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中心为基础平台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模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75834 上传时间:2017-09-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双中心为基础平台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双中心为基础平台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以双中心为基础平台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以双中心为基础平台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以双中心为基础平台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双中心为基础平台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双中心为基础平台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模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以综治工作和公共服务“双中心”为基础平台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模式近年来,鄞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镇乡(街道)和村(社区)综治工作中心(室站)和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始终把这两个平台的规范化建设作为筑牢基层基础、强化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加以推进。截止目前,全区所有 22 个镇乡(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和省定村(社区、企业)综治工作室基本达到规范化创建标准,其中省级示范综治工作中心 2 个,市级示范综治工作中心 14 个,区级示范综治室 200 余个;所有镇乡(街道)都已建立了公共服务中心,71%的村(社区)建成了社区服务中心。但一些镇乡(街道)综治工作和公共服务平台也存在缺乏统一规划,

2、运行机制不完善、力量整合不到位、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为此,我区根据当前基层社会管理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转变工作理念,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并重的意识,对综治工作和公共服务“双中心 ”平台建设和运作情况 进行了认真总结剖析,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镇乡(街道)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重新制定了宁波市鄞州区镇乡(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宁波市鄞州区基层综治工作室规范化建设标准,全面部署开展了新一轮的综治工作和公共服务“ 双中心” 平台的规范化建设,实施“ 双中心 ”联动,开展 “一站式”服务,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

3、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一、转变理念,提高认识,把“双中心”平台建设作为强化基层2社会服务管理的实事工程来抓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整个社会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就我区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区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物业管理、干群关系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持续多发态势,各类问题和社会矛盾集中发生在基层。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 单位人” 加快向“社会人” 、“社区人”转变,人民群众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大量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民办机构等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在城市社区落户,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大量涌入城乡社区。城乡社区

4、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 、各种社会矛盾的“ 聚焦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 、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 ”、反映社情民意的 “晴雨表” ,城乡社区不仅成为城乡居民生活的家园,同时也成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反过来看,我区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基层。基层社会管理主体不健全,基层党政组织社会管理职能有待提高,群众组织、社区组织建设滞后,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责任不清,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渠道不畅。城乡社区还普遍面临资源匮乏,配套支持难以满足社区治理需要的问题,社会管理尚未实现全覆盖。面对当前新形势,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创新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区委常委会专题

5、研究,提出了以综治工作中心(室站)和公共服务中心为基础平台,深度整合基层维护稳定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力量,有效提高政府对群众的服务能力、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能力、对社会情绪的掌控和调处能力,推动镇乡(街道)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直接、面对面的服务举措,并通过试点,召开动员会、现场会等形式以点带面进行推进。3二、规范设置,方便群众,把“双中心”平台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品牌来经营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督促各镇乡(街道)转变观念,将综治工作中心(室站)和公共(社区)服务中心特别是硬件建设作为规范化建设的重点环节来抓,将两个规范化建设分别列入区、镇二级财政预算,已累计投入

6、7000 余万元,基本实现了综治工作中心与综治工作室上下联动、功能对接,努力打造了政府、社区“两级管理 ”,乡镇(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网络 ”的基层综 合管理和服务基础平台。1、制定标准,分类管理。镇乡(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我们根据镇乡(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际需要,区分类型,明确标准,分类管理。人口超过 10 万、5-10 万和 5 万以下,划分三个类型, 综治工作中心专职人员和办公场所面积分别不少于 10 人、9 人、8 人和 300、250、200 平方米。采取“8+X”的模式,由综治、警务、司法行政、人民调解、信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禁毒、公共安全和劳动仲裁等

7、部门入驻或派员集中办公,同时根据实际与需要吸纳城管综合执法、基层公共安全和基层法庭等力量。基层综治工作室按较大村综治室、社区综治(警务)室、企业综治工作室划分三类,由村(社区)、镇乡(街道)及政府部门派驻人员组成日常工作人员,落实办公场所,明确职责、 责任到人。镇乡(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我们按照“服 务功能最大化、社会效益最 优 化” 的要求和“能进则进”的原则,整合 现有办公资源,采取租借、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实现公共(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与综治工作中心(室站)同规划选址、同运作服务;镇乡(街道)公务服务中心一般设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民政、残联、派出所户籍、公共资源交易

8、、党员服务、家电下乡等窗口。社区服务中心4面积一般不少于 350 平方,提供基层党建、政策咨询、土管、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卫生计生、综治及流动人口等项目的社区化服务和管理,配备 2 名以上工作人员,目前全区已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 1107 名,并统一设置开放式柜台,配备电脑、电话、桌椅、资料柜等办公设施。2、明确功能,规范设置。从方便工作、方便服务、方便管理的实际出发,在 镇乡(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设置接待大厅(窗口)、矛盾纠纷(信访)联合调解(接待)室、联席会议室、集中办公区四个功能区。在村(社区)综治工作室设治保(警务)室、调解(信访)室、和谐促进工作室,并视条件设接待窗口,配备相应的办

9、公设备,安装内部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在 镇乡(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也分别设置了便民服务大厅、办公区二个功能区。同时,在综治工作中心(室站)、公共(社区)服务中心大门统一悬挂牌匾,适当位置悬挂统一规格的功能标识、导示牌、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版面,让办事群众一目了然。3、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在 督 促 镇 乡 (街 道 )综 治 工 作 中 心 严 格 落 实“三 会 一 通 报 ”制 度 的 基 础 上 ,近 年 来 ,针 对 信 访 工 作 新 形 势 ,依托基层综治工作室,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逐步形成了“日报、周汇、月分析”的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制度,并在逐项细化完善原

10、有“五联” 机制的基础上,拓展中心(室站)的平台服务功能,新增 “便民实事联办” 机制,实施“ 双中心 ”联动服 务,将公共服务中心列入 综治委成员单位,吸纳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为综治工作中心副主任,建立健全来访接待、首问责任制、考核激励、代理服务、情况报告、档案管理、经费保障等制度,通过直接办理、承诺办理、联合办理、上报办理、协助办理、代为办理等方式,实现“ 双中心” 联合办公、并 轨运行、联动服务,进一步提升基5层社会服务管理效能。三、突出四化,规范运作,以“双中心”模式引领我区社会管理创新如何强化“双中心” 平台在基 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我区不断 创新举措,突出“ 业务流程化、管理精细化、

11、服 务多元化、参与社会化 ”,采取“双中心”联动,规范运作,着力破解管理难题,较好地发挥了综治工作中心(室站)、公共(社区)服务中心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综合服务功能,使镇、村两级综治工作和公共服务平台成为紧密联系群众百姓的一个主要窗口和纽带。1、业务流程化。在综治工作中心(室站)和公共服务中心的大厅(窗口)统一设置受理台和候访室(候访区),值班人员根据接访事项,一事一案,逐一登记。对一些简单的信访事项、矛盾纠纷、便民服务当场进行办理。坚持“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综治工作中心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及时审签分流,开具办理转办单,交办入驻部门或转办其他职能单位限时办理。各镇乡

12、(街道)明确了一名中心领导,对办理事项实行全程关注与督促协调,确保各类事项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对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实行统一回复,定期进行跟踪回访,了解落实情况,确保问题的解决。2、管理精细化。各镇乡(街道)依托综治工作平台,深入发动基层群众,逐一对重点人、重点地、重点时进行精细化管理。一是抓重点人员管理。对刑释解教人员、肇事精神病人、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人员、农村留守儿童、流动人员、闲散流浪青少年等人员,分门别类建立起管理档案,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 怀” 的原则,对每一个重点管理对象均明确管理责任人和责任,推出了四个结合管理:公开管6理与隐蔽管理相结合、政府管理与群防管理相结合、人文管理与强

13、制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二是抓重点区域管理。将网吧、城郊结合部、校园及周边、复杂场所、复杂地段、高危行业点列为重点定期管理区域,按照属地管理与职能部门相结合的原则,指定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坚持一月一次的动态性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治、化解。三是抓重点时段管理。对各级、重要节庆日、重大活动期间等重点时段,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健全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排查稳控机制,落实稳控责任,实行了 24 小时重点稳控,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3、服务多元化。综治工作中心(室站),统一公开承诺服务项目, 主动为居民、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 服务。一是信 访代理(陪访代访

14、)服务。综治工作中心确定 1-2 名干部为日常陪访代访员,相关办所、村(社区、企业)也确定 1 名干部兼职陪访代访员,对本级解决不了的信访问题,由陪访代访员或陪同当事人到上级机关反映。今年 3 月 16 日,钟公庙街道一企业负责人到综治工作中心反映称其厂区后门被一大堆违章倾倒的渣土堵住并扬言解决不好就要带全厂职工到市里告状。中心专职代访员周利峰一边安抚当事人,一边迅速与相关部门联系。渣土很快就被清运完毕,企业负责人连声表示感谢。二是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聘 请 1-2 名律师 或法律工作者轮驻中心(室站),每周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和困难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活动。三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服务。做

15、好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登记、做证、建档、注销等服务工作。四是特殊人群管理维权服务。指导、协调做好归正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落实对精神病人、艾滋病人、吸毒人员和人员等高危人群的帮教和管控措施。公共(社区)服务中心,7实行“心贴 心” 服务方式, 从居民所思所需所急出 发,推出特色服务、个服务,设立“ 民情访谈室” 、印制 “民情直通卡”、 “服务联系卡”,推出错时服务、 “打包”服务、预约服务等措施。在条件相对较好的村(社)建立专门的工作网站,开设即时公告、网上咨询、办件查询、互动栏目、相关链接、QQ 群等服务功能,并配备固定的网管员,开设“不下班” 的服务窗口。200

16、8 年 6 月集仕港镇依托村综治室在全区率先建立了村民事务代理中心,帮村民和流动人口代表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残疾人证等 18 种手续、证件。近 3 年来共帮群众办事 6300 余件,满意率100%。4、参与社会化。按照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大格局,我们将落脚点定位在社会管理参与主体的社会化、多元化。近年来,通过开展“基层 和谐促进工程” 建设、 “一村一法律顾问” 、“万人万岗 一人双岗共同参与社会管理 创新”等活动,依托“双中心”平台,广泛 动员和谐促进员、法制促 进员、农村指导员、律师、法律工作者、平安志愿者、优秀外来工人员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和社会管理服务。通过深度整合综治工作中心(室站)、公共(社区)服务中心两个平台,开展“一站式”服 务, 实施“ 双中心”联动 ,使其基 础平台作用更加凸显,工作成效显著提高,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一是社会稳定形势进一步好转。我们努力构建综治工作中心(站室)全方位、多层次的调解工作格局,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