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适用-人教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5.0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必修2)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1624586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适用-人教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5.0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江苏适用-人教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5.0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江苏适用-人教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5.0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江苏适用-人教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5.0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江苏适用-人教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5.0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适用-人教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5.0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适用-人教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5.0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必修2)(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单元内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_企图扼杀新生的苏 维埃政权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 (1)农业:实行_。 (2)工业:将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_。 (3)商业:取消_。 (4)分配:实行普遍_和实物分配制。,国内外敌对势力,余粮收集制,国有化,自由贸易,义务劳动制,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5.如何正确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积极:该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 _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2)局限:损害了_,不利于生产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 _。,苏维埃政权,农民利益,客观规

2、律,【误区警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它不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_政策的继续执行引发了 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 (1)农业:以_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 (3)商业:恢复_和商品交换。 (4)分配:废除 。 3.作用:提高了人民的_,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有利于政治形势的稳定,战时共产主义,粮食税,货币流通,生产积极性,实物分配制,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2

3、)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 (3)新经济政策被取消。 2.“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有哪些 (1)工业政策:优先发展_,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 提供资金。 (2)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_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农业政策:推行农业_运动,建立集体农庄。,重工业,公有制,集体化,3.积极影响 (1)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_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 型的_模式,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2)两个_的实施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到1937年,工业产 量居欧洲_。 (3)苏联工业实力的迅速增长,为_的胜利奠定了物 质基础。,市场经济,工业化,五年计划,第一位,反法西斯战争,4.严重弊端 (1)片

4、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_的滞后,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缓慢。 (2)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_。 (3)长期的_,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4)高度集中的_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 一个重要原因。,轻工业,生产积极性,计划指令,计划经济体制,【史论要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四、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农业集体化,种植玉米,部门管理,国营企业,重工业,指令性,所有制,斯大林模式,军事实力,政治领域,苏联解体,苏联改革的基本线索,苏联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5、,对斯大林模式 小修小补,改变斯大林 模式,苏联解体,【知识导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材料二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 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直接原因:克服战时共产主义

6、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2)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种与当时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了重新思考。,【拓展延伸】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的严峻形势 材料 国内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由于原料缺乏,铁路运输瘫痪,40%的工厂停工。劳动人民忍受着饥饿的折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工人每天只能领到一块面包,有时连这一点食物也得不到。 解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经济严重困难。,

7、2.结合所学理解“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 提示:新经济政策是将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发展国家资本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不是在发展资本主义,实质上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有何不同?,提 示:,项目,目的,内容,实质,经济 效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余粮收集制、大中小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分配制,用军事和行政手段

8、控制社会的运转,排斥商品货币关系,进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粮食税、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分配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一定程度内发展资本主义,进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斯大林模式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 斯大林时期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实现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基本转变的飞跃前进的时代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它的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到了城市,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较高的速度

9、持续增长。 布热津斯基大失败,1.结合材料一,结合材料分析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经过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经济建设的五年计划,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模式的突出特点。 提示:(1)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过多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实行高积累,高投资。 (2)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民主法制不健全,领导实行终身制,基本不受群众的监督,最后形成个人权力的高度集中。,3.结合材料和

10、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提示:(1)经验: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斯大林模式的创立是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2)教训: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执行计划指令,挫伤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1、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4.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提示:(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平衡发展,使经济稳步健康地发展。 (3)要注意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师生互动】正确认识斯大林模式 提示: (1)积极:是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初步尝试;是苏联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的产物,有着历史的合理性。 (2)局限:经济体制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生产效率日益低下,劳动者积极性不断下降;干部和机关特殊化、官僚化严重,脱离群众;思想文化方面教条主义和

12、形而上学盛行。 总体上说,斯大林模式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一致的,也有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还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照搬和背离。,斯大林模式 三年 5 考 高考指数: 【例1(2011江苏单科T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试做:_ 【命题思路】本题命题

13、点是斯大林模式。围绕“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这一课程标准来命题,考查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认识。,【思维路径】,【高频预测】(1)近三年江苏高考题目,考查比较多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影响。 (2)斯大林模式考查的角度有: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形成的过程以及辩证的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3)复习备考时要深刻理解斯大林模式这一概念。,【变式备选】“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

14、”苏联“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大萧条”指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美国最先爆发,很快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的自由放任政策无益于危机的解决,相反加剧了危机。而苏联实行与西方完全不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故本题选C项。其他A、B、D三项较容易从时间上来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1918年开始实施;B项1921年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D项1956年赫鲁晓夫开始进行经济政治

15、的改革,都与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间上不吻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三年3考 高考指数: 【例】(2011海南单科T20)“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试做:_,【命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特点的认识。围绕课程标准“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来命题。,【思维路径】,【高频预测】(1)近年来各地高考题目,考查比较多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近三年江苏高考对该考点考查较少,但复习备选时应充分注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考查的角度有:通过对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形势的分析,认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正确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3)复习备考时,应重点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特点,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