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新职场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86326 上传时间:2017-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时代新职场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时代新职场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时代新职场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时代新职场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时代新职场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时代新职场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时代新职场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时代新职场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陈红敏 金欢喜摘要 信息时代,职场的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职场伦理、职场能力、工作内容、职业生态、办公形式诸方面适应新职场的要求,为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力支持。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本文发表于人力资源管理2017 年第 3 期在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全面开展,但对于其意义何在,各方观点并不统一。2016 年以来互联网创业遭遇暂时回潮,许多大学生创业公司倒闭,更引发了公众对大学生创业的担忧,进而疑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笔者认为,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仅仅定位于促进

2、大学生创业,并进而以大学生创业的成败来评估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这是一种很片面的观点,创新创业教育并非仅有促进大学生创业这一简单功用,其更大功能是,培养信息时代新职场所需要的优质劳动力,使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职场伦理、职场能力、工作内容、职业生态、办公形式诸方面适应新职场的要求,促进国家和个人长远发展。一、信息时代职场新变化 信息革命后,知识爆炸,技术迭代加速,市场日新月异,价值观更加多元,世界更加联通,我们进入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复杂多变时代,表现在职场上,无论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创新成为职业生涯最大驱动力,个人品行被赋予更大职场价值,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最核心职场能力,工作内容更

3、加不确定,职业生态趋向平台化多元化,办公方式趋向远程化。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新的职场要求从业者有新的素质和能力,高校有义务培养学生适应新职场的新素质和新能力。为适应新的培养任务,传统教育迫切需要改革,从何改起?以创新创业教育切入高等教育改革,准确地承担起了这一历史重任。教育部办公厅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更要求,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到 2020 年,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

4、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信息时代人才的作用上述高校创业教育目标若能实现,不仅有“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工具价值,更有“提高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价值和“提高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全面发展”的素质价值,若能真正实现,有望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1、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创新创业人才无论国家还是行业,目前的共识是,资源消耗型发展已穷途末路,创新发展才是希望之途。在企业,转型升级、产品创新、内部创业等成为企业成长的原动力。对于劳动者个人,通过持续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胜任新工作,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最佳路径。在我国,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更将创新发

5、展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我国要在 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从目标提出到 2050 年实现有 34 年时间,恰与目前这一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重合。目前在读和即将入学的这代大学生肩负着以创新之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创新创业教育任重道远。2、新职场伦理需要创业教育培养高私德人才信息时代,信息高度流通,个性化体验式消费日盛,从业者个人品行在职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职场正能量越来越受推崇。比如,企业家私德公开化,优秀企业重视价值观塑造,重视员工与公司价值观的匹配度;“网红经济”、“企业家代言”将生产者的个性和生活方式作为商品附加值,

6、劳动者个性被赋予商业价值;“企业形象”、“最佳雇主”推崇慈善、关爱等美德,传统伦理被赋予新意;勤俭节约升华为极简主义时尚;共享经济更把诚信、合作、分享提到新的高度,等等。 众多知名的投资人,对创业者素质的关注远超商业计划书,他们认为,目前资金、物质高度流通,商业创意比比皆是,而高水平的创业者是真正的稀缺资源,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这个“水平”即包括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更包括道德水准,笔者接触过的一位投资人,对投资对象的考察甚至包括“不赌博、不玩婚外情、孝敬父母”。笔者熟识的成功企业家,大多具有较高情商,勤奋、自律、守信、精于世事人情,商业的成功首先是“做人”的成功。近年来,HR 们对九零后员工

7、的职业素养和生活习惯负面评价不断,反映出大学生的整体素养水平还有待提高。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和谐的人,而不仅仅是培养专家。在我国,“素质教育”提了十多年,但家长和学校普遍关注的还是音体美之类能迅速“见效”的才艺素质,道德素质虽影响深远但显效较慢培养费时,常被忽略。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创业教育,新的商业伦理必将更多渗透到教学中,将迫使学校和家长更关注道德素质教育,培养符合新职场伦理的高素质人才。 3、新工作内容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当今职场,技术、市场和社会观念的快速变化使工作中非重复、不确定的内容比以往多得多,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员工的核心价值。不仅企业对此极为重视,越来越多

8、的机关事业单位也有比以往更明确的绩效导向,决定职场价值的不再是年资和一纸文凭,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适应新职场对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我国大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急待改变。我们津津乐道的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其背后推动力是从幼儿至成年一以贯之的能力教育。在美国,STEAM 教育全面进入教育系统,将科学、技术、工程、文学、数学融为一体,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色列,高中生们已在课堂上讨论问题、团队、竞争对手等实战问题;在日本,从 1982 年开始在小学中推行“早起会”,要求孩子们利用早晨课前时间勤工俭学,培养工作能力。在我国,不争的事实是,目前的中小学教育,甚至幼儿教育和大学教育,还是应试教

9、育的天下,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绝不只是大学教育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缺失能力教育的后果。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局面下,在应试教育压力相对低的大学,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补上能力教育的短板,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4、新兴职业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职场适应能力 随着互联网和其它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职业面临威胁,牛津大学马丁学院 2013 年一项研究认为,美国 47%的工作将在 20 年内受到自动化的挑战。而各种新职业在世界范围内大量涌现,2014 年英国 6%的劳动力工作在新兴工作领域,在中国,视频播主等新职业令年青人向往不已。大量知识和技能不远的将来不再有用,而将要面对的新职业没有

10、既有经验可供参考,需要从业者自行摸索新的技能。虽然九零后接受新事物较快,但长期“标准答案”训练下的中国大学生更擅长从事规律、确定的工作,应对新的不确定性工作不具优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传达的冒险精神、发现商机、敢为人先、灵活应变等理念和技能或可增强毕业生适应新工作的能力。对于亲自实践创业的大学生来说,通过创业习得的经验更能增强其适应性,即使是创业失败。有位投资人把“曾有不多于三次的创业失败”作为加分项,认为经过创业失败“淬火”的创业者更能应对复杂问题。曾听一位创业失败大学生说,“创业这一年,我所得到的知识、能力、经验超过从小到大所有学过的”。哈佛大学创业教育领军人物之一威廉.萨尔曼教授认为,

11、这个世界的问题层出不穷,需要创业来解决,大学生即将面临的是创业的世界,中国高校有必要开设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用宏观的创新思维去做出不一般的事情,这一观点值得借鉴。5、新职业生态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掌控资源能力工业生产时代,绝大多数人必须加入公司之类的实体组织才能实现劳动力变现,实体组织之间物理隔离,很难同时在两家组织里工作。当下,信息技术打破了物理隔断,通过网上平台、移动终端、在线交易、在线支付等等技术,实现了大规模分工与协作,使工作不再局限于单一实体组织内,通过各种在线平台,可以同时从事不同工作,成为“自我雇佣者”、“U 盘化生存者”、“自由连接体”。一个体育系毕业生,可以

12、同时是网约私教、淘宝店店主、签约主播,顺带还做个网约车司机。一些人力资源界人士认为,这种平台化多元化形态将是未来职场主流,无论这种预测是否实现,“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是不争的事实,。平台化多元化职业生态下,原来由组织进行的管理工作转移到了个体身上,在与不同平台方、诸多资源提供者、客户合作过程中,需要正确评估自身能力、决策判断、找寻商机、寻找资源、谈判、核算损益、分配有限资源.,就实质而言,一个个体就是一个微型公司,个体从事的某几项工作相当于公司的某几项业务,需要从业者作为主体,去掌控风险、调动和管理各方资源。我国传统教育多为认知型教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平台化多元化职业生态需要的这些知识和技能

13、是传统教育少有涉及的,却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长项。6、新办公方式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即使是受雇于人,未来也需要更多自我管理能力。当下,远程办公正成为趋势,据统计,在英国,目前有七分之一上班族选择在家办公,有时或一直使用远程工作方式的雇员达到 1000 万人,约半数雇主希望 2017 年底前允许雇员在家办公。在美国,1997 年至 2010 年,远程办公人数增加了 35%,2005 年至2011 年,每周至少一天在家办公的人数增加了 73%。在中国,虽然受文化等因素影响,远程办公发展缓慢,但这一趋势也在上升。可以想见,随着信息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VR、AR 和通信加密技术的发展,在家办公

14、、边旅游边工作等非工作场所工作可能成为未来的常见工作形式。脱离工作场所办公,意味着更多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决策,而这些都涵盖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四、结论上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绝非易事,需要融入整个教育体系中,从方方面面扎实推进,假以时日,必将对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发挥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 宁柏宇.撕掉“中国教育模式差”的标签. 网文.2016-07-212 钱颖一.中国教育如何杜绝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N.华夏时报,2014-12-173 欧飒.远程办公人数在美大幅增加. 新民晚报N .2013-06-134 黄培昭.英国企业青睐灵活工作制DB/OL.人民网,2016-08-115 罗振宇.逻辑思维M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