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提高我国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1725755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提高我国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药]提高我国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药]提高我国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药]提高我国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药]提高我国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药]提高我国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提高我国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提高我国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等状况,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遇到了基金筹集和给付的压力。面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如何保证为老年人口提供有保障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如何使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本文通过对退休年龄的探讨,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寻求解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途径。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 退休年龄 弹性退休制退休年龄是养老保险制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现收现付的养老模式下,它直接影响代际间劳动力负担系数,进而影响企业劳动成本、竞争力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在部分积累制和完全积累制的养老模

2、式下,它直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缴费率,决定个人的缴费期限和享受期限。另外,退休年龄的规定,对就业人数、养老金总量、人口抚养比等许多因素都有重要影响。可以说,退休年龄是退休制度中一个最敏感的变量。一、我国退休制度的概述中国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原于1951年,当时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中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为50周岁;1953年修改后的劳动保险条例未做变动;195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中,把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提高到55周岁,这一法定退休年龄一直沿用至今。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存在两大弊端:第一:退休年龄偏低。我国职工退休年龄是50年代

3、初期制定的,一直延用至今。当时中国人的预期平均寿命大致在50岁左右,而1995年上升到68.28岁(男)和71岁(女),这与50年代比平均寿命提高了20多岁。平均寿命的提高与偏低的退休年龄很不相适应,直接加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负担,影响养老保险的稳定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现行退休年龄未能与劳动力市场调节协调配套,导致部分人力资源的浪费,表现为专家、学者没有充分发挥其才能。政府虽有规定,高级科技人员因工作需要,退休年龄可以适当延长,但实际上有很多单位没有认真执行。第二:法定退休年龄缺乏弹性。我国由于就业压力大,结构性失业严重,因此近几年有些企业单位的职工40多岁就提早退休了。没有根据年龄及生理

4、年龄的差异,对个体采取特殊的处理办法:如大学毕业生需22-24岁,研究生及博士生的毕业要26-28岁,29-30岁后参加工作,60岁就退休。他们参加社会劳动时间与普通劳动者比相对短了近10年左右。对所有的个体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可能是解决青年人就业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从长远看提早退休及降低年龄退休,无论对劳动成本、经济发展、充分就业及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是不利的。可见,随着平均寿命的提高以及受教育年限的延长,我国在50年代初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经济、社会环境,法定退休年龄有待提高。二、提高中国退休年龄对就业形势的积极意义从目前的情况看,提倡提高退休年龄与反对提高退休年龄的

5、主要矛盾集中在对就业形势的影响上。反对提高退休年龄的观点认为,提高退休年龄,使老年人挤占了青年人的就业岗位,进而造成了大量青年人失业,影响了我国的就业形势。其实,这一观点源于一种古老而错误的“劳动力市场就业总量衡定假说”。按照这一说法,就业被视为有一个规模固定的总额,从而就业就变成一种“一方受益会使另一方受损的比赛”,它意味着多为一个人提供就业就必定会造成另一个人的失业。从西方社会中认为女性就业是造成男性失业率增加的“祸根”,到我国目前认为民工进城抢了城市居民的“饭碗”等这一系列看法都是基于这一前提的。事实上,现代劳动市场经济学理论中关于均衡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中最重要的含义之一,便是经济中没有固

6、定工作数量这样的东西,可就业的数量是一个变量,它取决于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和均衡工资率。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来自于对它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消费需求。由于劳动投入量的多少还与技术、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投入量和配置方式相关,因此就业量的大小仅与这些因素有相关关系,而与人口本身是无关的。从长远来看,提高退休年龄的制度对就业是有积极意义的,甚至可能有巨大的意义。这种积极因素来自于三个方面:在保障水平一定时,提高退休年龄可以大幅降低养老命的支付,这部分节约下来的资金可以作用于就业的增加;提高退休年龄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增加国民产出,从而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提高退休年龄从而降

7、低供款率,可以鼓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提升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因而可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三、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建议(一)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在确定退休年龄的改革方案过程中,应考虑制度的设计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应考虑到提高最低退休年龄给人们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区分从事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有损身体健康及无损身体健康工种,有劳动能力与丧失劳动能力残疾者等不同情况,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允许在法定工作年限内灵活选择退休方式,退休年龄和退休收入。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最低工作年限的办法取代目前以年龄作为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在制度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加大提前退休养老金给付的扣除,

8、增加延期养老金给付额的调整幅度,以体现个人养老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质,进而有力保证了养老保险财务机制的正常运行。这种具有一定程度的再分配机制能够起到抑制早退、鼓励迟退的政策目的,保证了经济增长的有效劳动供给,弥合了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如何把人的利己行为、经济自由选择、分散化决策和社会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可行并且有效的制度设计安排,是弹性退休制度设计的核心。(二)适时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为保证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收支均衡,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应该考虑适当适时推迟退休年龄。在设计改革方案时,重点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推迟的时间,二是推迟的具体操作方案。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

9、养老金缺口逐渐加大,在 2024 年左右,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接近 50 % ,达到劳动力的承受极限。因此,应该选择在避开劳动力就业高峰时刻,在 2020 年之后推迟退休年龄是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在这之前,可保持法定退休年龄不变,考虑提高某些劳动者群体比如高级知识分子、专业人才,特别是女高级知识分子的退休年龄。到 2010 年至 2020 年之间,分阶段将全部女职工的退休年龄逐步提高到 60 岁,到 2021 年之后逐步将男,女职工(部分女干部与所有工人)的退休年龄都提高到 65 岁。法定退休年龄的提高是一个富有挑战的改革理论和改革政策问题,它的实施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参考文献1陈为民、李莹,退休年龄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性别差异的影响分析,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4年,2004年第4期,P15-182柳清瑞、苗红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推迟退休年龄策略研究,2004年, 2004年第四期,人口学刊,P3-73李红岚、武玉宁,提前退休问题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2000年第二期,P29-334李珍,关于退休年龄的经济学思考,经济评论,1997年第一期,P86-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