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741933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胁 痛,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内儿教研室,一、概述,(一)定义 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又称季肋痛或胁下痛。 。 (二)历史沿革 1. 内经最早记载,并明确指出胁痛的发生主要是因于肝胆的病变。 2.景岳全书将胁痛病因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并提出以内伤为多见。,一、概述,(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相当于西医学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寄生虫病、肝癌、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以及肋间神经痛等。,二、病因病机,(一)病因 1.情志不遂 疏泄不及,气机郁结;疏泄太过,暴怒气逆,均可致肝脉不畅,气机失和而产生胁痛。 2.饮食不节 嗜酒肥甘 , 湿郁化热,湿热互结侵

2、犯肝胆而使肝胆失于疏泄条达导致胁痛。,二、病因病机,(一)病因 3.瘀血阻络 “不通则痛”。 4.外感湿热 5.久病劳欲,肝阴不足 久病耗伤,劳欲过度,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精血亏损,水不养木,肝阴不足,络脉失养,致使“不荣则痛” 。,二、病因病机,(二)病机 1.基本病机:肝络失和 。 2.病位:肝胆-脾、胃、肾 。 3.病性:以气滞、血瘀、湿热所致“不通则痛”属实,以精血不足所致“不荣则痛”属虚。,二、病因病机,(二)病机 3.病机转化: 较为复杂,既可由实转虚,又可由虚转实,甚或虚中夹实;既可气滞及血,又可血瘀阻气,但不外乎病在气,或病在血,或气血同病。 4.预后:无论外感或内伤胁痛,只要

3、治疗将养得法,一般预后良好。,三、诊断要点,1.临床特征: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疼痛性质可表现为刺痛、胀痛、隐痛、闷痛或窜痛。 2.病史: 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3.辅助检查: 血常规、肝功能、胆囊造影、B超等有助于诊断。,四、鉴别诊断,(一)胸痛与胁痛 胁痛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胀痛或窜痛为主,伴有口苦、目眩等症。而胸痛是以胸部胀痛为主,可涉及胁肋部,伴有胸闷不舒,心悸少寐。 (二)胃痛与胁痛 胃脘痛病位在胃脘,兼有暖气频作、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而胁痛病位在胁肋部,伴有目眩、口苦等少阳经的症状,两者有别。,五、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1)实:病程短、来势急,疼痛

4、剧烈而拒按,脉实有力。 (2)虚:病程长、来势缓,疼痛隐隐,久久不解而喜按,脉虚无力。 2.辨外感、内伤,五、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3.辨胁痛性质 (1)气滞 :胀痛为主,游走不定,痛无定处,时轻时重,症状与情绪变化有关。 (2)血瘀:刺痛为主,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按,入夜尤甚 。,五、辨证论治,(二)治疗原则 胁痛的治疗应着眼于肝胆,但在治疗原则上应根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 (1)实证胁痛:宜用理气、活血、清利湿热; (2)虚证胁痛:宜用滋阴、养血、柔肝。,五、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 1.肝气郁结 审证要点: 两侧胁肋胀痛,走

5、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波动而增减,善太息而得嗳气稍舒 。 治法:疏肝理气 。 方药:柴胡疏肝散 。,五、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 2.瘀血阻络 审证要点: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入夜更甚,面色晦暗,胁下有块 ,舌质紫暗,脉沉弦。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 方药:血府逐瘀汤 。,五、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 3.肝胆湿热 审证要点: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牵及肩背 ,胸脘闷、纳呆、恶心呕吐 ,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数 。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 方药:茵陈藁汤合大柴胡汤 。,五、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 4.肝阴不足 审证要点:胁肋隐痛,绵绵不已,遇劳加重 ,口干咽燥,心中烦热,两

6、目干涩,头晕目眩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柔肝,养血通络 。 方药:一贯煎 。,六、预防与调护,1保持精神乐观,戒烦躁,禁忧郁。 2饮食有节,少食辛辣、海腥、油腻厚味之品,不饮酒。 3起居有时,积极配合治疗。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4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外邪入侵。,七、结语,胁痛病因:肝郁气滞、瘀血停著、湿热蕴结和肝阴不足 。 胁痛病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 胁痛病位:主要在肝胆 。 胁痛基本治则:实证以理气、活血、清热、祛湿、通络为法;虚证以滋阴养血柔肝佐以理气和络为法。 胁痛除药物治疗外,尚可配合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效果更佳。,八、思考题,1. 何谓胁痛?其病机、病位、治则

7、分别是什么? 2. 胁痛各个证型的治法及代表方药是什么?,九、病案分析,男,45岁,右胁疼痛4年,加重2天。 4年前在外就餐油腻后出现右胁疼痛,伴后背痛。此后胁痛常因油腻饮食而诱发,未曾诊治。2天前症状加重,不能自行缓解,遂来就诊。 现症见:右胁肋疼痛,伴后背疼痛,口苦咽干,恶心,纳呆,尿赤,便干。平素喜食辛辣厚味。T 37.5,P 82次/分,R 18次/分,BP 120/80mmHg,神志清,精神不振,墨菲征(+),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舌红苔黄腻,脉弦。WBC 11.0109/L,中性75,淋巴23。B超示:胆囊壁增厚。肝功能正常。 要求:写出中医的诊断及辨证分型、治法、方药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