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1698201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考试范围:必修1、2、3,选修一;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原来西周贵族政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结构发生演变,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并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这表明()A.学术下移有利于士阶层的崛起 B.分封制的瓦解推动社会阶层流动C.经济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关键 D.社会转型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形成2.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

2、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 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3.明代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由种田转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 B.手工业技术的巨变C.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D.世界市场的需要4.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

3、知)各省。这表明军机处()A.可以避免大臣专权 B.逐渐成为中枢机构C.与内阁的地位相当 D.已失去其绝密特性5.雅典的公民被称为自由民,也就是脱离了生产劳动的公民,他们不用关心生产的事,他们虽然利用这个自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这自由的背后是更多人的不自由。雅典的民主制有着这样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创造自由的人没有自由,而有自由的人不创造自由。作者意在阐明雅典()A.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民众思想深受束缚 C.政治生活特色鲜明 D.民主制的衰落根源6.古罗马的法律谚语:“所谓正义,主要的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

4、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这一法律谚语主要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遵循()A.证据法则 B.民主法则 C.程序法则 D.自然法则7.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内容的嬗变过程,由此可知()皇帝州刺史权力内容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打击地方高级官员不法行为”汉昭帝、宣帝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汉平帝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A.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B.王国问题得到彻底解决C.丞相权力受到极大削弱 D.刺史成为地方行政长官8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

5、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A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C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9有学者研究发现,关于白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唐朝人与明朝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唐朝人认为铜钱重要,白银一无是处;明朝人却认为只有白银能够充当货币。导致这种认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B与世界联系程度不同C政府商业政策的不同 D对外开放程度的不同10在英国乔治一世、乔治二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这反映了()A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 B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

6、缓和C责任内阁制度不断完善 D君主立宪体制在逐步确立11.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讨论制定宪法时,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曾希望自己能称为“德国皇帝”,但却遭到巴伐利亚国王为首的很多国王的反对,因为它意味着正式承认普鲁士国王居于帝国内其他国王之上,最后威廉一世只得接受“德意志皇帝”的称号。这说明德意志帝国()A .实行联邦制原则 B.国家统一尚未完成 C.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D.皇帝权力受到限制12.1875年宪法是一部不完备的宪法,未提及国家预算,没有规定公民权利,也没有单独规定司法权及地方政府的权力。但它却是法国唯一能持久的宪法,从1875年到1940年,共维持了65年。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A.是

7、各政党相互妥协的产物 B.赋予总统较大的权力C.注重协调了各阶层的利益 D.实行联邦制共和政体13.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A.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西欧传统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西欧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14.“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与近四世纪英国所参加的战争相比,它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这场发生于17世纪的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资本主

8、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C.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D.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丧失15.下表反映了18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推论出()时间社会经济状况17601830年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1850年英国修建大约9 654千米的铁路1852年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英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C.工业革命改变英国社会风貌 D.英国工业革命从重工业开始16.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注: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倍左右)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年

9、份1870年1890年1910年商品输出(单位:万金镑)199.6263.5430.4资本输出(单位:万金镑)51.2101.3207.1A.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 B.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C.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 D.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17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中,选出政府委员18人,其中共产党员占7人,超过三分之一,共产党人徐特立立即申请退出,另选白文焕递补。这一做法()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发展C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18.上海轮船招商局筹建时,商人入股并不踊跃,清政府拨款20万串钱以“示信于众商”。此后,

10、招商局还获得了清政府的大量缓付利息的借款以及减免部分税费的优待。这反映()A.政府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 B.“官”与“商”的矛盾越来越尖锐C.轮船招商局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D.政府对民间资本的控制日渐加强191953年至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一措施表明()A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代购代销制度 B工人阶级获得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权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经完成 D这类企业已带有明显社会主义性质201957年7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的决议规定“从19

11、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这一规定()A提高了农庄庄员的生产积极性 B推动了农业的集体化C根本上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D改善了农业生产布局21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誉名为“星火计划”,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A纠正人民公社体制弊端 B改变农村经济粗放经营的状况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22

1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这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A.消除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B.推动了战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C.建立了永久性的国际经济组织 D.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23.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通过宣言把斗争矛头指向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89年第九次首脑会议,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A.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多极化趋势加强使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C.第三世界根据国际局势变化调整战略目标

13、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不断缩小24.日本投降后,美国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军舰大肆进行走私、贩私活动,使得大量低价商品长驱直入并在华倾销,青岛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工厂仅有四分之一勉强能够维持运转。这反映出()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仍未改变 B.美国继日本后控制了中国C.二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D.抗战结束后国内物资匮乏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国与清政府制定第一个协定税则,主要进口货的税率比以前粤海关的实征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提出

14、值百抽五的原则,再次降低税率。但实征从未达到5%。1902年修订协议后,进口货平均实征在3.2%左右,成为举世罕见的最低税率。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一开始就由外国在华的洋行垄断,不但进口全部由洋行经营,即使出口,也是中国将商品卖给口岸的洋行,而非运销国外。洋行雇用华人做买办,建立买办制度,并通过买办建立了通商口岸到内地城镇的商业网,为洋行推销洋货和汲取出口物资。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除鸦片外,并未能很快在中国打开销路。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取得内地航运通商和免纳厘金等特权后,市场才逐步扩大。1895年甲午战争时,进出口总值达3.1亿余海关两(一海关两合1.558银元),而入超达2 840万海关两。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的对华贸易也急速膨胀。 材料二在中华民国时期,经过1924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群众性的关税自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与列强协商,于19291934年四次修订税则,进口货的平均实征税率才逐渐提高到27%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商国际贸易业日兴,分享部分利益,但未能改变洋行垄断的局面。1936年,国民党政府应外国政府要求,管制锑、钨等战备物资作为偿还外债之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易货偿债范围扩大,国民党政府管制了所有重要出口物资,出口贸易遂大部转入官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