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s版十一册语文表格教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82015 上传时间:2017-10-08 格式:DOC 页数:112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s版十一册语文表格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最新s版十一册语文表格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最新s版十一册语文表格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最新s版十一册语文表格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最新s版十一册语文表格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s版十一册语文表格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s版十一册语文表格教案(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安镇小学第 11 册语文教案 姚萍教师 备1月 日 (星期_ ) 总第 1 课时课题 1、稻草人(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知识目 标 掌握生字、词,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现人物的生活遭遇。能力目标 学习人物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的表现方式。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现人物的生活遭遇。教学用具 挂图 录音机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二、品读句子,理

2、解思想情感a. 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和的?b. 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a. 外貌描写表现了什么?b. 文章有几次心理活动描写?每次表现了稻草人怎样的心情?(高兴、焦急、痛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二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2齐读本段;掌握生字、词,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现人物的生活遭遇;全安镇小学第 11 册语文教案 姚萍教师 备2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四、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心)c. 文章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分别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各表现了老太太怎样的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

3、么?(以快乐的心情的反衬结局的悲惨,以乐写痛,则痛甚)a. 给课文分段: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普通,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2、用一句话话概括 1-2 自然段的主要人区类容。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那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体会情感;(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那里会露出笑容来呢!)(这一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悲惨,将来又会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b.点名读第四五自然段:1文中的动作描写实际上是什么造成的?把他写成稻草人的自觉行为有什么好处?(体现

4、作者的同情与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2找出本段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作上记号;3作记号之处表现稻草人什么心情,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无比惊恐、着急)C 学生通读 1-5 自然段;质疑问难。通过稻草人前后的心理活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板书设计: 1、稻草人高兴、焦急、痛心心有余而力不足全安镇小学第 11 册语文教案 姚萍教师 备3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 日 (星期_ ) 总第 2 课时课题 1、稻草人(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知识目标 学习人物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能力目标 掌握生字、词,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展

5、现人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现人物的生活遭遇;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稻草人前后的心理活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的表现方式。教学难点 通过稻草人前后的心理活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教学用具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全安镇小学第 11 册语文教案 姚萍教师 备4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二学生轮读课文三学生自由读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四小组评选一人上讲台讲授这一部分五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六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七总结全文八学生通读全文九语段仿写:学生轮读课文

6、至第五自然段,然后听老师读 6-8 自然段,思考:a. 听完这几段,你弄懂了哪些问题?有哪些疑惑?b. 文中“她看到一切事情都很好”指的是哪些?c. 文中表现稻草人焦急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急得不得了、连忙、急迫、急得要命、使劲、恨不得、)d. “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这句话有没有话外音?1学生自由读本部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讲 6-8 自然段2小组评选一人上讲台讲授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可进行质疑问难3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思考:a“咬嚼”一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用本词的好处在哪里?(表现肉虫的贪婪,令人厌恶,闻者的不忍与心痛)b 稻草人为什么低下头?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在

7、事实上,稻草人低下头是什么原因?4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然后写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语段,表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5学生通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6语段仿写:a.第一自然段外貌描写b.第三自然段环境与心理活动描写通过稻草人前后的心理活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现人物的生活遭遇。全安镇小学第 11 册语文教案 姚萍教师 备5板书设计: 1、稻草人急得不得了、连忙、急迫、急得要命、使劲、恨不得(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

8、月 日 (星期_ ) 总第 3 课时课题 2、寓言两则自相矛盾 课型 新授课知识目标 学会 4 个会认字和 5 个会写字。能力目标 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教学用具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全安镇小学第 11 册语文教案 姚萍教师 备6讨论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五、布置作业:1、猜画

9、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2、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3、教师范读课文。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

10、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1、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3、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4、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5、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

11、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6、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全安镇小学第 11 册语文教案 姚萍教师 备75、为什么“弗能应也”?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板书设计: 2寓言二则自相矛盾我的矛我的盾物莫能陷也于物无不陷也锐利戳得穿坚固戳不穿教学反思:教学

12、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 日 (星期_ ) 总第 4 课时课题 2、 寓言二则画蛇添足 课型 新授课教学知识目标 正确朗读画蛇添足,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全安镇小学第 11 册语文教案 姚萍教师 备8能力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目标情感目标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学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教学用具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读悟探究:三、学

13、以致用:四、总结全文: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1.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2.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四

14、)发生:学生读 1、2 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理解这句话。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正确朗读画蛇添足,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感受寓言故事的寓全安镇小学第 11 册语文教案 姚萍教师 备9五、布置作业:“一人蛇先成”,他是这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个别读)3.教

15、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理解这句话。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4.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5.总结全文: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带着理解读一读。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3、收集一些语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意,从中受到教育。板书设计: 2、寓言二则画蛇添足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 日 (星期_ ) 总第 5 课时全安镇小学第 11 册语文教案 姚萍教师 备10课题 3、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 课型 讲读课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 9 个生字,理解重点句。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理清文章条理。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