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欧洲文艺复兴文学一

tian****1990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84MB
约72页
文档ID:71644914
欧洲文艺复兴文学一_第1页
1/72

第四讲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一节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拜占庭,一、历史背景 文艺复兴指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兴起的以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为指导的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是欧洲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一次文化生命运动文艺复兴”原意指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实际上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古代文化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用以摧毁封建神学、创立人文主义新文化的一种手段中世纪后期,西欧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西欧各国已经程度不同地在工业部门开展了技术革新,社会分工日益扩大,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意大利沿海地区佛罗伦萨、米兰等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新大陆的发现,海外探险,刺激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从海外掠夺来的财富,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统一的民族国家代替了旧的封建割据的局面1453年拜占庭的灭亡,大批学者逃到意大利以及意大利本土的考古发掘,带来了在中世纪由于教会的严密控制和愚昧无知而湮灭的古代灿烂的文化自然科学和哲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唯物论和无神论思想的发展所有这些变化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必然要求整个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但当时教会垄断着社会精神生活,封建思想还统治着人们的思想,这严重地阻碍社会的发展。

这样,欧洲新生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掀起一场反封建主义的文化思想运动,以建立自己的文化二、题解 “文艺复兴”(the Renaissance)的原义为“再生”(renaissance),最早使用这个词的是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1511—1574),他在《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1550)中指出,意大利当时的造型艺术的特点是复兴古代的审美标准,艺术的目的是摹仿自然,表现人的个性,发扬人的思想感情它与中世纪教会文艺思想,表现心灵朝向天国的哥特式建筑和抽象、象征的艺术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就文艺来说,文艺复兴意味着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的“再生”后来西方史学家用这个名词泛指十四至十六世纪发生的全欧性文化运动和整个时代作为文化运动的文艺复兴,西方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十四世纪初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后扩展到意大利各地进而影响到欧洲各国.这场运动源于对古代文化、文献研究的兴趣,进而发展成思想文化界的一场无声的革命这种研究从文艺复兴这个词原意为“再生”,意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实际上这次“运动”思想文化意义远甚于此起到反封建、反教会思想革命的意义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上的代表用世俗的现实欲求,用对世界的明朗乐观的看法和古代文化素有的人类之爱,同宗教的狂热相抗衡。

这一卓越时期的先进人物被称为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humanism),指与当时教会人士所研究的经院哲学、神学等相对立的一种世俗学问人文主义者用“人道”来反对神道,提倡个性解放、个人幸福、反对封建束缚与宗教的禁欲主义;肯定人的尊严,“人的伟大”,肯定人能充分发展其智慧、知识的力量,肯定个人的努力能揭露出宇宙的秘密,并为人类谋取获利等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从古代文化寻找依据,主张恢复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思想与文化,用它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思想和文化显然,经过漫长的中世纪经院思想的统治,文艺复兴时期所带来的无疑是人的重新发现 人、人性、理性;现实,世俗和神、神性与彼岸的重新定位和思考,直接影响着欧洲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理性导致思想文化界的思想变革科学、文化、艺术革新包括宗教改革运动全面的直接动因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著名的“地理大发现”有三次: (1)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了非洲好望角到印度的航线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后来佛罗伦萨人亚美利加也航行到新大陆,以自己名字命名新大陆 (3)葡萄牙贵族麦哲伦1519年环球航行,命名“太平洋”,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假说。

哥伦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改革是十六世纪法国宗教改革马丁•路德(1483—1546)是法国宗教改革德领袖路德宗教改革德基本要求是: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建立一个服从本国世俗政权的“廉价教会”他于1517年发表著名论文《95条论纲》,驳斥赦免罪卷的虚妄,认为任何基督徒,只要能真诚忏悔,就可以得到赦罪,并不需要购买赦免罪卷他揭露教会利用赦罪卷骗取民财他向教皇提出质问,教皇是一切富人中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自己的钱来修教堂,而非要花费信徒们的钱呢?他提出教会改革,得到人民的支持加尔文宗教改革,法国加尔文(1509—1564)的宗教改革比路德的宗教改革更为激进加尔文在《基督教原理》书中对封建教会的旧传统表现了大胆的批判精神加尔文教的基本教义是预定说即认为上帝早已注定谁是“选民”,谁是“弃民”,任何基督教的得救,不是靠自己的善行或宗教崇拜,而只能靠上帝的仁慈或神恩The Renaissance began in Italy, and spreading to the rest of Europe, its influence affected greatly to litearture, philosophy, art,politics,science,religion,and other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inquiry. Renaissance thinkers, had focused on studying Greek and Arabic works of natural sciences, philosophy and mathematics. rather than on such cultural texts.,Renaissance humanists did not reject Christianity; quite the contrary, many of the Renaissance‘s greatest works were devoted to it, and the Church patronized many works of Renaissance art. Renaissance scholars employed the humanist method in study, and searched for realism and human emotion in art.,文艺复兴是从艺术界开始的,在文学界被称为人文主义文学 艺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文学巨匠: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本·琼生,拜占庭,“这是一个人类从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马恩选集第3卷P446),人文主义:,“人文主义”(humanism)源于拉丁文Humanus,意即“人的”,在中国有三种译法: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侧重文化意义,人本主义侧重哲学意义(如费尔巴哈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人本主义哲学),人道主义包括面较广 人文主义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世俗文化,它提倡以人为本,以别于中世纪神学以神为本 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以人性反对神性; 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文化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的要求,它体现了一个新时代的时代精神人的发现,人有决定自己命运和道德上善恶的权利强调智慧使人聪明有德,智慧是快乐的源泉发现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依靠个人的聪明才智,就能够获得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人们发现了自己,发现了“人”是可以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

哈姆莱特的著名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以人为中心,赞美人性的美好,反对神的权威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 卜迦丘《十日谈》:“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使生时同等的我们发生了贵贱之别人文主义者的伦理思想以感性的人性论为基础,提出人的道德来源于人的感性,即人的自然属性,一切符合人的感观享乐的就是道德,反之就是不道德这种伦理思想主要是继承和 发展了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伊壁鸠鲁的幸福论和快乐主 义的伦理思想,和中世纪宗 教禁欲主义针锋相对,代表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现世幸福 的道德观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自然欲望是人的本性,情欲支配人的一切思想感性和行动,其中爱情又是最强烈的情欲,任何人为的力量都无法约束和取消它人文主义者的总口号是:“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我无不具有人文主义者认为禁欲主义违反人性,是最不道德的,因而也是最虚伪的 追求世俗中真实的自我,强调享受人的现世幸福人的现世幸福就是快乐、友谊、爱情、荣誉、物质享受等。

彼特拉克宣称:“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通过具体作品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表现追求现实人生幸福的思想崇尚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拉伯雷《巨人传》是一部歌颂科学知识,反对蒙昧的书 “请你们到知识的源泉那里……研究人类和宇宙,理解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规律……请你们畅饮真理,畅饮知识,畅饮爱情产生大量宗教题材世俗化的作品,在人文主义者反对的是宗教的蒙昧主义,而不反对宗教本身所以,在人文主义的指导下,宗教题材的创作表现出世俗化的倾向,颇能体现新时代的气象文艺复兴把抽象的圣母画世俗化拉斐尔的《座椅中的圣母》(约1516)是人间母亲与幼儿的形象维纳斯的诞生 约1485年 山德罗·波提切利 意大利 172.5cm×278.5cm 布 蛋彩 佛罗伦萨 乌菲齐美术馆藏 把维纳斯塑造成一位充满 忧郁哀婉的美丽女性,在 她身上寄寓了画家的人文 主义理想和浪漫气息,突出 和渲染了生命和美的诞生.,,爱的寓意,爱神和战神,维纳斯和丘比特 洛伦佐·洛托 意大利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维纳斯是一位没有宗教气息的 现实少女,躯体丰满,以一种 优美的姿势,侧卧于榻,爱神 丘比特与维纳斯的嬉戏其间, 充满美好、愉悦的遐想。

拉斐尔 圣母像 (草地上的圣母),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是平民式的母亲,纯朴善良和蔼可亲,充满母爱与人情味,而圣母的背景经常是优美的田园风光,两个孩子在膝下玩耍,完全没有禁欲主义色彩,歌颂普通女性之美,他是透过圣母表现他人文主义的色彩大公的圣母(米开朗基罗),三、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突出成就是绘画、雕塑、建筑、科学产生了一大批艺术家美术的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文学的三颗巨星是但丁、彼特拉克和卜迦丘彼特拉克,彼特拉克(Petrarch,1304-1374) 意大利抒情诗人,代表作是抒情诗集《歌集》,共300多首,主要歌咏诗人对女友劳拉的爱情十四行诗,彼特拉克对诗歌艺术的贡献是创造了十四行诗,过去也有音译为“商籁体”的意大利语sonetto,英语、法语sonnet 十四行诗每首诗有十四行,主要描写爱情,(love sonnet)彼特拉克体押韵的格式是 abba,abba,cde,cde后来传到英国,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押运格式产生了变体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人尊称他为“诗圣”卜迦丘,卜迦丘(Boccaccio,1313-1375) 诗人、小说家。

出生商人家庭,生活于佛罗伦萨与彼特拉克是挚友因强烈的反宗教倾向受到教会仇视,死后坟墓被教会挖掉 写作《但丁传》 代表作是短篇故事集《十日谈》《十日谈》,《十日谈》(Decameron,1348-1353) 卜迦丘的代表作,它的问世拉开了欧洲文艺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