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1700826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藏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藏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西藏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西藏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藏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拉萨中学高二年级(2020届)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机读卡和答题卡上)第一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贬谪是对负罪官吏的一种行政处罚,是一种强制性措施,通过对负罪者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贬谪制度起源甚早。到了唐五代,贬谪制度亦因之完整、严密起来,成为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补充。综观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的贬谪史,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其内里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表现出难以缕述的丰富样态,但从整体来看,宽严交替、株连面广、贬杀结合、文士多逐臣,乃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这几大特点,深层

2、次地反映了唐五代贬谪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某些规律。唐五代的贬谪主要有既降品秩又远迁异地者、降秩而不出京者、不出京品秩不降而投闲置散者、被贬出外品秩不降反升者等几种情形;唐五代的贬官主要有左降官、责授正员官、量移官和流人等几种类型;而一些史书未明言为贬实则与贬谪无异的外任,如节度使、观察使、刺史及东都分司官等,亦当视同贬官。但无论是典型的贬官,还是普通的贬官,在实质上都有相同的一面,那就是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都体现了政治这柄双刃剑给予逐臣的警戒和惩罚。我们知道,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从大的方面讲,“修身、齐家”的士人必须借助现实的政治权力才能“治国、平天下”;从小的

3、方面讲,个人禄位、仕途风光等亦须尽可能接近君王才能获得。就君与臣的关系而言,品级愈高,职掌愈重要,愈见君主的信任与器重;而由高官降为卑职,由清要之所到闲散之地,由庙堂之迩到江湖之遥,都意味着与君主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上的扩大与疏远,都意味着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弱化与沦落。这种君臣之间的掌控权,握在君主和用事者手里。他们通过改变君臣的距离,来操纵臣僚下属的升降荣辱,进而实现对文武百官的驾驭。其正面效用,是对那些欺罔、逞欲、不职、不法的官吏予以应有的惩戒,使已犯者受罚,未犯者知惧,从而约束官员的行为,维护朝廷政治运转的稳定进行。这也是贬谪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其负面效应,一方面表现为昏戾之君逞雷霆之

4、威而无节制,小人窃柄,弄权者得以上下其手,挟私报怨;另一方面,则造成了大批忠正之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身去国,万死投荒,使得他们大有为之生命在穷山恶水中被消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贬谪是指对负罪官吏采取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的一种强制性行政处罚措施。B贬谪制度发展到唐五代时期“臻于完整”,其表现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原因复杂,样态丰富,特点鲜明。C古代士人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君主,小至“修身、齐家”,大至“治国、平天下”,无一例外。D典型贬官和普通贬官的实质有相同的地方,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以及政治权力的威力。2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重点阐释了唐五代时期贬谪制度的特点、类型、本质和影响,条分缕析,鞭辟入里。B第二段列举唐五代贬官的特点,揭示了该制度的成因、影响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C第四段围绕“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一句展开,论题集中。D通观全文,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正反对比等论证方式,有理有据,令人信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五代的贬谪史,是这一时期政治现实的体现,也是这一时期士人生存状态和命运沉浮的写照。B士人品级的高低,职掌的轻重等个人际遇与其受君主信任、器重的程度以及关系亲疏密切相关。C大批忠正之士信

6、而见疑,忠而被谤,一身去国,万死投荒,在本质上暴露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残酷暴虐。D唐五代时期,封建君主借助贬谪制度,成功地实现了对文武百官的驾驭,有效地巩固了专制统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3分)百年震柳梁 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

7、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

8、它从下一撕为二,现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将近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将近100岁。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能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

9、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将近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

10、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

11、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我想,海原大地震的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了28.82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 (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一段,不仅概述了约一百年前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而且还详细描述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为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恶劣作铺垫。B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树心“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C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古柳的树龄、遇难的人数等,目

12、的是增强文章叙事的真实性。D本文格调昂扬,文笔凝练,“山移、地裂、河断、城陷”简洁准确概括了强震的强度,而“阳光暖暖地抚慰”“细雨轻轻地冲洗”则充满了生命的温暖。5文章第四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6文章结尾说“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5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1分)电影妖猫传将于2017年12月22日上映,人物记者采访了导演陈凯歌。记者:你是在妈妈朗读唐诗的声音中长大的,选择唐朝背景的妖猫传,是否与此有关?陈凯歌:我爹妈吧,某种程度上算是读书人,尤其我母亲是旧

13、家庭出身,规矩大,也有一点儿旧学的修养,所以对我有点儿影响,教我认点儿字,教我点儿诗词歌赋。别人说陈凯歌熟读唐诗,我觉得没到这种程度;还说是不是小时候受点儿唐诗的熏陶,你今天就拍了妖猫传,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记者:算是从小就有一个盛唐情结的种子。陈凯歌:我始终觉得中国的文字之可贵,中国的文学之伟大,衡量一个时代究竟是否是一个好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它的文学是否昌盛。一两万位诗人,皇帝本人都是诗人,这种时代,我认为它必定是一个政治开明的时代。唐诗的确对我幼年的成长经历有影响,人家总问我唐诗怎么好,我说呢,唐诗总有在某一个瞬间和你的人生际遇相撞的时刻。记者:所以这次拍唐代的故事会是你心目中

14、特别美好的朝代的一个想象吗?陈凯歌:咱们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复兴到哪儿去啊?复兴到唐去,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唐代,有这么多的诗人,才出现了这么些难以忘怀的伟大诗篇。我觉得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文化的一个时代。现在我们都感觉到经济发展了,其实文化要与之同步才行。所以肯定地说,拍这么一部电影,其中包含着我个人对于唐这样一个时代的某种程度的追思、崇敬。记者:但现在没什么人读诗了,大家都不谈这个了,对电影来说,会不会是一种冒险?陈凯歌:怎么说呢,我从拍第一部电影就冒险,当时就有非常有名的电影评论家,很尊重的前辈,看了黄土地之后说,电影能这么拍吗?但是后来有接近这位老先生的人说,您换一个眼光

15、,看能不能接受它。它从来就不是一个以传统的叙事方式拍摄的电影。后来老先生跟我有过一次交谈,提及黄土地时非常感慨,原来电影在尝试各种不同风格的情况之下,可以有这样的诗意体现出来。其实我觉得在我拍黄土地的时候,有沉郁之气。它伴随我在“文化大革命”中间整个10年的成长经历,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是对土地、对生活在这个土地上的人群、对自身、对世界的很多很多的疑问,最终表现在黄土地里头。我后来每拍一次电影都给自己一个新的课题,每一次都要拍不太一样的电影,跟前面有变化的电影,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每一次都变成了冒险。倘若我是为米折腰,我肯定不这么做;如果我是精于算计,我也不这么做。其实更多的所谓热爱的单纯,就是从这儿发生的,要切实地去感受,就像恋情,是无条件的,一旦被条件束缚,这个恋情就变质了。所以小时候父亲总跟我讲艺术是青鸟啊,你抓不到手里,你抓到了,它就死了,一定是永远在向往中,它才会有自己的魅力。(节选自人物月刊2017年第10期)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B C 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凯歌认为,中国的文字很可贵,中国文学很伟大,衡量一个时代是否伟大的标准就在于看它的文学是否昌盛。B陈凯歌对唐怀着一种追思与崇敬,他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复兴到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