 1.记叙文 2.小说 3.散文 二、考试要点: 1.词句理解 2.文意把握 3.概括要点 4.探究内容 5.语言赏析 6.作品感受 7.整体阅读,目标导引学情分析,一、教学目标: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 式,共 同 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4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2、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理解与文意把握 2.要点概括与探究内容 3.语言赏析与感悟评价,目标导引考情分析,四、学法指导: 1.命题特点: (1)材料与篇幅:中考记叙文与文学作品阅读材料选自课外,材料难易适中,越 来 越生活化,适合学生阅读。篇幅一般7001500字左右。选材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社会、人生等,体现了人文性和时代性的特点。选材范围一般侧重以下几点:,目标导引考情分析,反映学校生活:如反映师生之情、同学友爱或展示课堂生活中师生关系 反映家庭生活

3、:如反映父子之爱、母子之情、祖孙关系、长辈与晚辈关爱、家庭教育 反映社会生活:如邻里关系、社会上的好人好事 其他:如社会热点焦点的理解感悟、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动物的相处,抒发对自然的热爱或感悟,目标导引考情分析,(2)文体与内容: 选择的文体一般是记叙文、散文、小说等。选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时文,注重人文内涵和教育功能,语言规范优美,可读性强。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富有浓郁地域文化的材料比例呈现出上升趋势。,第一课时 (文体知识梳理),六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表达方式,人物 时间 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明线 暗线 人线 物线,顺序 倒叙 插叙 补叙 追叙,第一人称 第

4、二人称 第三人称,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记叙文文体知识,特色,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语言风格,线索种类,把握线索,1.抓住标题 2.抓关键词 3.抓关键句,记叙文重要知识1.线索,5.以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故乡 6.以感情变化为线索,记叙文重要知识2. 顺序(插叙作用必记),记叙文重要知识3. 人称,记叙人称,第二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便于直抒胸臆,便于叙述故事和抒发情感。给人亲切感和真实感。,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不受任何限制,以旁观者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第三人称,记叙文重要知识4. 表达方式,故事情节,环境,人物形象,主题,鉴赏,开 端

5、发 展 高 潮 结 局,自然环 境描写 社会环 境描写,分析创作 背景动机 分析情节 分析人物 分析环境,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语言运用,小说文体知识,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社会环境 描写作用,小说必记知识1.环境描写及其作用,5.突出深化主题 6.渲染气氛 ,交代时代背景、社会风俗,小说重要知识2. 人物描写,小说重要知识3. 区分主人公与非主人公 遵循原则: 依据文章的中心、主题以及文章突出的重点人物,切勿以文字的多少来判断。 非主人公作用: (1)侧面烘托突出主人公精神、使主人公(主角)性格特征鲜明突出。 (2)起线索作用,如孔乙己一文中“我”是文中线索人物,是孔

6、乙己遭遇和命运的目击者和见证者。 (3)推动情节发展。,1.从表现手法角度:小说运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巧设悬念、伏笔照应、以小见大、讽刺夸张等。,小说重要知识4. 小说鉴赏,特点,类型,表现手法,语言,形散 神不散,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议论散文,分析创作 背景动机 分析情节 分析人物 分析环境,散文文体知识,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衬托对比 抑扬结合 虚实结合,布置作业,预习提示: 全面回顾以往考试中词句理解这一类题型,并结合第二课时 词句理解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文章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2.怎样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 3.如何分析文中某些句子、段落的作用?,第二

7、三课时 词句理解,课时复习纲要,考点梳理技法归纳,五种重要词句: (1)有关环境描写的词句; (2)有关人物描写的词句; (3)运用了修辞的生动词句; (4)对于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 (5)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主要考查点: 1.理解词语、句子含义 2.分析句段作用 3.词句表达效果(中考热点,见语言赏析) 解题要领: 一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三个指向:词句的意蕴、内容、情感 五个抓手:语境、内容、主旨、情感、修辞,题型1 理解词语含义 1.考题表述: (1)文中加横线或加点的词语“”有什么含义,或说说你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2)指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指代意义。,(1)理解

8、词语含义: 首先弄清词语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再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境,解释在文中的含义。 答题的落脚点 一般放在词语所表达的内容主题和情感上。 解题要点: 词基本义+深层含义(语境义、修辞义、指代的具体内容和情感),(2)词的指代意义: 实词的指代意义、代词的指代意义。常考的代词一般有: 此、此种情况、这、这些、那、那些等。 答案一般是往前找(有时也可能在文章后面),有的直接摘录原文前面的句子,有的则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示例】(2013龙岩市适应性)第(11)段画线句子中的“这一幕”在文中指什么? (11)狐狸好像感到了这种

9、东西,它拼命地撕咬那条被衔在地夹中的腿,决然地咬断了,然后不失时机地跌进更深的夜色。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父亲。 【解析】答案一般是往前找。,题型2 理解句子含义 1.考题表述: (1)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2)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深层含义,句子本身的意蕴、哲理 句子语境义 句子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情感。,2.技法点拨: 背后的深层意思指的是:,比喻生成的语境义 感情色彩转换生成的语境义 反语表达的语境义,【示例】(2012龙岩市质检一只眼睛也能看见天堂)请你说出“一只眼睛中的世界,也可以是完整而美丽的”这句话的含义。 【解析】通过抓关键词,弄清关键词的本义

10、及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从而推知句子的深刻含义。 “一只眼睛”的含义:身患残疾;“世界”的含义:生活、梦想;“完整而美丽”指:像正常人一样精彩或取得成功。所以这句话的含义:一个身体残疾的人,通过努力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取得成功;或一个身残志坚的人的梦想,同样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精彩。,题型3 理解句段作用 1.考题表述: (1)结合上下文分析开头句段的作用。 (2)简要分析句子(或段落)的作用。 (3)分析结尾句段的作用。,2.解题步骤: 第一步:读解文意明确句段所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 第二步:浮想要点从内容(表情达意) 结构两个方面浮想答题的要点。 第三步:对号入座完成解答。,附录:重

11、要句段在内容、结构上的作用:,接上表,【示例】(2008龙岩市)母亲的鞋架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语段的作用。(5分) 开头:夜深了,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 结尾:又是深夜,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走到鞋架前,弯下腰来 【解析】答题要点: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开头设置悬念,引发兴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引出下文(故事的主人公);末段怀念母亲,深化主题。,题型4 语言赏析 语言赏析题的答题模式:,举例运用,角度一 修辞角度 分

12、析语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其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和效果。(注:词句赏析首选修辞,如果没有使用修辞,再考虑用词角度或其他角度) 【示例】(2013福州市快递)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 【答案】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效果)地写出快递员怒气冲冲、心急火燎离开时的样子(内容),体现了他此时的急躁和粗暴(情感)。,角度二 用词特点 从用词方面分析其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和作用: (1)动词、形容词、拟声词生动形象、贴切传神 (2)词语的感情色彩、语境义; (3)副词的修饰作用及其表达效果; (4)分析叠词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强调: 运用重叠词,可以表示情感

13、的加强、程度的加深、动作的持续等,同时可以使得句子间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旋律优美,恰当地运用重叠词,能够增强语言的气势和力量。,【示例】(2013福州市快递)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我的火终于“腾”地窜上来,那窜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从用词角度) 【解析】从用词角度切入。示例:这句话运用了“腾”这个拟声词(这句话运用了“窜”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听到快递员粗暴喊叫时心中怒火升腾的情状。,角度三 描写角度 判断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是人物描写、环境(景物)描写,体会这些描写所表达的内容、情感。,【示例】(2012南平市一个走运的人)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

14、达效果。(6分) (1)“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 (2)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解析】第(1)句从人物描写角度入手,第(2)句从环境描写角度入手。 答案示例: (1)通过神态描写(细节描写)(1分),形象地(效果)刻画当“我”听说女店主居然是一个下肢瘫痪者时(1分)感到非常意外、吃惊(1分)(内容情感)。 (2)通过景物描写(1分),烘托(效果)出女店主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对“我”产生的影响(1分)(内容),

15、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怀念之情(1分)。(情感),角度四 句式角度 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陈述句语气平稳 疑问句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 感叹句抒发强烈感情 骈散句、长短句使语言清新生动、铿锵有力富于表现力。,【示例】赏析下面句子。 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答案】句子语言简练,句式工整(句式及其特点),赞扬了物质上清贫,心灵上富裕的一类人(内容情感)。,角度五 语言风格 找出文中运用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以及富有哲理的句子,体验其所蕴含的哲理和情趣。,考题2 句子辨析 1.题型表述: 这是词句赏析的变体,这种题型通常表述为:原句换成

16、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 2.解题方法: (1)辨析不同点:改句哪些地方对原句进行了改动?这个改动好不好?要表明自己的观点。 (2)分析原句的优点在哪里?(同词句赏析)改动后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这是答题的核心。 (3)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通顺。,题型解析考点精练,题型解析详见中考语文考点技法点拨,考点精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果园快乐的时光 文章略 1.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青翠的颜色弥散,绿意晕染,一片波光。 答案:(绿色)扩散、映绿了水。 (2)花期最长、香味最浓的是漳州柑子花儿,一朵朵晶莹洁白,缀成一簇一簇的,在青枝绿叶间闪烁。 答案:忽隐忽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